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枪口上的小花 周海亮 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 他喜欢将一朵...

现代文阅读

枪口上的小花

周海亮

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

他喜欢将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插进他的枪口。

他们一直驻扎在战壕。真正的驻扎,整整半年,吃在那里,睡在那里,警戒在那里,思乡在那里。战壕又深又宽,兵们横七竖八地睡着,如同古墓里复活的全副武装的干尸。战壕前方,空旷的原野一览无余。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拔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色的眼睛机警地闪动。一切那般宁静美好,看不出任何战争的迹象。可是他们不敢离开战壕半步,长官说,对方的狙击手藏在岩石的缝隙里,藏在土拔鼠的洞穴里,藏在草尖上,藏在花粉间,藏在尘埃中,藏在阳光里。狙击手无处不在,他们是死神的使者。

他不相信。他不敢不相信。每一天他们都高度紧张,然而战争迟迟不肯打响。

战壕的边缘,开满蓝色的小花。花五瓣,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小花晶莹剔透,如同巧匠精雕细琢而成。他探出脑袋,向小花吹一口气,花儿轻轻摇摆,淡黄色的花粉飘飘洒洒。蜜蜂飞过来了,嗡嗡叫着,捋动着细小的长满绒毛的腿。他笑了。他不知道小花的名字。他想起故乡。

故乡开满这种不知名的小花。初夏时,整个草原和整个河畔,全都是蓝的。有时候,他和她手拉手在花间奔跑,笑着,闹着,一起跌倒在地,让淡蓝的影子轻洒全身。还有时候,黄昏,他坐在木屋前,看她款款走来。她的头发高高挽起,两手在阳光下闪出微蓝的光芒。她提着长裙,赤着脚,脖子优雅地探着,长裙上落满淡蓝色的小花。她朝他走来,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天空掠过浮云,炊烟升起,一头牛在远方唱起低沉并且深情的曲子。

一切那般美好,看不到任何战事的迹象。可是战事还是按时到来,他应征入伍。他迷恋草原,迷恋木屋和那些淡蓝的花儿,迷恋她美丽的下巴和半透明的淡蓝的手。可是他必须入伍,从一个草原抵达另一个草原。潮湿的战壕里,他盯住那些小花,如同盯住她湿润的眼睛。

他将小花小心地摘下,小心地插进枪口。小花在枪口上盛开,蜜蜂嗡嗡飞来,绕着花儿盘旋。他笑。他冲小花吹一口气,小花轻轻抖动。淡黄色的花粉,纷纷扬扬。

长官不喜欢他这样做。长官说枪不是花瓶,枪的唯一作用,是杀人。他知道。可是他喜欢那些小花,更喜欢小花将枪口装扮,将战壕装扮。他从战壕里探出脑袋,他看到海洋般的小花终将草原覆盖。没有狙击手。他看不到。

长官说,再这样做的话,把你送回家。

家乡有和蔼的奶牛,笔直的炊烟,淡蓝色的小花和小花般芬芳的她。他想回家。可是,他不能回家。

每一天,趁长官不注意,他仍然将小花插进枪口。夜里他抱着开花的步枪睡觉,梦里花儿开满全身。他幸福得不想醒来。

他必须醒来。他们终于发现了敌人。十几个人趁着夜色,爬行在淡蓝色的花丛之间。他们拖着长长的步枪,头盔涂抹成花朵的蓝色,眼神充满恐惧和令人恐惧的杀气。长官冲他摆摆手,他起身。长官再冲他摆摆手,他将枪口捅进射击孔。长官又冲他摆摆手,他的枪口,便瞄准了离他最近的头盔。这动作他和长官演练过很多次,只要他扣动扳机,对方的头盔就会多出一个圆圆的小洞。死去之前对方甚至连轻哼一声的机会都没有。他百发百中。

他在等待最后的命令。

他看到枪口的小花。

他愣了一下。

刚才他将小花忘记。因为紧张,因为恐惧,更因为兴奋。他该将小花摘下,轻轻插进口袋,然后,端起枪,向敌人瞄准。那么美丽的小花,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那么美丽的小花,如同娇嫩的姑娘。小花将会被射出枪膛的子弹击得粉碎或者烧成灰烬,这太过残忍。

他的嘴角轻轻抽动。

长官的手向下劈去。他扣动了扳机。可是他迟疑了一下。或许一秒钟,或许半秒钟,或许四分之一秒钟、八分之一秒钟……他迟疑,然后,扣动扳机。可是晚了。他听到一声极轻的闷响,他的眉心,多出一个散着淡蓝色青烟的小洞。

他念一声,小花。那是故乡的名字,也是姑娘的名字。

(选自《山东青年》2015年12月)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一段“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开篇点明了小说的主题,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他”喜欢将小花插在枪口这种错误做法的思考,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批判。

B.小说用“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拨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色的眼睛机警地闪动”写环境的宁静美好,是为了反衬战争的紧张和残酷。

C.小说中多次出现家乡景色的描写,以此来表达“他”对家乡,家人的思念,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D.小说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表现力,如同孙犁笔下的《荷花淀》,抹去战争残酷的一面,给人以温情和思考。

E.小说通过“他”因为想着“小花”而贻误战机这一情节,提醒人们要心无旁骛,说明战争很残酷,这正是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

2.“小花”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他”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他念一声,小花”结尾,你认为“他”该不该想着“小花”?请结合全文谈谈看法。

 

1.CB 2. ①小花”是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围绕着小花展开; ②枪口的小花,战场上的小花,家乡的小花,让主人公思绪万千,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为后文主人公的牺牲作铺垫; ③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小花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小花,而且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是人类心中真挚的情感,是人性中的美和善; ④主人公因怜惜小花而犹豫导致牺牲,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照应了小说题目,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他”是一个淳朴善良、思念家乡和亲人,向往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枪法极好但心存不忍、内心犹豫的狙击手。 朴善良、思念家乡和亲人:他喜欢将小花插进他的枪口,他时常回想起家乡的幽美和心中的姑娘。 ②他向往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长官说,再这样做的话,把你送回家。他头脑总浮现家乡“和蔼的奶牛,笔直的炊烟,淡蓝色的小花和小花般芬芳的她”,他想回家。 ③枪法极好:文中说“这动作他和长官演练过很多次,只要他扣动扳机,对方的头盔就会多出一个圆圆的小洞。死去之前对方甚至连轻哼一声的机会都没有”,并明确“他百发百中”。 ④心存不忍、内心犹豫:他看到枪口的小花,愣了一下,他担心小花会被击得粉碎或者烧成灰烬,觉得这太过残忍,迟疑了一下,错过了战机。 4.观点一:我认为“他”应该想着“小花”。理由:①“小花”象征着人性美,“他”向往美好生活。②只要人人都心存不忍和爱,世界将没有战争。③作者就是想以此来揭示战争的残酷,让人们保持人性的美和善。观点二:我认为“他”不该想着“小花”。理由: ①“小花”是羁绊,让“他”分心迟疑最后牺牲。②战争很残酷,军人目标要明确,要心无旁骛。③作者就是想以此来揭示战争的残酷,引人深思。(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开篇点明了小说的主题”不正确,“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批判”也不合文意;D项,“抹去战争残酷的一面”,表述错误。E项,“这正是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说法欠妥,不全面。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此题考查分析小说表现手法和写作意图的能力。具体事物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人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根据题目要求,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花”的作用。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此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四个方面人手,一是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人手,如文中枪口插花、想念家乡等体现了他的淳朴善良;二是从情节人手,如他插花,思家及牺牲的过程,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又表现了他心存不忍、内必犹豫的性格特征;三是从环境人手,如战场环境的描写、家乡美景的描写,衬托了他善良无辜的形象;四是从人物关系人手,如长官的提醒说明他做法的失当、性格存在弱点,反衬在战争中泯灭的人性美。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可根据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作答,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注意两点,一要尊重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如果认为“他该想着小花”就要从文中撷取“小花”的正面象征意义,如果认为“他不该想着小花”就从文章情节发展人手分析“小花”所起到的消极作用;二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符合小说的主题,如果认为“他该想着小花”就要从保持人性美和善的主题切入,如果认为“他不该恕着小花”就要从战争残酷性的角度人手。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与《赤壁赋》中的“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

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                                       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

①碧砌:青石台阶。

②江山:江水和高山。

1.诗歌前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末句着一“寒”字而境界全出,请结合全诗赏析“寒”字的妙用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训练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呕歌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与之。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拜买臣会稽太守。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其夫钱,令葬。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买臣其夫钱       乞:求,讨

B.常薪樵           艾:砍

C.妻             恚:愤怒

D.重车至长安       将:带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妻亦负戴相随

皆出于此乎

B①常艾薪樵,卖给食

②武留匈奴十九岁,始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C①会稽闻太守

②担束薪,行诵书。

D①故妻夫家俱上冢

②会缑王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3.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买臣家贫,但深信自己“五十当富贵”。

B.买臣妻虽追求富贵,但也有羞恶之心。

C.买臣好学勤劳,又能吃苦,终成太守。

D.买臣妻为人善良,“求去”是为激发买臣进取向上。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呕歌道中,买臣愈益疾歌。

(2)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省略的部分补充在括号内,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赋》,因以(《两都赋》)讽谏。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张衡)(张衡)不应。

C.永元中,举孝廉(张衡)不行,连辟公府(张衡)不就。

D.阳嘉元年,(张衡)复造候风地动仪。(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大王来何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