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目。 清 平 乐 李 白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悬悬遥远。   尽日整天。

1.上阕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在表情达意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下阕表达了词中主人公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1.都用环境描写衬托愁苦心情,李词:“烟深水阔”写距离遥远,音信无法传达,碧天明月,以乐景衬哀情,一个“偏”字,迁怒于月,写出词中主人公的烦心和愁苦。。苏词:“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寓情于景,在对明月的描写中隐含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何事长向别时圆”对明月的怨叹中表达了这思念的愁苦。 2.第一问:下阕表达了思妇盼君归的愁苦和思念之情。第二问:“愁眉似锁难开”既是对思妇情态的描写,也是思妇内心愁苦的体现;“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是思妇待君归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热切盼君归来的痴情,直接抒发了思妇的愁苦和思念。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抒情手法。且是比较阅读。把这首词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比较,都是以景衬情,都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愁苦的心情。李词以乐景衬哀情,苏词寓情于景。答题时答具体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下阕“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可见是思妇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念之情。“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是思妇盼望丈夫归来的愁苦之情。从表达技巧上看,“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思妇的愁苦和思念。通过思妇的情态和动作抒发她的愁苦和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子滇字正之,燕王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滇以补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

时治西内,子滇有干才,清漕宋昇之。或事有未便,子滇辄力争,昇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提举三门白波辇运事除直秘阁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

初,蔡京铸夹锡钱,民壅滞,子滇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滇奏令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均籴细麦,命子滇领其事。民苦限迫,子滇诉者日数百人,子滇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滇乱钱法,落职奉祠。

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滇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滇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滇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滇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西外宗正司,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须浩繁,子滇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再知西外宗正司。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

子滇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滇每其役,识者鄙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

子滇姓赵,是宋王朝的宗室。买米,引申为买入。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滇有干才,清漕宋昇      器:器重。

B.蔡京铸夹锡钱,民壅滞        病:苦。

C.民苦限迫,子滇诉者日数百人 诣:往,到

D.子滇每其役,识者鄙之        董:正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在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勋而推恩得赐官爵。

B.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府、县三级制。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指代国家。

D.知是指“拜官授职”,即封建王朝任命某人担任某一官职这一行为的指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滇能体察民意,积极进行钱币改革。百姓苦于夹锡钱流通不畅,他就请求皇帝铸造小铁钱来暂时替代,同时进献模型。为此,他还得罪了蔡京。

B.子滇忠于朝廷,心系国家。祝靖、盛德带领溃败的将士攻破了荆南城后,他立即前去劝他们迅速赶回都城为进行效力,得到了祝靖等人的积极回应。

C.子滇有干才,积极建功立业。绍兴元年建造督府时他不断运送军粮,凭着功劳升任宝文阁直学士。后来,朝廷要授予他京畿都转运使,因病推辞。

D.子滇为人机敏聪慧,一生忠于职守。他善于谈论,精于作诗。但在崇宁、大观年间皇帝经常大兴土木,而子滇常督察这些事,因此有识之士都鄙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事有未便,子滇辄力争,昇每改容谢之。

译文:                  

2)子滇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唐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财富的占有日益分化,富民阶层的产生和崛起即是这一分化的结果。富民阶层的崛起对唐代土地私有化产生了重要作用,马端临曾指出:“自汉以来,民得以自买卖田土矣。盖自秦开阡陌之后,田即为庶人所擅,然亦惟富者贵者可得之。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而耕田之夫率属役于富贵者也。”自秦汉以来,土地兼并者一般为马端临所说的贵者,这一现象于魏晋南北朝时达到极盛。唐代均田制抵制了豪族对土地的兼并,然而,另一种土地兼并形式兴起,即“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一兼并主体非“贵”者,而是“富”者。唐中叶后,富民阶层的崛起加剧了这一土地私有化过程。我国自秦汉以来,土地兼并历代皆有,但贵者以势占田,并不具有合法性,正如叶适所说,“虽当时天下之田,既不在官,然亦终不在民以券”。至唐代,法律较为完备,均田制限制豪强以“贵”占田,但又允许土地买卖。富者以“资”购买土地得到政府认可,法律承认,因此,这一兼并形式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这一时期的土地买卖以契约文书的形式出现,不仅在法律上具有合法性,而且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如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许多土地买卖约均为注明:“官有政法,人从私契”。可见,当时人们对私契极为重视,这也是产权观念深化的一种表现。正是由于富民以“资”购买这一土地兼并形式不同于以往豪族的以“贵”占田,因此,唐中叶的土地私有化是在一个合法性外衣下进行的,“不抑兼并”“田制不立”遂成为后世不易之法。

乡村社会贫富日益分化,土地日趋集中,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以资产为宗的户税、地税逐渐占据主导。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实施两税法,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遂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当时,富民阶层控制着大部分财富,国家在财政收入上不得不倚重富户,如大历四年(769年)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文、上下户三千文;中上户二千五百文、中中户二千文、中下户一千五百文;下上户一千文、下中户七百文、下下户五百文。”上户和中户是富民阶层,从赋税承担数额可看出,唐代财政收入已开始向富民阶层倾斜。

富民阶层作为“民”与门阀士族有质的区别,富民无权将其他贫民沦为其控制下的依附民,而只能依靠财富的力量,在签订契约的基础上,将土地租佃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利用其劳动力而获取财富。均田制的崩溃意味着国家配置土地资源的失败,“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成为不易之势。在市场配置土地为主的时期,以势占田的现象衰落,土地产权兴起,因而无需国家政权依靠“权”与地方豪族的“势”来抗衡,国家政权遂淡出乡村基层。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富民阶层的崛起与乡村控制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富者有资可以买田,但土地兼并者一般是贵者。他们以势占田,实际上并不具有合法性。

B.在唐代,土地买卖以契约文书的形式出现,富者以“资”购买土地得到政府认可,不仅具有合法性,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

C.随着贫富日益分化,土地日趋集中,富民阶层承担起国家大部分的赋税,从此,唐代财政收入开始向富民阶层倾斜。

D.在唐代,靠将兼并的土地租佃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利用其劳动力而获取财富所形成的富民阶层,无权将这些农民变为依附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财富的占有日益分化,促进了富民阶层的产生和崛起,而富民阶层的崛起又加剧了土地私有化过程。

B.唐代均田制抑制了秦汉以来豪族对土地的兼并,但政府允许土地买卖的政策却推动了富者买田另一种土地兼并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C.大历年间把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并加大富民阶层赋税承担的数额,说明当时朝廷已经认识到大部分财富控制在富民阶层手里。

D.唐代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富民以“资”购买这一土地兼并形式具有合法性,“不抑兼并”“田制不立”成为后世不易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秦汉到唐以前,贵者虽然可以凭借势力占有土地,但是他们由此所获得的土并不具有政府承认的合法性。

B.土地买卖文书约注明“官有政法,人从私契”,说明当时的土地买卖在法律上具有合法性,且对民间具有约束力。

C.由于富民阶层控制着大量的土地,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成为一种必然。

D.唐代土地买卖市场的活跃,以及土地产权兴起,尤其是富民阶层的崛起,使国家逐渐失去对乡村基层政权的控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某煎饼摊老板,因得知蛋壳上的沙门氏菌严重时可致人食物中毒,为确保煎饼卫生、安全,他每天多花一小时清洗鸡蛋,并给其包上保鲜膜。他不仅坚持给鸡蛋“洗澡”“穿衣”,还让顾客自己往盒子里投钱,自己找零。

某火车站位置偏僻,连年亏损,铁路公司本打算禁运,但发现一名高中女生每天需要搭乘该列车上下课,于是决定继续保留。三年来,该车站为了仅仅一名乘客而一直保持运营。近日,随着这位学生毕业,它也正式关闭。

某高校新近启动了“暖心饭卡”项目,301位同学的饭卡上“莫名”多出了钱来。学生无需填表申请,学校根据“大数据”统计,把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受资助对象,暗中进行补贴。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法律援助中心的图标,请仔细观察,说明图标的构图要素并揭示其寓意。

 

①构图要素:

②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在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语句使得上下文内容一致、语意连贯通顺。每空填写字数不多于20字。

由于名声有赖于他人的肯定, 容易受舆论、时尚、机遇等外界因素支配,所以,古来贤哲多主张________________,而应把自己所可支配的真才真德放在首位。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成熟的作家理应________________,以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品所带来的声誉为其创作的真正报酬。 热衷于名声,哪怕自以为追求的是真实的名声,______________,进而受舆论支配,败坏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