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越发理性。这种理性不单表现在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越发理性。这种理性不单表现在部分艺术品价格的回落和增幅减缓上,最重要的,还表现为藏家购藏作品的标准逐步回归到对艺术的理解上来了。

艺术品是需要被展示、阅读和研究交流的,其本身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才是其真正价值的体现。收藏的关键在于了解艺术、理解艺术和诠释艺术,而并非盲目地购买艺术品。收藏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只有平衡得了心态,经受得起时间,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艺术品从收藏到再次问世,对于藏家来说,往往不是经年累月坐等升值的过程,而多是喜悦与辛酸纠葛并存的过程。比如有些作品未得善存,在购藏之前已面目全非,痛心于此,他们总会倾尽全力将其修复装潢;有些作品则是让人寻觅良久、魂牵梦萦,即便囊中羞涩,他们也要节衣缩食将其入箧,以免相思之苦。长年的收藏和研习,他们成为艺术真正的知音,在他们看来,再华美的生活不过是一日三餐饭,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收藏并不等于生意。

收藏,是要去发现美好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承载了人类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愉悦、悲愤还是狂躁。优秀艺术作品的精神力量是能让人感同身受的,但又是因人而异的。艺术家或许想表现焦虑,但观赏者却感到轻松,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同的体验。艺术作品引领人们发现真实的自己,也让收藏变得富有趣味。

艺术家在创作中有时会尝试关注新材料,探索新思路;藏家也不妨转而关注新作品,尝试新门类。 有一种新的收藏品种——画瓷,就是画家在瓷器上作画,这种创作手法能给瓷器创作带来新的技术和创造性的布局,这种交叉性的艺术门类便值得关注。

收藏,更是要将零散的作品整理成颇具艺术概念的体系,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向世人展现藏家的艺术认知,才能给旁人带来思想的启迪。现在各拍卖机构都很注重“同一收藏”的藏品。这些藏品可能不会有很高的价格,但由于体系完备,能给学术、美评等不同领域带来启发,也能更好地向人们展示作品的价值,而受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青睐。

前不久拍卖的“小鸥波馆藏札”专题,就是李鸿章、李瀚章兄弟致岑毓英的书信专题。此专题共计40余通信,主要写于“中法战争”中的“宣光之战”时期,其中谈及了边境边防和外交谈判等事宜,是研究当时中法关系、战争胜败的一手材料,这对还原那段历史有很高的佐证价值。此批信札多为李氏幕僚代书,也说明了战时羽檄纷飞,文书信件应接不暇的实际情况。

在信札、题贺等小品的收藏门类中,“人物”和“事件”是考量收藏价值的主要标准,这类藏品是以其学术价值和历史附加值为主要价值体现的。在相对便宜的价格优势下,这两个专题的拍品可以吸引一批学者文人的关注。当然,要将其分门别类收藏完整,也定会耗去收藏者诸多心力。

收藏,最终还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功课。艺术也好,学术也罢,都是用时间来换取收获的。黄埔军校的门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对于收藏而言,倒也有几分贴切。

(摘编自都宗《收藏的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比以前更加理性,这种理性的重要表现是,对作品的艺术理解成为藏家们是否购藏的依据。

B.收藏并不等于生意,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藏主在收藏过程中有时候会不断投入大量金钱,而结果是否获益也未可知。

C.艺术品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才是其真正价值的体现。购买艺术品是盲目的行为,收藏的更大意义在于对艺术品的学习和研究。

D.不同的人从同一件艺术作品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可能是不同的,它可以引领人们发现真实的自己,也让收藏变得富有趣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品藏家如果要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艺术认知,给别人以思想的启迪,必须将零散的作品整理成颇具艺术概念的体系。 

B.现在各拍卖机构都很青睐“同一收藏”的藏品,因为这些价格不高的藏品体系完备,且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C购买艺术品,并不能仅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投资手段,以价格上的投资回报率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和潜力的认识是片面的。

D.收藏应该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功课,要摒弃获益发财、患得患失的心态。藏主在长年的研习中,可以成为艺术真正的知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拍卖的李鸿章、李瀚章兄弟致岑毓英的书信专题“小鸥波馆藏札”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学术价值和历史附加值方面。这类信札类藏品中的相关人物越有影响力,事件越重大,其收藏价值往往也越高。

B画家杨春华的作品《执扇仕女》钵,运用类似磁州窑的做法,“先涂满青釉,再用刻刀修刮成型。”画得十分流畅,与器形的搭配也十分协调,是一件别有趣味的作品。 这种形式创新的作品值得收藏家们关注。

C.梵高的《星月夜》在画面上展现了时空的变化和延续,那种绚丽辉煌在当时不被很多人理解。前辈藏家们凭借领先时代的艺术感受捕捉到了作品的内在表现力,使作品得以传世。真正的收藏者,需要走进艺术。

D2015年12月在中国嘉德44期拍卖现场亮相的张大千的《青城金鞭崖》和黄胄的《九驴图》,皆是藏家“割爱”而出。可见,在艺术品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藏家们的更为在意的还是藏品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

 

1.C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购买艺术品是盲目的行为”错误,原文说的是“不能盲目购买艺术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原文说的是“不能盲目购买艺术品”,选项偷换概念。 2. 试题分析:B “这些价格不高的藏品”有误,原文是“这些藏品可能不会有很高的价格”。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对应的原文是“这些藏品可能不会有很高的价格”,选项混淆范围。 3. 试题分析:“藏家们的更为在意的还是藏品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错误。藏家们“割爱”,也许是为了购买其他更为心仪的艺术品,单凭这一点,不能得出“更在意实际经济利益”这一结论。与第三段及全文文意不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曲解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他和母亲挤一起,遭到拒绝。老人女儿挽着母亲往后走,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这时,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生委屈地哭道:“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事情发生后,女生、老人、女儿、铁路部门都受到了非议。

请你从女生、老人、女儿、铁路部门中任选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汪国真,我就问你一句话

松宇

2015年春节前后,媒体人朱顺忠接到一个电话,号码不认得。只听电话里说:“是我,我就问你一句话。”“谁啊你?”正是工作最忙的时候,他一时没听出那是汪国真。“啊啊你赶紧说。”片刻他辨出了对方的声音,关系很熟,说话也就没有顾忌。汪国真问起制造呼格吉勒图冤案的“那几个坏蛋”是否已经受到惩处。当听到否定的答复时,汪国真骂了句“我×,妈的”,再没说几句就挂了电话。

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接触。

2015年4月26日凌晨,诗人汪国真去世。

接受采访时,诗人欧阳江河先强调了“对事不对人”,然后说:“汪国真写的诗全是假诗,我认为最不是诗歌的东西,而他在写,这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他还提到,诗人西川根本就不愿意谈论汪国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前媒体人李旭光突发奇想,把汪国真与余秀华的诗句嫁接在一起,读上去居然毫无“违和感”。两位诗人差异极大,但在各自的年代都引发热烈关注,连引起的争论都有相似。红火过后归于平寂,几乎被公众遗忘,也许是大多数诗人的宿命。

身为八零后,李旭光在念高中时知道了汪国真,开始以为作者已经作古,后来才知道他是当代诗人。李旭光的误解并不奇怪。经历了不可思议的辉煌与失语后,汪国真在1990年代早期已逐渐离开公众的视野,成为仅存于过去的文化符号。

汪国真生于1956年,中学毕业以后先做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78年,他开始喜爱创作诗歌,据说受到了卢新华反思“文革”的小说《伤痕》的影响。陆续在《中国青年报》等受众为青年的报刊上发表诗歌后,1990年5月,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很快加印五次,印数达六十多万册。

这一年,汪国真的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入十大畅销书。他后来在自己的微博上说,“文艺类独此一本。”汪国真的微博,主要成就一栏写道,他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最熟悉的当代中国诗人、书画家”。

1991年,正值盛名的汪国真去华东师范大学讲座及签名售书,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那时,刘晓晖是该校环境科学系1990级学生,她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见名人,却看到名人狼狈下台。在她的印象里,1990年代初华师大中文系有一大批诗人,比较愤世,汪国真“不入他们的诗眼”。在学生诗人们的公开批评之下,讲座最后中断,现场火药味十足,刘晓晖认为,华东师大事件应该是汪国真走下神坛的一个转折点。

数天后,上海《青年报》用一整版篇幅,刊登了那些年轻诗人的批评文章,引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讨论。这些年轻人认为,生活本来冷峻而复杂,汪国真的诗歌给生活涂上了一层虚假而单一的暖色,是以取消价值判断的方式误导青年。

汪国真的走红,可以说恰逢其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说,1990年代,特别是南巡讲话之后,整个文化语境都发生了变化。“以北岛、崔健、海子等为象征人物的挑战主流的青年文化,在急剧的时代变动中骤然衰落,琼瑶、汪国真、席慕蓉热开始悄然兴起并弥漫在大学校园。”学者唐小兵在《青年:时代矛盾的橱窗》一文中总结,这时“中国向何处去”之类的大问题,就没那么受中国青年的关注了。

汪国真的诗歌通俗易懂,有自己的受众面、传播渠道,有自己的意义。汪国真的诗歌入选了多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直到2009年,还有题为《汪国真你的名字就是一座指路的丰碑》的诗歌发表在杂志上。

“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写我们在大学讲堂里所讲的那种有深度、意象的东西。我们只能说那是无数种诗歌风格中的一种而已,不能说它就是诗的标准。”张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汪国真很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即便面对批评,也惯于采用自己喜爱的诗句,显示出“清者自清”的姿态。媒体批评他的诗不如海子、顾城、舒婷等诗人,汪国真回应一句话:“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这来自于他的诗歌《自爱》。有时,他面对类似的问题,会用上另一句诗:“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语

1993年,汪国真开始研习书法,欧阳询、王羲之、怀素一路练下来,还练习了毛体。据说,每天习一小时,他花了一年时间就拿得出手了,后来出去题了不少字。除了书法,汪国真还画国画,写歌词、评论,据说给四百多首唐诗谱了曲,在北京和洛阳开设工作室。2014年,他担任了广东卫视《中国大画家》节目的主持人。也就在这一年,他知道自己患了肝癌。

“他用那么美的语言(写作),最后的结尾是一句脏话。至少我觉得,这脏话更能体现他对社会事件的强烈关注。”回想起那通匆忙的电话,朱顺忠非常遗憾,也慨叹汪国真得到的脸谱化解读,“他没有不批判现实,我们不能误解一个诗人对社会发表观点的另一种思想和看法。”

朱顺忠在南京工作时,一次汪国真从外地来看他。是个夏天,他们戴着十几块钱的墨镜,坐在新街口某个过街通道的台阶上聊天。汪国真抽着烟。看着来往的娉婷女子,两人说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语言”。“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他像一个爆竹,他有他的燃点,可能很高,但也许我恰好拿着能够点燃引信的火炬。”朱顺忠说。

最近出版的作品集《青春在路上——汪国真新诗精选》,体现了汪国真的多才多艺。除了作为主体的现代诗歌,书中还包括了汪国真的宋词、散文、绘画和书法。这本集子的销量本来已有几千册,4月27日加印一次之后,已经超过一万册。

“作为诗歌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作品集的编辑刘志宏

1.阅读文本,分别概括汪国真走红走下神坛的原因。

2.简要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2)“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他像一个爆竹,他有他的燃点,可能很高,但也许我恰好拿着能够点燃引信的火炬。”

3.作为一篇评传,文章第一段描写王国真“骂脏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汪国真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在文章中有哪些表现?请选择一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秀帘、画帘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②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也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③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            。④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⑤第一,喜剧性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⑥第二,悲剧性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1.文中有语序不当的一句,序号是   

2.文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句,序号是   

3.序号③中,需要补充的一句话,                          

 

查看答案

下面是首届“北京中小学生书法节”徽标,请写出该徽标文字之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推进全民阅读”为开头。概括“推进全民阅读”所必须的条件。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30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这一天。各地市,各种公共平台,都会举行各种读书活动,号召国人多读书读好书,取得了一些效果。在现实经济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功利氛围过浓,竞争压力过大,很多高校毕业生从不出高校一刻起彻底扔掉了书本,只是偶尔通过阅读电子文本或刷微博微信为心灵煲汤。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公民会受益匪浅,但首先要做到读书不唯考试论,不唯分数论,深入学校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来推动阅读质量势在必行。同时,国家和各地政府应肩负责任担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完善公民的各种保障和服务,尊重知识和技术,为全民阅读提供适宜的“软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出版税费和加大对书籍出版与零售行业的政府补贴,大幅降低书籍零售价格,用政策倾斜来扶持实体书店的健康发展,让人买得起纸质书,阅读书籍才能真正成为每位公民的人生“标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