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上片)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回答问题。 独...

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上片)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者选取的意象有什么不同?

2.《沁园春 长沙》用词凝练,请分析其中的“争”、“击”的妙处。

 

1.《沁园春 长沙》选取了万山、湘江、飞鹰等壮丽之景;《天净沙 秋思》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等凄凉之景。 2.“争”字活现我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捕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解析】 试题分析: 1.意象即带有作者情感的物象。在句中依次找寻即可。《沁园春 长沙》选取了万山、湘江、飞鹰、百舸、鱼意象;《天净沙 秋思》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几个意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本诗“争”,争先恐后。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搏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捕击长空之强劲有力。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诗文默写

(1)曾记否,              ,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2)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雨巷》)

(3)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4)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焉。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惮:畏惧

B诸侯皆             属:隶属

C汉王笑             谢:感谢

D汉王使人问之         间:私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项梁教籍兵法      令秦武阳为副

B于是至围王离         项王受璧,置之坐上

C楼烦欲射              皆白衣冠以

D吾两人耳            常身翼蔽沛公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现项羽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汉王大惊

A

B.

C.

D.

4.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有意乎?”樊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选自《荆轲刺秦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B计不知所出耳         :顾虑

C秦王必喜而见臣       :好好地

D将军有意乎           :是否

2.下列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偏袒扼腕而进曰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描写人物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如樊於期的仰天太息流涕偏袒扼腕而进等。

B听了荆轲的话,樊於期就“仰天太息流涕”,说明了樊於期与秦王的仇恨之深以及他内心之痛苦。

C荆轲体谅太子“不忍”,果断地“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即令樊於期甘心献出头颅,足见其富有谋略,擅长辞令。

D在文段中,樊於期三言两语便被荆轲说动而自刎献头,说明他是个鲁莽草率、意气用事、急于报仇的人。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闻一多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有一句话能点着着火。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A“火山”具有表面“平静”而内蕴巨大能量,一旦条件成熟便会轰然喷发的特点,在诗中比喻人民的伟大力量。

B诗中的“你”代表游离于人民之外,甚至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C“着魔”的意思是“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诗中说“突然着了魔”是指突然有一天变得疯狂。

D这首诗格式整齐中有变化,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音节美和对称美。

 

查看答案

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