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对三毛的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自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自渡 读报纸,看到“精神啃老”一说,不禁疑惑:何为“精神啃老”?“啃老族”,大家都明白,指的是社会中不愿“断奶”,即使成年了,仍向父母伸手要钱要物的一类人。而“精神啃老”,指的是年轻一代在生活中碰到难题,精神上就退缩,还要让父母百般安慰,要父母为他们出头露面,去奔走,去解决问题。不管是“物质啃老”还是“精神啃老”,这种只“靠别人”的做法实在让人气愤。人活着,应有一份担当、一份责任感,怎能总躺在“摇篮”里,不愿承担自己的责任。 作家三毛曾说:“心之如何,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靠别人,或许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永久的问题。人生之路,漫漫而修远,常会遇到迷津,遇到壕沟,怎么“渡”过?怎么到达目的地?生活和经验告诉我们:谁也不能靠,只能靠自己! 自渡,靠自己,人生才有尊严。尊严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生命的血液和基石。有人说,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可以失去尊严。一个人可以贫穷,可以落魄,但不可以没有尊严。人,是有骨气的,古代人尚且不食“嗟来之食”,今人怎么能够躲在别人身后“等、靠、要”?我们应该靠自己奋斗,经受失败的洗礼,获得成功的喜悦。奋斗的路上,难免会有风雨,会跌到,会因为各种挫折而伤痕累累,但所有这些,都是生命的宝贵体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也是获得尊严而必须经历的。 2011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有一位36岁高龄的女子跳马选手,她就是丘索维金娜,丘索维金娜的儿子患上了白血病,为支付医疗费,36岁高龄的她仍然在参加比赛。曾经获得过荣誉的她,完全可以向国家和社会求助,但她觉得向人伸手,不如自己拼搏。复出赚钱,既使钱来得安心,也会为自己和儿子赢得尊严。丘索维金娜正是靠自己度过了难关。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重庆有一位孤儿叫万晨晨,他手指残疾,社会上的好心人愿出钱让他做手术,可晨晨“要靠自己”,他宁愿拾垃圾凑手术费,他的事迹一时在重庆传为佳话。 自渡,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明确目标的过程。人生确是复杂的,像三毛所说,会有“万丈迷津”。而如果一个人有自信,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偶尔的迷茫就不会长久地困扰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坚信自己能行,就有解决困难的方法。要学会剖析自我,给自己准确定位,定位后就立即行动,奋斗不懈,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自渡,还要有毅力,要不屈不挠。人生路上,谁都可能遇到挫折,遇到不如意之事。当人生处于低谷时,不能棋类,要有持久的激情,有韧劲,耐得住寂寞。篮球运动员林书豪一度失意,无人赏识,2011年的大部分时间,他“不是被裁,就是在被裁的路上”,勇士、火箭等球队都不要他。但林书豪却没有迷茫,他靠着自己强大的灵魂,靠着自己的韧劲和毅力每天坚持训练。终于,林书豪在2012你啊大放光彩,在篮球场上赢得了世界瞩目。 自渡,就是直面现实,积极向上,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机会,活出精彩人生。 【解析】 试题分析:所给材料是三毛的一段话,这段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生的某种哲理。人生路上,人们的内心常常会感到迷茫。人们站在渡口,不知道如何渡过“遥亘千里”大河,也就是说,人们不知如何面对自己心中的矛盾,不知如何面对前行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不知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也不知如何抵达成功的彼岸。这个时候,要他人指点迷津吗?要他人引领自己“渡河”到达彼岸吗?三毛的答案是否定的。她告诉我们,人生很多时候,别人帮助不了你,你除了“自渡”,没有其他办法到达彼岸。 通过分析材料,可立意为:人要靠自己,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也就是说,人要有自信,要做一个精神强大的人,靠自己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写议论文,可联系现实来议论。现实中,有很多人或是“拼爹”“拼妈”,或是做“啃老族”,总想着“不劳而获”。生活中,一遇到坎坷作者,总想着让他们“渡”自己,而自己缩在后面。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②飞湍瀑流争喧豗,                        

③《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④“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查看答案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完成题目。

既罢,归国,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君宣恶言,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且相如贱人           素:向来、本来

C.而相如叱之          廷:朝廷

D.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意动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功大            弱天下之民

B.君畏匿之           耻学于师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相如持璧却立

D.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蚓无爪牙

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面对舍人的进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明自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

B.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体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和英勇不屈,在对待与廉颇的矛盾时,蔺相如则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的一面。

C.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缺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言论后,能够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出他的爱国思想,因此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D.本文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进行集中叙述,非常重视详略主次的安排,集中描写蔺相如,又穿插对廉颇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赏析颔联

2.有人评论说这首诗最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你如何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祝福》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于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婶先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第一次“祥林嫂,你放着罢!”为一般句,第二次“你放着罢,祥林嫂!”为倒装句,命令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B.文章最后一段写“我”“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这个“疑虑”是指文章开头的“我”的“不祥预感”、“负疚”和“责任”。

C.选文中最后一段描写与开头的环境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同时也反衬出祥林嫂死的悲凉。

D.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2.下面是对《祝福》题目意义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B.祥林嫂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

C.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死得寂寞、冷清,小说中“我”的冷漠、“凶人愚妄的欢呼”与“悲惨的弱者的呼号”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D.小说借“祝福”活动为背景,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揭示了农村阶级对立的残酷现实和人物之间的阶级属性。

3.请从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4.文中说“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这一回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B.某些商家违背商业道德,利用中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理和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为“隐形笔”大做广告。

C.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会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将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

D.重庆十家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脑和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三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