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稍迁大名知府。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八年,汝、洛告警,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败走。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九年正月,大会诸将于凤阳。象升乃上言曰:“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又言:“各直省抚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贼势即求援求调。不应则吴、越也,分应则何以支”言皆切中机宜。大清兵南下,三路出师。十二月十一日,象升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夜半,觱篥声四起。旦日,骑教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象升死时,年三十九。死后朝廷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踢祭葬,世荫锦衣千户。福王时,追谧忠烈,建祠奉祀。(节选自《明史·卢象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B.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C.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共刃/遂仆

D.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朝廷各部司的副职长官。正职长官为郎中。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相当于凌晨3~5时。

C“畿辅”,畿,京辅;辅,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封疆”,原指分封疆土、明清时,封疆大吏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象升为官勤勉.夙夜不懈地勤于政事,日夜操劳,遇有要紧事,常在天亮之前披衣而起,决不懈怠。

B.卢象升作战勇猛,临危不惧。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额头中箭后,他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勇武地作战。

C.卢象升与将士通忧共患,同甘共苦。他的部队绝了粮饷,他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

D.卢象升颇有远见,常一言中的。他提出朝廷作战应未雨绸缪、抚臣守疆要勇于担当的建议都切中时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

(2)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1.B 2.B 3.B 4. (1)各个将帅害怕贼兵,不敢上前与贼兵交战。象升常常慷慨激昂,洒下热泪,用忠义报国之事激励将士。 (2)况且请求的粮饷不够用,士兵们将会跟随贼人而成为盗贼,这样八年来所召来的士兵都成了贼寇的同伙,所食用的粮饷都等同于盗贼的粮饷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 相当于凌晨1~3时。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B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错,原文是“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他考中天启二年榜进士,担任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之后升为大名知府。象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在用兵谋略方面很是娴熟,有治理军队的才干。象升从小有大志,做学问不讲求章句。他做官比手下人勤一倍,夜间点烛工作,天亮之前就起床洗梳,每想到一件紧要事,就披衣而起,马上去干。有闲暇就跟人比试射箭,用箭对着花射。五十步之外,每发必中。六年,山西的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象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回头,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象升因此获得了军事本领大的声名。八年,汝州、洛阳传来警报,贼兵的人数有三十多万,连营百里,气势很盛大。在此之前,大将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战败。各个将帅害怕贼兵,不敢上前与贼兵交战。象升常常慷慨激昂,洒下热泪,用忠义报国之事激励将士。他的部队曾经有一回断了三天粮饷,象升自己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战功。九年正月,象升在凤阳大会诸将,然后上书说:“贼寇横行以后朝廷再调兵,贼寇人多时再增派兵力,这只能说是跟不上趟儿;部队开上战场然后再讨论供应军饷,部队会合以后再来申请粮饷,这只能说是危险的情形。况且请求的粮饷不够用,士兵们将会跟随贼人而成为盗贼,这样八年来所召来的士兵都成了贼寇的同伙,所食用的粮饷都等同于盗贼的粮饷了。”又说:“各直省的巡抚大臣都有守护边疆重任,不要一有贼警就请求别人增援、调兵。不响应他就会像吴越两国一样,四处去接应他,兵力怎么能跟得上。”这些话都说中了要害。 大清部队南下,分兵三路。十二月十一日,象升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遇上了大清部队。象升带领中路部队,大威率领左路,国柱率领右路。双方展开了激战。当时是夜半时分,觱篥声四面吹响。第二天,大清部队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三重。象升指挥部队穷攻猛打,呼声动天,从清晨一直打到午后,炮药完了,箭也没了。象升挺身而出进行短搏,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他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倒下去了。象升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九岁。死后朝廷追赠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予公祭、公葬,荫封子孙为世袭锦衣千户。福王在位时,又给他追加谥号为“忠烈”,修建祠堂予以祭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宋代,决定文人一生前途的科举考试,其内容自真宗以后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儒学经典,诸子书不合儒学的都不许采用。

“宋学”侧重于儒家学说的新建,不仅力求突破前代儒家们寻章摘句的学风,向义理的纵深处进行探索,而且怀有经世致用的要求。具体而言,“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两宋出现的“宋学”自然有着它多方面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根源。但出现以后它便时两宋文化观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宋学”的核心是“新儒学”。儒学复兴表现为“崇儒”和“释孺”。崇孺,即以儒家思想作为立国之基,文人学士当然也以儒学为正学;释儒,是指以儒学为本,特别是那经世致用的原则,然后再援佛道两家入儒,尤其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方面。这种思想上的新气象,必然也带来文化观念的新变化。

“宋学”要求文人自觉地让“心念”成为文化基础。“宋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调人时“天理”的自觉意识。这就是说,宋人重于把价值的终极基础从宇宙的外在、可见及形式上的理,转向存在自我之中的完整和协调的过程。说句通俗话,宋人似乎在告诫自己:“要学会自己做主。”

这种文化观反映在制度上,便使文人可以断言,学者能够独立于政权来悟“道”。正像有的学者所论述的:“它以此创造了一种纽带,来联系社会和政治以及作为社会基础的自我赓续的地方精英和自我限制、不积极有为的政府。”这一现象也便导致了宋代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宋学”在两宋的突出地位,自然难以抹杀它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一文化观反映在艺术上便是人文精神的张扬。首先明显重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表现。宋代艺术重视主体精神的表现,虽然这种主体精神还有着许多因素的限制,但相比较于前代确实有着较大程度的拓展同时,艺术功用得到进一步拓展此前艺术的功用主要体现在它的社会政治价值上,具有“宣教”之功。宋代也崇尚艺术的“宣教”功用,但这种功用又结合了艺术的形象化语汇(如“心念”)来获得。进一步,宋代画学注意到画有着“心印”的功用,黄山谷说得很清楚:“余谓臻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追求“得妙于心”的艺术,宋代出现了寄情山水、长于抒情的文人画萌芽。

我们在谈论“宋学”对艺术的影响时.似乎关注更多的是士大夫文人。其实,在宋代,艺术既是士人们的行为,更是世俗化、倾向酒楼茶肆等普通文人、画院画家的一种行为,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创作的主体是后者而非前者。

画院画家深受“宋学”影响,自徽宗朝设立“画学”以来,开始时自身修养普遍重视起来,他们加强学习的内容也为儒家之学,这是“宋学”复兴儒家的直接影响。另外在画风上,北宋开始重视荒寒萧硫境界的表现,水墨山水画畅行,花鸟重境界,重幽情逸趣,多画败荷雪雁,枯搓寒禽,远离尘俗,表现出“宋学”的文化辐射。到了南宋,更加追求“形”之外的“理”,从重“形似”到重“意趣”。

1.下列关于“宋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学”突破前代儒学们寻章摘句的学风,本质上不同于汉唐儒学们对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

B“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C两宋出现的“宋学”与它多方面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息息相关,出现以后它又直接反作用于两宋文化观念。

D“宋学”思想上的新气象表现为“崇儒”和“释儒”。即以儒学思想作为立国之基,坚持经世致用的原则,重义理和心性修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心念”这种文化观反映在制度上,便使学者能够独立于政权来悟“道”,导致了宋代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B.宋人注重存在自我之中的完整和协调的过程,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不断拓展艺术功用。

C“新儒学”要求文人自觉地让“心念”成为文化基础,对宋代艺术影响深远.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得到张扬。

D“宋学”复兴儒学的直接影响,就在于画院画家开始对自身修养普遍重视起来,而他们加强学习的内容则是儒家之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自真宗后,科举考试立论必须依据儒学经典,诸子书不合儒学的都不许采用,文人学士不以儒学为正学则不能入闺科考。

B.“宋学”高度强调人对纲常伦理“天理”的自觉意识,强调自我的协调,从而否定了字宙的外在、可见及形式上的理。

C.宋代艺术创作主体是世俗化、倾向酒楼茶肆等普通文人和画院画家,我们在谈论“宋学”对艺术的影响时不应过多关注士人们。

D.宋代追求“得妙于心”的艺术,辐射到北宋画风上是重视表现荒寒萧疏境界,因此弱柳幽雀也应该常常入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11,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1215《北京青年报》)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的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如下图)从中腰平分,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

 

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两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限18字以内做答(不含标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抄袭材料。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在凤凰网的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①      。②         ?除去具体的生理意义,它仅仅是一种荣辱观念的具体反映,还暗含了某种社会行为潜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面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生存,人情法则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也并不相同。③       ,根本不以求回报作为“做人情”的第一目的。然而绝大多数的情形之下,一个人面对同学,单位同事,社会朋友等诸多层面的社会关系,这时其“做人情”的出发点就不会像对亲属那样单纯。

 

查看答案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②但是实含有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A.③⑤⑥①④②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⑤④②⑥①

D.④②③⑥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