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 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

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苏轼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诗获罪的原因时说:“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仍复作诗文,寓物以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这说明苏轼确是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倡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以揭发流弊、拯时救世。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用舍之间,安危攸寄。”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苏轼文艺中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反映。

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而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其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苏轼《评诗人写物》云:“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其二、诗要有“超以象外”的远韵。“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其三、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苏轼《送参寥师》诗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处心于静境,才能摆脱动境的干扰,才能洞察万物的纷纭变化;只有置心于虚空,才不为成见所蔽,才能容纳万般妙境。唯其如此,才能写出体物传神、意境深邃的诗篇。而要使心境“空且静”。首先必须从烦琐的世俗事务中摆脱出来,使身心闲逸。闲逸才有空静,空静才有妙境和远韵。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美的极致。苏轼“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法天贵真”等,就已道出了不事人工雕凿的“天工”的实质。在苏轼的哲学思想中,最高的范畴也正是“自然”或“道”。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苏轼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与其政治、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B.苏轼认为文章应当重“体用”而轻“华采”,这与他“有为而作”的文学主张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并且反映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

C.苏轼主张诗贵传神,认为成功的艺术作品不应追求摹写物象,而要传客观物象之神,且须具备“超以象外”的远韵。

D.苏轼的“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常常被他用来作为评论诗歌的审美标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他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并通过创作来实现文学揭发流弊、拯时救世的社会功能。

B.苏轼引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说明诗人要具备“写物之功”,传客观物象之神,达到“神似”,方能为“远韵”和“空静”提供发展空间。

C.只有处心于静境与虚空,方能摆脱动境的干扰和成见的蒙蔽,才能够把握住万物的变化,容纳各种各样的妙境,进而创作出传神诗篇。

D.苏轼把“自然”或“道”作为自己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提出了“天工与清新”的诗画美学标准,认为出自“天工”者,会给人以“清新”之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苏轼因诗获罪,然而通过他向皇帝申述自己获罪原因时的言语,我们却依然可以发现他对诗歌有所劝诫、有补于世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坚持。

B.林逋《梅花》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梅花枝条和香气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写,这符合苏轼“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的标准。

C.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因为,诗与画虽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

D.孟郊落第所作“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极尽忧伤,而得第所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欣喜无比,这体现了苏轼所追求的自然之美。

 

1.C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文意的能力。C项中,只是不能“满足于摹写物象”。原文中第三段“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而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故选项为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理解文意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C项,曲解文意。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B项,题干中——方能为“远韵”和“空静”提供发展空间,于文无据。相关内容在原文中的第三段,辨析时回到原文相关位置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是对第三段内容的考核,在分析的时候将题干与原文结合辨析即可。 3.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这是因为,诗与画虽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错, 前后不具备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与文章不同的地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选项C中出现“因为”,考生就要重点看一下前后的内容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际进步作家安娜·斯特朗:“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

圣雄甘地:“如果你想看到这个世界的变化,就自己来改变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华名校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中英文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不超过30字)及其丰富意蕴(至少两种,不超过60字),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查看答案

经典文学形象述评。请根据示例,从下面所给的作品中选取一个人物形象,先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行状(不求全面,不超过40字),再对该形象的特点、作用或意义进行个性化评价(不超过40字)。

备选作品:

《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复活》(托尔斯泰)、《巴黎圣母院》(雨果)

形象述评示例:

《复活》中迷失本性的聂赫留朵夫千方百计营救被自己始乱终弃、深深伤害过的喀秋莎,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救赎的愿望,也让自己“复活”,成长为揭露俄国贵族罪行的叛逆者。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淡淡时光,纯真的情怀。喜欢纯真的眼睛,      ,源自洁净,一尘不染;喜欢纯真的笑容,      ,源自内心,自然清爽;喜欢纯真的心灵,     ,源自善良,质朴无暇。蓦然回首,留给自己的往往是最本质的东西,最纯真的情怀。

是一束灿烂的花朵

②那是一页质洁的信笺

③那是一泓清澈的泉水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决定》加大了处罚及问责力度,对未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储运疫苗等严重违法行为提高了罚款额度、增设了禁业处罚,增加了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并完善了与刑事责任的衔接。

B.中国台湾当局领导人就职晚宴的菜单近日被曝光,有趣的是,菜单中的“炉烤快乐猪”的食材,正是蔡英文在去年四月造访云林三源牧场时亲手喂养过的那头小猪。

C.在印尼苏拉威西省一个海岛上的边远村落,一名渔夫碰巧在日食之时捡到一只漂亮的布娃娃,全村的人欣喜若狂,认定是“天降神灵”,每天为这个“天使”精心打扮顶礼膜拜。

D.近来,不少赴日中国游客被日本地接导游和免税店联合“忽悠”购买的高价保健品,事后退货不成、投诉无门,承受巨大损失。对日本制造的期待换来了几万元的问题产品,中国赴日游客落入购物陷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