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虽然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持短接战            兵:兵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汉军至,无以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令骑皆下马步行             自刎而死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来源:Z-x-x-k.Com】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4.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1.B 2.A 3.A 4. (1)上天要让我灭亡,我还渡江干什么呢? (2)乌江以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千里,有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了。 (3)我听说汉王用千两黄金悬赏征购我的脑袋,还有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我就送给你好处吧!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文言文实词,除了依靠平时在课内知识的积累与不断复习外,还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B项,“纵”是“即使”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2. 试题分析:代入检验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A项,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亡”让……灭亡,“何渡”渡何,渡江干什么。(2)“江东”乌江以东,“地方”土地方圆,“王”称王。(3)“购”征购,“邑”封地,“若”你。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来源学*科*网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D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C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荒芜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树,枯树上有一只鸟儿忍饥挨饿艰难度日。一天,大漠刮起了风暴,枯树被卷走了。这只鸟儿为了寻找藏身之处,不得不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一片绿洲。那里有大片的树林,果实挂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那棵枯树依然存在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不会想着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控制在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        。《史记》《红楼梦》等之所以成为经典,      ,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今天,技术的日新月异造成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        ,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口市宣化古城全长3500米的北城墙修复项目日前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立项,将于近期开工。此次修复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完工后有望恢复宣化古重镇“京师锁钥”的历史风貌。宣化古城建城已有1260多年历史,是中国北方现存古城中地位非常重要的著名城池,为明长城九镇之首。2006年4月正式开工的宣化古城修复工程,开展古城环境整治、古城墙维修、古遗产展示、古城勘探等工作。原有的清远楼、乾隆皇帝题字“神京屏翰”的镇朔楼等得到了有效保护,相继完成大新门城台、城门楼复建,西城墙中段、北段2175米、南城墙中段177米及城墙西北角角楼的修复,还实施了辽代墓葬壁画群防水渗漏、宣化博物馆改造等23个项目。

请简要概括宣化古城历史文化方面的三个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