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
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可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我真心爱他们。
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
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四木门。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阳光穿透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
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藩篱的勇气。
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②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一只胳膊搂住了他。
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
(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有删改)
1.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
4.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级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4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一个词语,是_________。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5年前, ① 。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然而, ② 。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升”,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休息地。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