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净香园小憩也                就:靠近

B.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          已:而已

C.或因人事之乖                    乖:不如意

D.图中之客十有八人              凡:总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作者所说的“胜游”的一组是(  

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晓凉犹嫩,残暑欲收  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 厥有层楼,颇宜高咏   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   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慧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C.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可人,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2) 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1.B 2.D 3.D 4. (1)我们感触着一年四季新陈代谢的变化,更珍惜朋友双方难得的重逢相聚。虽然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但美的宴席却应该再次摆设。 (2)只有这大江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法简省,刑罚公正清明。 (3)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在宇宙中遨游,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B项“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的“已”,根据前面“余觞告终”,应该是酒喝得差不多了,“清兴”,雅兴还没停止,故译为“停止”。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但是本题考查的是“胜游”, 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①表明应该去游玩,②交代游玩时的天气情况,④介绍高咏楼,以上都不属于作者所谓“胜游”的内容。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D项根据文本标题“秋湖觞芰图序”可知,并非“给诗集作的序文”,应是“题画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代谢”译为“新陈代谢的变化”,“惜”译为珍惜,“重并”译为重逢相聚,“再”译为再次。第二句中“惟”译为只有,“稔”译为丰熟,“清”译为清明。第三句“正”译为法则,“辩”通“变”,变化。“待”译为依赖。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去年今天,我们把瘦西湖湖水画进了图里;今年逢上闰六月,正好是莲花开放的时节。我们踏着芳草沿着老路出门,沿着竹林来到新雨过后的湖边。只见深深浅浅的菱叶和荷叶,同去年游览时看到的景况一点没变;只是因为有的朋友告别离开了,所以这次已不同于上一次了。我们感触着一年四季新陈代谢的变化,更珍惜朋友双方难得的重逢相聚。虽然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但美的宴席却应该再次摆设。 在这个时候,早晨的凉气还很轻微,残余的暑气将要收敛了。湖水涨满了茱萸湾,清风吹拂着城墙边的杨柳。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有老僧前来迎接大家,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那是在从慧因寺前乘船出发呀。 不一会儿就解开彩色的缆绳由纤夫牵着慢慢往前行,看上去就像忽然落下一道彩虹。一穿过桥亭,前面的天空和水面忽然显得空旷开阔起来。大家上岸走进湖中小金山上的“香海慈云”园林,看见这里建有像琅玕美玉似的宫室;游客行走在绿树丛中就好像漂浮在绿色波涛里一样,又好像怀疑自己是在乘着太乙之星遨游;那白羽飘摇出来的芳香,仿佛可以联结上慧远大师的莲社,那是在靠近净香园的地方稍事休息呀。 于是过了莲性寺,沿着筱园的堤岸向前走,那边有一座楼,很适宜放声吟咏。旁边有三间屋子,屋前有一个小池。微微的凉风送来香气,才升起的太阳散发着光芒。我们铺好鲜丽的桌布,摆上美味佳肴,品尝着用碧莆之杯盛的酒,切削着从华峰那边采来的藕。歌咏着元遗山的乐府曲,吟诵着谢灵运的五言诗,那是在高咏楼饮酒作乐呀。 随后,余下的酒已经喝完,大家清雅的兴致却还没有消散。一行人正准备登上返回山阴的游船时,又从曲院那边飘来一阵阵带有荷香的微风。另有一条水路可以通向渺茫幽远的地方,有种磬乐般奏出的声音清悠地回荡在水面。前面有一座庵堂被树丛半遮着,许多树木枝条交错留下浓阴。我们来到还挂着露珠的竹林里喝茶,让林风吹拂着醒酒,那是在返回的途中游访桃花庵呀。 唉!哪里没有水,哪里没有花?有时因为人和事的不如意,不免很少有这样畅快游览的机会。只有这大江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事不忙,刑法清正。官吏有空余时间,百姓没有骚动的事情。我才能够跟在诸君的后面,重开去年的宴席。能够用这种方式来娱乐尊贵的宾客,容纳普通的官员。说起来这不是大幸吗,所以应该把此次游湖的情形记叙下来。于是有像古时董(源)、巨(然)那样的山水画名家,和徐(熙)、黄(筌)那样的绘画高手。他们分别各画了一幅美景图,合起来看都各具特色。那画慧因寺的,是钱塘的钱玉鱼。那画净香园的,是长洲的袁竹室。那画桃花庵的,是如皋的陈肖生。那画高咏楼的,是全椒的吴山尊。图画中的那些宾客,总共有十八人,各人都又写了诗。我就作了这篇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与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

1.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五段为什么说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3.章第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

4.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1)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是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3)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寓言,概括寓意。字数不超过50字。

一日,杨布穿白衣服出门,中途遇雨,就把白衣服脱下来,穿着黑衣服回家,但是他的狗不知道,迎着他狂吠不止。杨布发怒了,就要扑上去打它。这时,他的哥哥说:“你还是不要打它了,其实你也是一样的,假如你的白狗出去,晚上一只黑狗回来 ,难道你就不觉得奇怪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活在自然时间中有什么意义?意义在于:天地人的世界显现为无情无欲无知的世界,人在天穹之下、大地之上蜕变为与物同一的一块石头。何物才能“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齐物论》)?              成了石头自然就“超越”了生死。成为无情的石头,是道家审美主义的结果。

①没有心自然丧失了情,丧失了情就成为“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庄子﹒大宗师》)的石头。

②不就是石头?

③他们像洪荒之际的石头一样古老质朴,万物不足以撄其心,因为本来就没有心。

④石头人就是道家的真人、神人!

⑤还有何物能像石头那样长存,那样“青春”永在?

A.②④⑤③①

B.②⑤④③①

C.②⑤①③④

D.⑤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国高层崭新的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B.美国官员虽然对安倍的右翼行径公开表示“失望”,但他们认为安倍的行为仍在可控范围之内,此时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朝核危机。

C.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牧区、山区以及边远地区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D.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10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