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

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这个由我负责,十天以后我们重新再排。”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文雅清丽,富有情趣如“啧啧啧”“摇摇晃晃”通俗简明,巧笑倩兮”“美目流转文采斐然这些语言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

B.小说中人物名字的命制耐人寻味。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读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应。

C.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老戏要融入时代元素,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濒临倒闭现状,这说明他是很有创新精神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D.小说写金科罢演新版“荆轲刺秦王”“自尽”时眼中噙满泪水表现了金科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悲愤痛苦之情。

E.小说结尾说“荆轲已死”,既照应了题目,也呼应了开头,使小说结构完整。同时,“荆轲已死”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无路可走的问题,引人深思。

2.小说在刻画金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金科在舞台上突然按照老剧本演新版《荆轲刺秦》,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给合小说简要分析。

4.金科罢演新版《荆轲刺秦》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 ①耿直刚烈,敢怒敢言。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并大骂“狗屁”。 ②坚持原则,敢于抗争。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最后干脆对赵团长避而不见,不再演戏。 ③忠于艺术,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3. ①这样安排情节,更能凸显金科耿直刚烈、坚持原则的性格特征。 ②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勉强默认为后文埋下伏笔,之后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与之形成照应。 ③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波澜,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 4.【思考角度】 ①艺术创作不反对创新,但要尊重历史原型,求真求实;不能为市场所左右,一味求新求怪;更不能做市场的奴隶,践踏了艺术的底线。可联系当前流行的“穿越”剧、“无厘头”剧谈自己的看法。 ②金科对艺术的敬畏、坚守,对名利的淡泊、不屑受人尊敬。可联系当前某些人亵渎艺术,在名利面前迷失自我谈感受。(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作答时,须根据小说内容并联系实际,有理有据有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B.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应,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应。C.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E.“呼应了开头”“传统艺术在当下无路可走”说法有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耿直刚烈,敢怒敢言”“坚持原则,敢于抗争”“忠于艺术,淡泊名利”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注意结合小说的文本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是事件的叙述方式,主要有倒叙、插叙等,然后注意叙事的视角,以第几人称或谁的视角叙诉,然后是叙事的重点,叙事离不开人物,叙事选择的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的哪一方面,答题时注意和结合文本分析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沁园春·长沙》的上阕,“                              ”虽为问句,实则为诗人肯定的回答。这一问,排空而下,洋溢着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⑵《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当荆轲由“变徵之声”转为“慷慨羽声”时,文章通过全体宾客的反应,“                              ”,侧面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⑶《记念刘和珍君》第4节中,鲁迅指出了“沉默”的两种前途,“               

              ”,这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又是对民众的警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

①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暗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

②祖龙:指秦始皇。

③刘项:刘邦和项羽。

④不读书:刘邦年轻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轻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亦指官名。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参,四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禁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原为普通平民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⑵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歌只有美才灵动,才有吸引力,才易打动人,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才能引领心灵进入哲理的思考中。美之于诗好比花朵之于果实,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当然是果实,但在得到果实之前,首先要能为花色所打动、所吸引。美可以有优美、壮美,也可以有哲思之美、幽邃之美;可以有繁复之美,也可以有简略之美。总之,一首诗要使人读后如饮甘醴,如沐春风,欣然而快意,或于沉思之间豁然有所得。而当今诗坛有一些人以审丑为乐趣,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类似戏剧舞台上的一些小丑、猫狗之流,写一些恶俗的文字,招摇于世。这种人不但毁灭了自己,也堵住了人们朝向诗歌之路。所以,当下诗坛,去除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是一件势所必然的事情。

无论是写诗自娱,还是希望能于他人有所启示,一首诗都要有一定的精神含量,要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考问。你对自己的心灵有足够的把握吗?我要问一问每一个写诗者。你是否做到了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世界面前不自卑,在自我之中不迷失?在这个方面,我对中国的诗人还不能很乐观,甚至说还颇有些忧虑。长时期以来,中国人理性的不足,教育与生活中对人的主体性有意无意的漠视,都导致人性脆弱易折。正如诗人们所说,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而我的期望不是这样的。我希望每一位写诗者在心灵上是强大的、明晰的,任何苦难挫折也摧不垮他心中的高峰。这种力量的强大体现在诗歌中则表现为对世界的洞悉。世界在他眼中是澄澈的、清晰的、有条理的,他因而能洞察宇宙中一切事理而能把握住自己,进而把握住诗歌。而中国的诗人们,更多的是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是每一位写诗者都要明确的。而诗艺还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诗歌本身的进程中和社会生活的进程中更新发展着。诗歌的价值本身在于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而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反复重临。所以创新性或创生性成为诗人的不二追求。这既需要对过去诗艺的反复观摩与演练,同时又要有自我意识的跟进。这就要求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时刻是一个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但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能保持诗艺上自觉且清晰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诗人都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在他们的书写中,诗艺的尺度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一种怪象:几乎每一位中国诗人都是某位外国大师的影子,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从这个角度来说,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中国诗界来说,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压抑。而我觉得,中国的诗人们应解开诺贝尔奖情结,做一个安静的诗人,去安静地写诗。解决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我们的书写是为历史而存在的,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而不是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存在的。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创作要体现美,要能打动人,只有这样,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引起读者的共鸣。

B.诗歌作品要有一定的精神内涵,这往往要求创作者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自我之中不迷失。

C.诗人的不二追求就是诗歌的创新性或创生性,而诗歌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革新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创新了诗歌的内涵。

D.要想使自己创作的诗歌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这既需要对过去诗艺的反复观摩与演练,同时又要有自我意识的跟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今诗坛上那种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主要体现了某些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之人的审美观的扭曲。

B.由于教育与生活的影响,当今某些诗人自身的人性脆弱易折,这也使得这些诗人自身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

C.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在诗歌创作中能时刻保持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诗人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

D.一些诗人背离了为历史而存在、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诗歌创作原则,主要原因是他们习惯了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诗歌创作主要离不开以下三个尺度:一是美学的尺度,二是精神与心灵的尺度,三是模仿的尺度。

B.作者对中国诗歌乐观不起来的原因很多,既有诗歌创作者自身对心灵的认识以及自身审美素质方面的问题,又有诗艺方面的问题。

C.作者认为“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的说法是正确的,作者希望诗人们在心灵上是强大的,并在诗歌中体现出来。

D.中国的诗人们需要解开诺贝尔奖情结,走出外国大师的影子,做一个安静的诗人,去安静地写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