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 文学报 》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 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档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 ”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3.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4. 9 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1. ①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2.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 ”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3.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4. (示例1)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示例2)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此类题目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答,先点明作用,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内容主要结合文本回答,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结构主要从所处的位置入手,前面的段落主要有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还要看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本题题干要求“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作用”, 文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加以分析,开头的文段结构上一般是引出下文、作铺垫等;内容上一般是衬托正文故事或强化故事效果。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赏析景物描写,需抓住景物特点,写出抒情表达效果以及在突出人物形象与主题方面的作用。抓住了“光秃秃”“冷冷”就抓住了感情基调。注意表现手法的应用效果,如“烘托”“对照”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解答这类题目要做到“三联系一依托”,即联系语境、联系主题或作者的情感、联系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依托修辞,当然也要因“题”制宜,不能面面俱到。解答此题,一要联系作者写作意图还要注意答题顺序,语句出现在第二节中,根据文段内容,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第 9 车厢的故事中,列车长、第 9 号车厢乘务员、摘车厢的人似乎都没有错,但又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思维僵化所致。文本中的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它揭示了某些道理,结合文本,写出自己的看法就行,要分条来写。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主题,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先探究出文本的主题,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实际现实生活探究。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哪个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非异也          生活

B顺风而呼声非加 这里指声音宏大。

C舆马者非利足也     借助。

D而神明自得圣心  完备,具备

2.以下选项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D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正面和反面设喻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的文艺政策由唐太宗奠定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精神世界。

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南北朝诗人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所以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当今中国未能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得从文学传统、社会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高中生在网上匿名发表了如下言论。

小小草 我来自农村家庭家里没有条件给我买好一点的衣服在学校里看到别的同学穿着漂亮的衣服我就非常难受。

打虎英雄我家里的条件还不错吃穿都很好。可是我的个子矮总感觉被人瞧不起那个难受劲儿就别提了。

破帽遮颜 我身高一米七五可是脸上长满了青春痘太难看了我都不敢和同学交往了……

懂你的心 面对不完美我们千万不要自卑。要挺起胸膛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