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的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

 

做一个精神贵族 身处蛮荒的西海国、偏安西南一隅、静卧小凉山深处,纵使物质生活清贫简朴,我们依然可做一个精神贵族。 苏轼被贬黄州,生活极为清贫,箪食瓢饮、简衣蔬食。但他仍可渔樵于江渚、仰明月风清、俯鱼虾麋鹿。友人来访、简单款待,只求饮饱,他事便可置之度外。只因他心中有那么一点浩然的精神,所以可以尽享千里快哉之风。 精神贵族,就是这样的一类“很穷但很快乐”的人。“穷”是物质的贫脊,“乐”是精神的快乐。 陈光标高调行善,以自己炫耀的满足灼伤受施者自尊的内心,他虽“富”仍“穷”。“富”只是表象上物质的充溢泛滥,“穷”、却是内在的精神的缺失。这不是精神贵族,纵他万贯加身,终是有爵的乞人。 英国的百姓喜爱安祥的生活,他们通常八点左右便会入眠,从来没有“高强度工作、高强度娱乐”的陋习。只因他们精神富有,他们有引以为傲的光荣革命、有安然自足的骑士传统,即使是乞丐也了无潦倒困窘之色,只有一派万事不挂心的安详。这样的乞丐由于其精神的充裕而成了无位的公相。 贵族的精神,是安然处事、温和接物的精神,是荣辱不惊,中有自足的精神。它不因你身处穷困潦倒之境而减弱,也不因你身处富足优越之境而充盈。它是一种个人内在养成的,脱离物质生活而存在的东西,是纷繁物质生活中的精神的孤岛。 卡天卡说:“理解这种幸福,你所占之地不超过你双足的覆盖面。”吾等何其幸也!人生于四海之内,他需要的物质的,用以维持生存的东西是多么少啊!吃饱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啊! 所以,为何我们不向卡天卡学习、安潜于灵魂的无人的地下室,不顾物质生活的贫脊与富足,专心修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呢? 颜回安于陋巷,孔明安于草庐,苏轼安于赤壁。 只因他们超然物外,他们的精神超越了思想,成为了一个精神贵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选自2014年1月22日《羊城晚报》阮直的一篇文章《不对等抒情》。作文要求考生对某著名作家的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的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画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涉及到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单纯朴素与回归心灵”“艺术与生活”等关系的理解。考生可以赞同这位著名作家的“抒情”,也可对这位作家的“抒情”提出质疑,还可以以作家的“抒情”为出发点,谈自己的见解。 立意角度提示: 角度之一:赞同作家的“抒情”。 1.精神大于物质,幸福和人的心灵(精神)追求有关,和物质欲望成反比。(从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切入)2.回归本真,远离欲望和物质追求,精神比物质重要,快乐幸福和物质无关。(从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切入)3.多一些艺术的真诚,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世界,持一种美好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世界,会拥有更多的幸福。(从画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切入,肯定作家眼光独到。 角度之二:不同意作家的“抒情”。1.物质是精神生活的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幸福是空中楼阁,水中月,镜中花。(从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切入)2.这种“抒情”浪漫但不现实,把“很穷但很快乐”的生活过于理想化。要认清现实、面对现实,处理浪漫和现实的关系。 角度之三:从材料强调“偏远”“大山深处”“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些“很穷但很快乐”画面入手,突出人类原真简单朴素纯净的可贵与美好,引领现代人们回归自然和心灵的本真。1.回归一种素朴的生活。本真简单朴素纯净初始很美好,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生活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回归的价值与意义。2.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和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自身心灵的和谐(精神与物质的平衡)的和谐是幸福的源泉与根本。 角度之四:从艺术和生活关系入手,谈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纯,过滤;(有美化理想浪漫的倾向)3.艺术是对生活更本真、深入的观察与表现。(有现实主义色彩)4.艺术的人生不等于现实的人生。艺术和生活不能划等号,对生活和艺术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应采取不同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态度。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每点不超过40字)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出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1)                                                 

(2)                                                 

 

查看答案

下面这则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其中四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家长会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了解您的孩子进入高中以来在校的思想表现与学习情况,帮助指导孩子发展,兹定于2016年3月5日在我校高一各班教室举行家长会。要求各位家长必须按时参加,和我们共同商榷管理对策,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们期待您的准时参加,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6年3月1日 

XXX学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您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项是(    

A.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除了运用细节描写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

②痴儿:作者自比。

1.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2.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是对其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⑵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⑶《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一致的。

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引用了神话传送“五丁开山”为文章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⑸《锦瑟》中“                         ”两句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