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京华:学者决战于千年之后 接触张京华久了,你就会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张京华:学者决战于千年之后

接触张京华久了,你就会感觉到他是一个有点“不合时宜”的人。人往高处走,而他偏要水往低处流。张京华出生在北京,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留校,因研究庄子哲学、燕赵文化卓有成效而被北大破格评为副救授,那年他刚过30岁。

对于诸多“北漂”来讲,梦寐以求都想在京城拥有自己的一块小空间。生活在皇城根下,是身份也是荣耀。可是,学术已经触入了张京华的生命,在哪里生活都无关紧要,最萦要的是便于学术研究。

张京华读书时是研究上古、中古的,这也就影响到了他的人生足迹。如果研究近代史,可能呆在北京更有利,毕竟它是元明清三朝古都。可是,他学的是唐史(中古),廷伸到了先秦(上古) 认为北京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没有什么帮助,于是在2000年到了在他看来遍地是文物的唐代东都洛阳。

在洛阳呆了三年后的一天,他发现了湖南科技学院的招聘启事。在他眼中,上古时期,舜帝南巡来此,之后,史学家司马迁也到过这个地方。唐宋时的永州文化很繁荣,柳宗元在此任职,宋明理学始祖周敦颐也出生在这里。为了做好上古学术研究,他又南下永州。

还记得2003年7月的那个凌晨,张京华夫妇坐火车抵达了永州站。出站之后,上了汽牟,越行越荒凉,仿佛驶向岑寂。一路上.张京华想象过永州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化丰富,但万万没有想到学校是如此的偏僻。好在他“出京不是为了过日子来的,生活上的事情可以不计”。他喜欢岁月静好,专心做好一件事。就这样他一路南下到潇湘,在永州一呆就是十二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提起妻子,张京华满脸愧色。结婚这么多年,自己没有陪她逛过一次街,没有陪她看过一场电影、一部电视剧。夫妻俩没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自己有条穿了10多年的牛仔裤,妻子在网上给他买了条新的让他换下,也被自己以“好好的,还能穿”指责她乱花钱。

很多人都这样说,只要你见到张京华,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名词:书生。他办公室有10个书架,家里也有10个书架,满满的都是书。如果把这些书比作桑叶,那么,张京华就是一条蚕,日夜啃着桑叶,默默吐出蚕丝。他不喜欢各种应酬,最大爱好就是读书。

张京华对学术十分专注.把不到2000字的《鬻子》做成10万字的《鬻子笺证》 。他治学产谨,一字一句阅读了明末清初大学者、思想家顾炎武的30多万字的《日知录》原著,还认真阅读了历代名家500多万字的批注,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写出了120万字的《日知录校释》出版。古典文献专家栾保群看了张京华的著作后专门给他写信,认为在所有校注本里,张京华的“做得最好”。来永州十二年,张京华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种,古籍点校10种。《新译近思录》、《庄子注解》、《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 、《湘楚文明史研究》等国学、诸子学、湘楚文化研究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读书著书而外,张教授致力于永州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开掘,有效地弘扬地域文化,使之迅速进入学界。

张京华不但自己痴迷读书,也引导学生读书。他力排众议.成立了国学读书会,谆谆教导学生:做学问不必在意“短平快”的眼前利益,将军决胜于千里之外,学者决战于千年之后。同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学术信息、揭示学术问题、指示学术方向,指导学生发表论文认为大学不能仅仅以就业、找好工作为满足,而应以研究学问为目的。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升为本科,此前就有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张京华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种现状,仅朝阳岩一项,学生就出了《朝阳岩小史》、《朝阳岩辑注》两部学术著作,在永州学术界产生了巨大震撼。有数十位同学经张京华的指导而走上科研的道路,并撰写和发表了100篇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出版了11部学术书籍。让很多名牌大学的专家教授都感到惊讶。

张京华认为永州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少资源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做研宪比较有优势,采取“考察与读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带学生从文献入手,对期阳岩进行实地考察、实物拓片和文蔽资料的梳理,悉心指导学生对本地文化如摩崖石刻的研究与探索。

(摘编自《中国人物传记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光先生评价说:“张京华教授是一位有独立人格、思想超越的学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研究,不仅资料充实,观念也极新鲜,非学舌或人云亦云之作,具有廓清疑古迷雾之作用。”(吴同和《阐扬经典  濡泽潇湘——张京华教授印象》

张京华教授所在的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的起点是在一个比较低水准的平台上,然而,湘西交通不便的劣势和环境封闭的缺点,却使他们保存了更多的良好道德观念和传统优秀品质,如质朴、勤奋、单纯、安静。这反而有利于读书和思考。

(《“南下教授”张京华:痴迷湖湘文化的文史大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京华让人感觉到是“不合时宜”的人,是因为他放弃了在皇城根下代表身份和荣耀的北京大学,转而奔赴偏僻的永州。

B.张京华平时投注在家庭生活上的精力和金钱都很有限,妻子给他买了新裤子,反被指责乱花钱,这些都让他对妻子充满愧疚。

C.文章第8段列举了多个数据突出了传主学术研究的专注,又引用古典文献专家的书信突出了传主研究成果的丰富。

D.张京华认为“学者决战于千年之后”,指的是学者的治学在目前难于产生影响,但在千年之后定能产生效用。

E.张京华教授离首都到潇湘,倾心学术研究,投身教学科研考察,处处显示埋头苦干而硕果累累的学者本色。

2.张京华教授“一路南下到潇湘”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张京华教授在永州十二年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简要分析。

4.张京华为什么能够彻底改变鲜有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现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性情淡泊低调。生活低调不喜应酬,潇湘虽不繁华但更适宜治学。②理想追求纯粹。学术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最紧要的是便于学术研究。③研究内容牵引。读书时是研究上古、中古的,洛阳、永州等利于学术研究,客观上促成了他的选择。 3.①学术成果丰硕,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国学、诸子学、湘楚文化研究著作。②积极导引后学,营造并浓稠了学院学术氛围,学生的学术论文和书籍颇丰。③社会影响深远,有效弘扬永州地域文化,使之迅速进入学界。 4.①痴迷读书治学严谨。广泛读书得以提供大量学术信息,指导学术研究扎实有效。②人格独立富有创见。培养方式独特,成立国学读书会改变读书目标,强化读书做学问意识。③竭尽全力多方引导。努力为学生提供学术信息、揭示学术问题、指示学术方向,指导发表论文。④永州资源利于研究。永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且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做研究有优势。⑤学生潜质利于学问。该学院学生保存更多的良好道德观念和传统优秀品质,有利于读书和思考。 【解析】 1. 试题分析:A.原因分析不充分,还有“洛阳”。C.列举数据的作用还包含“成果丰硕”,引用的作用应为成果“显著”。D.“但在千年之后定能产生效用”过于局限,“千年之后”强调的是长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解答此类题目,有三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并能够加以分析,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老孔的菜园

白秋

楼下老孔是个诗人哩。

父亲一说,刘文就笑了。他是诗人,我还是减克家呢。

母亲走了以后,刘文动员了一年多,才把父亲请到城里。这不到一个月,他就跟楼下老孔混得烂熟了。

老孔是什么人物,刘文还不清楚,白天晚上就会捣鼓他那莱园子。说他是个诗人,鬼才信。直到父亲把老孔的诗集一本本摆在他面前,他才闭上嘴巴。

小区建得早,一楼都有个方方正正的大院子,一分多地呢。从楼上看孔家的莱园格外清楚。靠东墙边上有两棵香椿,一棵柿树。南边栽了一片像连翘又像迎春一样的花。剩下的地方,全是大小不等的菜畦子,每个畦子种了两三样菜,再加上墙边爬蔓的,总共不下十几个品种呢。

最难得的,是靠近西墙还用竹蔑支起了一个拱型的塑料棚。这春夏秋冬,就都有新鲜蔬菜了。自己吃不了,周边的人就跟着沾光。那年除夕夜,整栋楼上都吃上了他家新鲜韭莱做馅的水饺。他那莱,跟市面上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现成的莱吃多了,刘文觉得过意不去,抽个空闲,提着酒专门拜访。

连按门铃带敲门,折腾了半天。才听见里面有人慌慌张张地喊着:来了来了……

就见老孔满腿泥巴,一身水渍匆匆开门。胡子拉碴的脸上戴副深度眼镜,不多的头发扎煞得像鸟巢一般,惊讶地望着刘文。

孔老师,光吃您的菜了,今们儿特地来看看您。听说您好喝两口,您看这个怎么样?刘文带来的是一箱高密小黑坛。

老孔眯起了小眼睛,望着那酒。吧嗒吧嗒嘴,使劲往里咽了咽口水。

嘿嘿,嘿嘿……这是好酒,正宗高粱酒。就是现在不产了,当年因为它的包装不好,才没在市场上立住脚。你能保存到现在,可是不容易。叫你爹下来,咱们今天好好品品。

他顺手从院子里拔了几颗葱,摘下三四根黄瓜,两个西红柿,把那吊着的丝瓜也拽下了一根,交给老伴。

快去给我们整两个小莱,今天有贵客。

刚倒上酒,老孔就忍不住,“滋,……”一口吞了一小杯。然后抿着嘴不停地说:好酒,好酒!你们也来,哈,哈!别客气。

看他喝得那个香啊,真馋人。刘文在外面应酬多少年,什么酒没喝过。今天这才知道,原来酒可以这么个喝法。

孔老师,我不理解。像您这样的前辈,要是在哪个刊物上兼个职,或者给个单位编本书什么的不好嘛,干嘛谁整天捣鼓个莱园子呀。

几杯下来,话匣子都打开了

他说,刚退下来时,还真有人请他干那些事来,挣个酒钱那是绰绰有余。但是,那回写了篇文章后,就不一样了。

老孔的老家在沂蒙山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里。那次他应父母官邀请回来,兴趣大发,转遍周围小山包,满怀激情写了那篇美文《身边的九寨——九山之美在心田》。文章一经发表,时人广为传颂。

那当官的看了更是唏嘘赞叹,感概万千。这几年光在外面游山玩水了,没想到,身边就有个金疙瘩呀。当即筹措资金,对他描述的山旮旯,进行了修茸包装打造,家乡的旅游一下子搞活了,那个GDP是一个劲得往上涨啊。人家感激得要命,以后逢年过节必请他回家看看。

可他回去看了几趟后,就发誓再也不写文章了。

问为啥,他懊悔得鼻涕大长长。

那是在开发吗,那是在糟蹋。你看把那山、那树整成什么样了,到处都是人造的假山假水,假庙假和尚。银子撂下了,垃圾也撂下了,吃喝拉撒漫天遍野,原来的味道全没了。我是一时发昏给老家造孽呀。为文无用,空谈误国误家。我还是来点实在的,在家里种点莱,自己吃得放心,日子也过得舒坦。

事实却远非如此。没过几天,父亲就跟刘文说,要跟老孔到山里种莱去。

原来老孔看见村里的人都在外打工,好多山地荒了,心痛得很。他跟几个老友一合计,承包了一座荒山,说要回去种树种莱还债,正缺父亲这样的行家里手呢。

刘文再劝时,父亲已是异常坚决。

他说:我不知道老孔到底去还什么债,但是,我觉得那是我该去的地方。你别劝,劝也没用。高兴的时候,你就带着老婆孩子来帮把手。那时,保准让你们吃到跟小时候一样好吃的莱。

说完,他堆满沟壑的脸,就像盛开的山菊花一样绽放了。

(《百花园》2014年5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语言朴实,饶有风味,讲述了老孔的生活境况,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情节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

B.父亲一说楼下老孔是个诗人,刘文就笑了,这个细节说明长期以来,老孔在刘文眼里是个仅会种菜的老农式的人物。

C.老孔“满腿泥巴”“头发扎煞得像鸟巢一般”突出他不修边幅和种菜的忙碌。而“戴副深度眼镜”,暗示了他的另一身份。

D.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父亲了解老孔,甚至迫随老孔,与刘文忙于应酬,无视老孔的情形形成强烈对比。

E.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最后一句是为了表现父亲的苍老,也显示出父亲的舒心,他笑得这么灿烂,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2.小说在刻画老孔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第5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说要回去种树种菜还债”,老孔还什么债?为什么要还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阿房宫赋》中,杜牧以“           ”两句极写秦人视六国宝物如土石,突出表现秦王朝的纷奢。

(2)《论语》“           ”两句,指出人们要善于借助他人言行修养自身,反思自我。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两句极写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时的威猛声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梦寻梅

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 方岳,宋代诗人,屡遭贬谪,一生坎坷。貂:汉代的官饰。玉华:唐代的宫殿名。

1.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谈谈诗人是如何表现梅的?

2.诗的颈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相比,二者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稍迁大名知府。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八年,汝、洛告警,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败走。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九年正月,大会诸将于凤阳。象升乃上言曰:“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又言:“各直省抚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贼势即求援求调。不应则吴、越也,分应则何以支”言皆切中机宜。大清兵南下,三路出师。十二月十一日,象升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夜半,觱篥声四起。旦日,骑教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象升死时,年三十九。死后朝廷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踢祭葬,世荫锦衣千户。福王时,追谧忠烈,建祠奉祀。(节选自《明史·卢象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B.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C.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共刃/遂仆

D.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朝廷各部司的副职长官。正职长官为郎中。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相当于凌晨3~5时。

C“畿辅”,畿,京辅;辅,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封疆”,原指分封疆土、明清时,封疆大吏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象升为官勤勉.夙夜不懈地勤于政事,日夜操劳,遇有要紧事,常在天亮之前披衣而起,决不懈怠。

B.卢象升作战勇猛,临危不惧。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额头中箭后,他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勇武地作战。

C.卢象升与将士通忧共患,同甘共苦。他的部队绝了粮饷,他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

D.卢象升颇有远见,常一言中的。他提出朝廷作战应未雨绸缪、抚臣守疆要勇于担当的建议都切中时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

(2)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宋代,决定文人一生前途的科举考试,其内容自真宗以后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儒学经典,诸子书不合儒学的都不许采用。

“宋学”侧重于儒家学说的新建,不仅力求突破前代儒家们寻章摘句的学风,向义理的纵深处进行探索,而且怀有经世致用的要求。具体而言,“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两宋出现的“宋学”自然有着它多方面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根源。但出现以后它便时两宋文化观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宋学”的核心是“新儒学”。儒学复兴表现为“崇儒”和“释孺”。崇孺,即以儒家思想作为立国之基,文人学士当然也以儒学为正学;释儒,是指以儒学为本,特别是那经世致用的原则,然后再援佛道两家入儒,尤其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方面。这种思想上的新气象,必然也带来文化观念的新变化。

“宋学”要求文人自觉地让“心念”成为文化基础。“宋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调人时“天理”的自觉意识。这就是说,宋人重于把价值的终极基础从宇宙的外在、可见及形式上的理,转向存在自我之中的完整和协调的过程。说句通俗话,宋人似乎在告诫自己:“要学会自己做主。”

这种文化观反映在制度上,便使文人可以断言,学者能够独立于政权来悟“道”。正像有的学者所论述的:“它以此创造了一种纽带,来联系社会和政治以及作为社会基础的自我赓续的地方精英和自我限制、不积极有为的政府。”这一现象也便导致了宋代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宋学”在两宋的突出地位,自然难以抹杀它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一文化观反映在艺术上便是人文精神的张扬。首先明显重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表现。宋代艺术重视主体精神的表现,虽然这种主体精神还有着许多因素的限制,但相比较于前代确实有着较大程度的拓展同时,艺术功用得到进一步拓展此前艺术的功用主要体现在它的社会政治价值上,具有“宣教”之功。宋代也崇尚艺术的“宣教”功用,但这种功用又结合了艺术的形象化语汇(如“心念”)来获得。进一步,宋代画学注意到画有着“心印”的功用,黄山谷说得很清楚:“余谓臻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追求“得妙于心”的艺术,宋代出现了寄情山水、长于抒情的文人画萌芽。

我们在谈论“宋学”对艺术的影响时.似乎关注更多的是士大夫文人。其实,在宋代,艺术既是士人们的行为,更是世俗化、倾向酒楼茶肆等普通文人、画院画家的一种行为,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创作的主体是后者而非前者。

画院画家深受“宋学”影响,自徽宗朝设立“画学”以来,开始时自身修养普遍重视起来,他们加强学习的内容也为儒家之学,这是“宋学”复兴儒家的直接影响。另外在画风上,北宋开始重视荒寒萧硫境界的表现,水墨山水画畅行,花鸟重境界,重幽情逸趣,多画败荷雪雁,枯搓寒禽,远离尘俗,表现出“宋学”的文化辐射。到了南宋,更加追求“形”之外的“理”,从重“形似”到重“意趣”。

1.下列关于“宋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学”突破前代儒学们寻章摘句的学风,本质上不同于汉唐儒学们对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

B“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C两宋出现的“宋学”与它多方面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息息相关,出现以后它又直接反作用于两宋文化观念。

D“宋学”思想上的新气象表现为“崇儒”和“释儒”。即以儒学思想作为立国之基,坚持经世致用的原则,重义理和心性修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心念”这种文化观反映在制度上,便使学者能够独立于政权来悟“道”,导致了宋代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B.宋人注重存在自我之中的完整和协调的过程,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不断拓展艺术功用。

C“新儒学”要求文人自觉地让“心念”成为文化基础,对宋代艺术影响深远.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得到张扬。

D“宋学”复兴儒学的直接影响,就在于画院画家开始对自身修养普遍重视起来,而他们加强学习的内容则是儒家之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自真宗后,科举考试立论必须依据儒学经典,诸子书不合儒学的都不许采用,文人学士不以儒学为正学则不能入闺科考。

B.“宋学”高度强调人对纲常伦理“天理”的自觉意识,强调自我的协调,从而否定了字宙的外在、可见及形式上的理。

C.宋代艺术创作主体是世俗化、倾向酒楼茶肆等普通文人和画院画家,我们在谈论“宋学”对艺术的影响时不应过多关注士人们。

D.宋代追求“得妙于心”的艺术,辐射到北宋画风上是重视表现荒寒萧疏境界,因此弱柳幽雀也应该常常入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