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激愤恼恨→                       

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

5.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记叙文    B.议论文    C.小说   D.散文

6.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1.胆怯怀疑 怀疑动摇 平静释然 2.这里是指搬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灵伤害的人,但也是可以原谅的人。 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4.示例一:夜深了,大雪慢慢地停了下来。地上一片洁白,在路灯的映照下,发出柔和的光。夜是那样的宁静,空气也变得温润而清新了。示例二:雪慢慢地小了,雪片儿像春天的落花,飘落在我的脸上,我似乎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花香 5.D 6.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只要将通读原文,注意选出表达“我”心理变化的词,按要求整理即可,本题只有最后一个词需整合,其它词按原词填写入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心理描写。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题目,结合文章的中心和上下文的语境看本词的具体意思,那这个“病人”的含义就是指开头所指的搬弄是非、给 “我”造成心灵伤害的人,但在最后也是可以原谅的那个人。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虽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这只是雕虫小技,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扎实的积累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积累词语的习惯,不但要理解它的意义,还要能活学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它的意义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含有这一词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要熟读成诵,以后一见到这个词语的时候要能够脱口而出,形成对词语运用的良好语感。这就是我们在做题时所提到的语感判断法,谁的语感能力强,谁做题的准确性就大。而良好的语感就需要从大量的经典的现代文阅读中来培养,有了良好的语感,再加上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这样做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文章,做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当然,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需要一步步去积累。 如何理解语境义? 第一,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指代内容 指代的运用,从被指代的事物与指代词的距离看,有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之分;从被指代的事物与指代词的关系看,有单纯因素指代和综合因素指代。 寻求代词指代的对象时,务必找准代词所在的语境,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寻找指代的对象。(一般到前面的语句中找。) 第二,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附加义。 理解词语的附加意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理解揣摩,重视词语的活用、感情色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附加意义。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还有许多复杂的情况,最关键的是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正确判断。 3. 试题分析:某句话的效果作用,主要从小说的三要素以及主旨的关系去分析,小说情节安排一般在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在户外面对大雪纷纷的特点,无疑加剧了内心的烦躁,行由心生,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同学们掌握好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句子的表达效果通常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提问的方式有:(1)某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试分析某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某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优点(好处)?(4)某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5)某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对同一个句子来说,尽管提问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分析、解答的思路、方法应该是一样的.对于不同的句子来说,因为语境、内容、写法、句式、语言风格等的不同,表达的效果自然不同.但是,分析、解答句子的表达效果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4. 试题分析:先要理解文章中心,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出作者的写作倾向,及在文中所表现的希望,顺着这个思路,确定景的特点,文末心结已打开,怨恨已经释然,景的特点应是平静的、和谐的。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不同的文体结尾的作用不同1.说明文的结尾:①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补充说明该事物其它方面的特点或注意点,使说明内容更全面。 ①用举例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华表的艺术价值。 ② 引用传说增强趣味性。 ③ 与开头相呼应。2. 议论文结尾的作用:①总结上文论证内容,得出结论。②对本文观点进行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谨,使人信服。① 总结上文论证内容,得出结论。 ②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使论证更严谨,使人信服。3.叙事类文章结尾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完整;画 龙点睛,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题的结尾就是叙事类的结尾,要考虑是否达到了这些方面的效果。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判断文体。首先要了解常见的文体主要有A记叙文 议论文 小说 散文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记叙文自然是以叙述为主。而议论文主要以议论为主,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小说主要是通过虚构故事来表现一定的主题,以叙述为主。而散文更具真实性,以抒情描写为主。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文体包含以下几种记叙文(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说明文(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2)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议论文(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2)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用的文体,包括书信、计划、报告、合同、总结、说明书、申请书、证明书、便条、条据(借条、领条、收条)、通知、启事等等。应用文体可分为四大类: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经办事务类。这四类缺一不可。有人认为,只有经办事务那一类才算应用文体,前三类都不算。这种看法不符合两分法。如果前三类既不属于文学文体,又不属于应用文体,那它们属于哪一类呢?如果把它们与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并列,显然是不科学的。它们的实用性是如此明显,理应属于应用文体的范畴。像报告文学、杂文、科普小品等文学味相应较浓的文体的归属,争议尤甚。我们认为,它们首先应该属于应用文体。因为它们或是对人们极端关注的重要人、事的生动记写,或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问题的独到阐发,或是对科普知识的形象解说,都有较为明显的实用目的与实用功效。并且它们分别所在的那一大类(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属于应用文体,它们恐怕也不好单独划分出来归属于文学文体。至于它们对某些文学手法的运用,只不过是为了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好地为实用目的服务而已。(《应用写作》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虽然不同但是区分极难,往往有两者特点均有的作品出现,所以我们往往将诗歌合称。当然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6.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题的步骤是首先亮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阐述理由。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析】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答题步骤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对于托物抒情类散文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红砖颂》的结尾,将红砖与砌砖工人融为一体,红砖与砌砖工人都有相同可贵的精神,这就暗示了红砖的品格正是砌砖工人的品格,这样就基本完成了“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当然,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各个步骤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骤,是让你有依据可寻,有方法可求。本文是叙写风雪之夜的经历,然后我的启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3)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4)跳过来暗地里倾听,                                            ,圣洁的河水的波浪。

 

查看答案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敬之——《回延安》——现代

B.冰心——《观舞记》——现代

C.海涅——《致大海》——俄国

D.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③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花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④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

A.叙述  议论  描写  说明

B.叙述  议论  抒情  说明

C.描写  议论  抒情  叙述

D.叙述  抒情  描写  叙述

 

查看答案

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另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B.别有用心的人们强令吴吉昌去瓜园“立功赎罪”,永远不准他再进棉花地。

C.张老师改作文,确实有“点石成金”的功夫!

D.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他们也许还算是“好人”。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问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5)(6)(4)(1)(3)(2)

B.(5)(1)(3)(6)(4)(2)

C.(1)(3)(2)(5)(4)(6)

D.(3)(2)(5)(1)(4)(6)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