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完成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完成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筑舎定居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穷:走到尽头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    明:明亮

2.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B.其进愈难,而见愈奇

C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

D.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D 2.D 3.A 4. (1)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其”“不得”“游之乐”各1分) (2)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谬”“名”“胜”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题干问的是“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本题考查课内虚词。A.B.C.都是代词。D.助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选出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3.题干问的是“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也是变相考查实词。A.所谓:所说的;B.“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字11;还是10月1日的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C.“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D.“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如本题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是”已经指出考查的知识点,难度降低。 4.,代词,他;“不得”,没有能够;“游之乐”,游玩的乐趣。第二句中,“谬”,弄错了;“名”名词作动词,说出;“胜”,完、全。同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比如“余”“游之乐”“后世”。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韦素园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法。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1.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2.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3.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

4.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老是说自己是十六岁的花季?” 学生们回答:“这是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剧名。” 老师沉思片刻说:“你们为什么没有想到自己是一棵树呢?一棵有十六道年轮的树已经很壮实了。” 学生们默默无语。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以“是花还是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全文,回答题。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2.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3.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4.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2)扪参历井仰胁息,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4)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醉不成欢惨将别,                

(6)                 ,蓝田日暖玉生烟。

(7)故木受绳则直,                

(8)                 ,金石可镂。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10)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11)                 ,幽咽泉流冰下难。

(1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首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凉”的?通过写“凉”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意。请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