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T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T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②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①同所有的人类梦想一样,中国梦固然包含着中国人期望实现且尚未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但这些愿望和目标又不能简化为简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无论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还是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我们所憧憬、追求的中国梦,事实上是我们所期望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存境界,是我们为世界、为未来所提供的新的生存方式选项。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这种发展模式所展现的独特生存方式,在于这种发展模式、生存方式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即中国精神。这应当成为中国梦的精髓。
②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无疑应当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应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化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化,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③中国精神从哪里来?来自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进步,人们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何在?贯穿在中国经验中的精髓是什么?对中国奇迹的奥秘、中国经验精髓的探究,最终必然导致对中国精神的探讨。因此,中国精神是对中国奇迹奥秘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经验精髓的高度概括。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正是中国精神的最外在表现。
④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是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在当代的集中体现。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代表着当代中国人对人类思想与文明的新贡献。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应当成为我们建构政治话语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国际交往与秩序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和依据。
⑤中国精神如何弘扬?要靠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来展示、传承和传播。我们需要一系列标志性的符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诗性的中国故事,来记录中国奇迹、演绎中国经验、展现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只有用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国际通行的语言风格讲述当代中国的故事、展示当代中国的形象,才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奇迹背后的东西,了解当代中国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只有善于挖掘、表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故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好、演绎好这些故事,才能使昨天探索的结晶成为明天奋斗的精神动力。这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才是对中国精神的最好展示,才是中国精神传承和传播的最好载体。
⑥作为一个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from 阅读答案__①同所有的人类梦想一样,中国梦固然包含着中国人期望实现来自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只有创造和拥有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才称得上中华民族的完全复兴。这正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2期,有删节)
1.联系原文,关于“中国梦”的理解,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梦和所有人类美好梦想是一样的,但不能把它简化为简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
B.中国梦事实上是我们所期望的尚未实现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存境界。
C.中国梦的魅力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即中国精神,它蕴含于中国发展模式和独特生存方式。
D.中国梦的精髓无疑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之和,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指出中国梦的精髓是中国精神,②段指出中国精神的两大元素,并具体化为民族精神的时代化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化。
B.③段分析中国精神来自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来自中国快速发展和进步时人们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关注。
C.④⑤段先讲中国精神的核心应成为我们各种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和依据,后讲中国精神要靠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展示传承。
D.选文从聚焦中国梦的精髓开始,着重分析中国精神的来龙去脉,文章最后指出了创造和拥有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精神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构成,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它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B.中国精神与中国奇迹、中国经验是内与外的关系。前者是对后者的揭示或概括,后者是前者的最外在表现。
C.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集中体现了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是当代中国人对人类的贡献。
D.一系列标志性的符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诗性的中国故事借助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有利 于中国精神的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城市之门
查一路
①闲散的光阴里,我去过许多城市。有些城市,一进入,就找到了归属感,喜欢它,想住下来,哪怕一住多年;而另一些,置身其间格格不入,一心想着逃离。南方的一位朋友,他在一座城市居住了十几年,还是感觉自己是过客,梦里尽是故乡的山河。
②看来,融入一座城,未必是空间的进入,而是意愿的首肯和心灵的融汇。我一直以为,城市有一扇隐秘的门,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朝你轰然开启,置身门外,是挥之不去的流浪与漂泊之感。同时它像一本书,需要寻找到一种阅读的方式,才可以渐入佳境。
③今年夏天去北京,天坛公园的古柏,一瞬间将我击中。我触摸它们的时候仿佛在触摸这座城。数百年的成长中,它们积淀下这座城的文化记忆。风缠绕着古柏无言地诉说,这座城的历史,瞬间在我眼前鲜活而生动。我感慨树的生命力,如此旺盛。有些树一半死去一半仍然活着,枝繁叶茂,给人内心以深深的震撼。因为它们,这个城市林立高楼与通衢大道,没有遮蔽过去,现代化没有遮蔽人性化,相反赋予了它恒久弥新的特质、个性与魅力。瞬间,我找到了这个城市之门。
④去平遥古城的路上,我还在猜想,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浸淫其中,体味到了它营造的悠然古意。一个“古”字成为理解它的门径,古老的城墙与街坊,人头攒动的庙会,古玩古籍与地方风味特产,乃至蓝天下青黑色的瓦棱,均可见风貌与个性。在这里,由于没有云的遮挡,阳光像金箔一样贴在大地与古建筑的表面,风悠悠地尾随行人在街道徜徉,陶笛声隐隐约约。快节奏的生活被隔离在城墙之外,时光慢了许多。
⑤堆砌得越来越高的高楼,拓展得越来越宽的街道,装饰得越来越豪华的火车站与商场,未必是人们的心愿之乡。如果它没有给人的心灵置留下值得怀念与追逐的细节,没有一景一物带有人性体温的温暖与惬意,这样的城市,虽然华丽的光芒让人眩晕,但它的门始终是向人关闭的。甚至,进入它,相反会离它越来越远。
⑥有些城市已经在反思中转身了。广州市近日将中山四路原来设计为58米的高楼压低到30米,以守住历史城区范围内新建筑高度不超30米的底线,目的是更好地与周边的骑楼街风采相协调。为此政府果断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了整改——城市建设在痛定思痛中渐渐觉醒。
⑦《旧约·出埃及记》中,记载先知摩西带领寄居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寻找心中理想的城市之门,他们预设的标准是这里“流淌牛奶与蜜”。物质与精神的食粮都不可或缺,城市是人居住的。它的空气中需要流淌一种关怀,一种人生活的习惯,一种适于人的妥帖。或许微不足道,但却能开启人的心灵搭扣。适合人生活的空间和氛围,一旦进入它,即便有些凌乱和噪杂,感受还是鱼在水中。朱光潜先生曾写到对某个城市的印象,他感慨说:“那里所有的颜色和气味都是很强烈。这些混乱而又秽浊的景象有如陈年牛酪和臭豆腐乳,在初次接触时自然不免惹起你的嫌恶,但是如果你尝惯了它的滋味,它对于你却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引诱。”某种癖好,蕴含对生活趣味的隐喻和指向,可能不雅,却可以形成对某个城市的眷恋。
⑧城市的风味和韵致,是人贴近它的理由,忍不住亲近,进而赏玩和怀念。散文家黄裳先生走进成都,“觉得是走进晚唐诗句里来了”。大概这里的光与影,旋风与落叶,街道与建筑,构成了诱人深入的城市意境。我喜爱家乡的城市安庆,在我的记忆中,那个七八岁的男孩拽着妈妈的衣角,第一次羞怯而紧张地进城,街边草木葳蕤,梧桐树粗大,树叶在头顶片片生光,撑出片片阴凉,树下的大妈拍打着木箱叫卖奶油冰棍,甜蜜冰凉的感觉此后一直在我心头撩拨。远离故乡,一别经年,我想在心中打开这座城时,那一瞬间的甜蜜被我当成了钥匙。
⑨打开城市之门,不需要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木马。城市需要适应人,而非人需要适应城市,当城市也这么想的时候,它的大门已经朝着人的心灵轰然开启,而被它接纳的人,即便旅痕遍天涯,依然对它深情回望。
(选自2016年第2期《散文选刊》)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
(1)同时它像一本书,需要寻找到一种阅读的方式,才可以渐入佳境。
(2)堆砌得越来越高的高楼,拓展得越来越宽的街道,装饰得越来越豪华的火车站与商场,未必是人们的心愿之乡。
3.简要说明“城市之门”的含义及以它为题的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什么样的城市更容易得到人们“意愿的首肯和心灵的融汇”。
仿照例句,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话题、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历史是一座古城,氤氲在帝王唯我独尊的气魄里。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能源纸”下定义,不超过50字。(请在答案后注明字数)
一张长宽不过15厘米、厚度不到1毫米的“纸”,电容可以达到1法拉,可媲美目前市场上的超级电容器。这就是瑞典林雪平大学有机电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丹麦和美国同行合作开发出的新材料----储能能力出众的“能源纸”,其由纳米纤维素和导电聚合物制成,可反复充电数百次,每次充电只需要几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