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妃之,阴为内助              感激      

B.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          沉重

C.百官迁除,各有常              制度     

D.好以甘言人,而中伤之          暗中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    )

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林甫特意收买宦官和后宫嫔妃,刺探、揣测皇帝的心思,是为了自己能够“奏对称旨”,无所顾忌地行奸作佞。

B.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许多才俊被束缚在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善于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提拔。

C.张九龄虽然以文学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险恶,但由于皇帝昏聩失察,终究不免为李林甫所陷害。

D.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李林甫明目张胆地恐吓谏臣,使其缄口,企图在朝中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4.翻译句子

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1.B 2.C 3.D 4.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图,深受玄宗的喜爱。(由是1分,称1分,悦 1分,大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重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⑤写李林甫在官员队伍管理工作中安于常规,埋没人才,不是“为人阴险,玩弄权术”。⑥从侧面表现李林甫玩弄权术的程度,不是“直接写”。其他项,均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蔽塞人主视听”,使皇上耳目不聪,以便把持朝政,才是李林甫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重点字“由”是1分,“称”1分,“悦” 1分,大意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吏部侍郎李林甫奸滑狡诈,与宦官以及后宫中的嫔妃交往甚密,让他们暗中伺察玄宗的行动,掌握了他的一举一动,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图,深受玄宗的喜爱。当时武惠妃在后宫的嫔妃中最受玄宗的宠爱,生了寿王李清,各位皇子不能和他相比,太子也渐渐被皇上疏远了。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诉武惠妃说,自己愿意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听后十分感激他,就暗中为助,因此李林甫被升为黄门侍郎。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征求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仍然违心奉承他。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生活逐渐奢侈腐化,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于是玄宗罢张九龄政事。任命李林甫兼任中书令。 玄宗即皇帝位以来,所任用的宰相中,姚崇善于沟通各方面的关系,宋璟执法严厉,张嘉贞重视吏治,张说善于写文章,李元绂与杜暹能够节俭治国,韩休与张九龄个性直率,这些人都有所长。张九龄因罪被罢相之后,朝廷中的百官从此都明哲保身,没有人再敢于直言。 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视听,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顺从皇帝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那些立在正殿下面用于仪仗队列的马匹吗?虽然吃的是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要嘶鸣叫唤,就要被剔除出去,到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玄宗的谏争之路断绝了。 李林甫严格地遵守各种规则,对于百官的升迁与任命,李林甫都按照固定的制度办事,虽然有的人有特殊的才能,也不免老死于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那些善于阿谀奉承搞歪门邪道的钻营者,却能够从其他门路得到打破常规的重用提拔。李林甫的城府极深,人们难以摸透他的心思。他善于当面奉承,而暗中陷害,从来不露声色。凡受到玄宗优待的人,开始时李林甫总是亲近结交他,等他的地位权势稍微接近自己时,就千方百计地除掉他。就算是那些老奸巨滑的官吏,也逃不脱他的手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   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C.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D.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释: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C.“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B.部分市县政协委员认真座谈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认为这个讲话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C.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D.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或师焉,或不焉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赢粮而景从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                    B.  

C.                    D.

 

查看答案

找出下列各句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A.古之学者必有师/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小学而大遗/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才能不及中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