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按照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按照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⑥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①又有清流激湍 ②放浪形骸之外 ③齐彭殇为妄作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⑤舞幽壑之潜蛟 ⑥横槊赋诗 ⑦寄蜉蝣于天地 ⑧取之无禁 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⑩常在于险远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湍”“骸”“殇”“妄”“冯虚”“壑”“蛟”“槊”“蜉蝣”“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②半落青天外,一水③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间,有许多凤凰飞集于山,因而筑台称凤凰台。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②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③一水:指秦淮河。

1.“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

2.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完成小题。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上元敕府浙灯       市:购买

B.尾于城               属:隶属

C.轼于其上             庐:建房

D.有补于国             庶:希望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句是(   )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完成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筑舎定居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穷:走到尽头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    明:明亮

2.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B.其进愈难,而见愈奇

C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

D.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韦素园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法。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1.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2.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3.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

4.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老是说自己是十六岁的花季?” 学生们回答:“这是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剧名。” 老师沉思片刻说:“你们为什么没有想到自己是一棵树呢?一棵有十六道年轮的树已经很壮实了。” 学生们默默无语。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以“是花还是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