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小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

 

1.“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2.(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概括三个词组的含义:“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2. 试题分析:要分析本词在写法上运用的手法,只需逐句加以分析即可。词的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 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银花洒泪”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词的下阕,“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本题据此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还有象征,如《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既指眼前景又象征大唐的衰落。可以乐景写哀情,它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滈,遂为眉州人。

扬休少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曰:“昌言来,必赒我矣。”扬休卒不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B.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C.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D.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

B.“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五经博士”,学官名。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扬休上奏称记注官应当站立陪侍天子,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时,他对官员的失职也提出了批评,这些都得到了皇上的赞同。

B.石扬休,进士考试高等及第,入仕后能体察民生疾苦,因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被追究,由开封府推官外调担任宿州知府。

C.石扬休性喜悠闲,和家人谈话从不涉及朝廷事务,也不以草拟诰命文书见长,但他关心朝政,所上奏章对时政均有补益。

D.石扬休早年家境贫寒,衣食不足,出仕后历任地方及朝中多职,十八年后才因病暂得归乡,却遍受乡里富人的钱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

(2)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言来,必我矣。”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

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应该说,娱乐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到20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要有度。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娱乐不是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

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的充分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这反映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影视文化的自轻,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如果用这样的电影去争票房、争市场、争所谓份额,无疑是文化上的“饮鸩止渴”。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而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危机,而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

对于娱乐内容来说,遵守审美底线和伦理底线几乎是全球主流商业电影的共识。对“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对涉及吸毒、盗抢以及其他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的“人格美化”,对违背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行为缺乏必要的“善恶有报”的正义审判,对外表丑陋、行为丑恶的过度放大等,都触及电影的伦理和审美底线。电影从业者应以自觉的底线意识来保障电影文化上的无害,减少对青少年特别是低幼观众的不良影响。

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文化自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曾经指出,“软实力”体现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理应担起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人向善向上的责任。看看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名单,就会发现,这些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甚至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如果说人活着需要点精神,那么电影也不例外。如果说我们的价值观担当曾经制约了观众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价值观没有得到充分有“吸引力”的传达。

所以,对一些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伦理和美学虚无主义、审美粗鄙化、娱乐没有底线等现象,我们仍然需要保持一种清醒而审慎的批评态度。国产电影需要份额和票房,但更需要“绿色”的份额和票房;中国电影需要挣钱,但更需要的不是趴着而是站着挣钱;电影是商品,但首先必须是一种有文化的商品。有观众说过,“我们爱电影,从来不是因为电影能赚钱,而是因为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感动”。也许这才是观众对中国电影最诚恳的期望。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本文所论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A从《华氏911》、《海豚湾》到《海洋》、《亚马逊的眼泪》,国际上成功的电影作品,都注意挖掘精神层面上不同文化中共通的内容,表现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B谢晋对民族电影艺术执着追求,正确处理了个体与群体、历史与道德、物质与精神、悲剧与崇高、审美与功利等多种矛盾关系,创造出了《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等好作品。

C美国电影将价值观倾向包装在具有强烈视听效果的表层结构之下,既给美国带来经济利益,又推销了美国价值理念,营造了有利国家形象传播的“美国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态”。

D自19世纪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借鉴,逐步输入西方现代的技术、制度、价值观念,但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与亚洲其他社会,都普遍出现了向民族文化认同的声音。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是20世纪的弗洛伊德,都表明了对娱乐精神的理解,认为娱乐无罪,强调了“欲望的宣泄,压力的释放”的合理性。

B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伦理错乱、美学虚无主义、审美粗鄙化、娱乐无底线等现象,反映的可能不仅仅是影响文化的自轻自贱,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

C电影要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文化自觉,引人向善向上;电影从业者要以自觉的底线意识来保障电影文化上的无害,减少对观众的不良影响。

D国产电影要有份额和票房,但更要有对人性、人道、人格的足够尊重,对公平、正义、善良、美好的充分敬意及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多样化以及全球电影观众年轻化,使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也出现了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电影商业价值最大化与文化伦理价值底线的冲突。

B如果一味地追求票房价值,忽视文化的基本伦理和审美底线,缺少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担当,国产电影的危机就可能不仅仅是技术危机,还是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

C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大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甚至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可以说这些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其价值观的“吸引力”及其充分有“吸引力”的传达。

D如何给观众带来感动,这才是中国电影从业者最应考虑的问题;而这种感动不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不是刻意渲染对财富、地位、奢华生活的向往,不是不加节制地刺激观众的欲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传统工艺中打造一面铜锣,往往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定音,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掌锤,在锣面上不停地轻敲碎打,耳听目察,寻找定音的部位,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臻于完美了。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经济日报》对北京某次空气污染原因所作的分析示意图,请把这个示意图表达的意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苏东坡曾经感慨地说:“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有着极深的渊源。竹子竿直、空心、清拔有节,被人们赋予    ②   。它不畏风霜,能在严寒时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梅、松并称,被人尊为“岁寒三友”,深受历代文人青睐。一首叫《弹歌》的歌谣这样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注:断竹,把竹子砍下来;续竹,把竹子接起来,作成弹弓;飞土逐肉,用弹弓追逐猎物。)这说明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     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