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当语言死亡时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当语言死亡时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语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在谈到语言的优劣问题时,哈里森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你总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根据他的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活力都很低,将在本世纪消亡。

B.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但只有83种为主要语言,被世界80%的人口所使用。

C.因为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上所存在的语言并没有优劣之分。

D.语言和建筑都是人类财富,但语言更加古老、复杂精细,从精妙的结构组合来看,语言也更伟大。

2.下列不能说明“语言死亡”的危害的一项是(    )

A一种语言死亡,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一种人类财富,失去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

B一种语言死亡,意味着我们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

C语言死亡,意味着在翻译的过程,我们不再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D语言死亡,意味着这个世界失去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意味着这个世界失去表达与思维的丰富性、多样性。

3.请结合本文,分析过去两百年来语言死亡的原因和当今社会语言死亡的原因有何不同。

答:

 

1.A 2.C 3.过去两百年语言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殖民主义,西方殖民者迫使土著人民放弃自己的语言(或者,使殖民地说土著语言的人消失了,或者,西方殖民主义扫荡和消灭了殖民地的多种土著语言);而当今社会语言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因为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而被逐步放弃,最终走向消亡。 【解析】 试题分析: 1.文中只说“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是说世界语言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而不是中国语言。选项偷换了概念。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仔细比较每个选项,C项不是危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转换一下表述语言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①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在文中加点的“惨象”指                                     ,“流言”指                                               

2.在画线句子中,作者用“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来修饰“刘和珍君”,有什么作用?

3.在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上片)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者选取的意象有什么不同?

2.《沁园春 长沙》用词凝练,请分析其中的“争”、“击”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课内诗文默写

(1)曾记否,              ,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2)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雨巷》)

(3)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4)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焉。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惮:畏惧

B诸侯皆             属:隶属

C汉王笑             谢:感谢

D汉王使人问之         间:私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项梁教籍兵法      令秦武阳为副

B于是至围王离         项王受璧,置之坐上

C楼烦欲射              皆白衣冠以

D吾两人耳            常身翼蔽沛公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现项羽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汉王大惊

A

B.

C.

D.

4.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有意乎?”樊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选自《荆轲刺秦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B计不知所出耳         :顾虑

C秦王必喜而见臣       :好好地

D将军有意乎           :是否

2.下列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偏袒扼腕而进曰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描写人物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如樊於期的仰天太息流涕偏袒扼腕而进等。

B听了荆轲的话,樊於期就“仰天太息流涕”,说明了樊於期与秦王的仇恨之深以及他内心之痛苦。

C荆轲体谅太子“不忍”,果断地“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即令樊於期甘心献出头颅,足见其富有谋略,擅长辞令。

D在文段中,樊於期三言两语便被荆轲说动而自刎献头,说明他是个鲁莽草率、意气用事、急于报仇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