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百有余年也 B.君子生非异也 C.赢粮而景从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百有余年也

B.君子生非异也

C.赢粮而景从

D.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A.“有”—“又”B.“生”—“性” 天赋D.“景”—“影”像影子一样。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本题中所考的通假字都是出自课内,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    译:难道不是出于这个原因么?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译:现在的许多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故不我若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之以桑(种植)

C.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学校;孝顺父母)

D.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B.圣人所以为圣      句读 不知

C.爱其子,择而教之  道之不复,可知矣

D.群聚而笑之        官盛近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赖远明:破冻土难题  创天路奇迹

昆仑山下,一条闻名于世的钢铁大动脉穿过戈壁冻土,跨越雪域高山。这就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一天,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旱所”)组织60多名外国专家,坐上开往拉萨的列车,心潮澎湃的赖远明也在其中。当列车员讲解到“主动冷却路基”时,赖远明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他转过头,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雪山,4年来千百次的实验情景在脑海中浮现……

2002年,寒旱所接到了国家关于解决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路基及寒区隧道问题的任务。青藏铁路中有一半是多年冻土地段,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如何保证修建中冻土不融沉、路基保持稳定,西方人士曾判断“这是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在冻土区修建铁路,传统保护冻土的方法是设置保温材料,“就好像为了保证冰棍儿不融化,给它盖上一层棉被保冷。”赖远明解释说,但用这种方法保温的冰棍儿早晚还是要化掉。因此,青藏铁路的设计思路要从“被动保温”转为“主动降温”。但主动冷却路基如何修建?从理论分析到试验数据在国内外冻土工程学研究中都是空白。

“我是处女座,做事情比较挑剔、追求完美,一件事情喜欢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去思考,曾经一行字推敲了一个星期。”赖远明笑称自己不善言谈,更喜欢思考。

“比如青藏铁路上的‘U’形块碎石路基,选择多大粒径的碎石最合适?在试验进行到第150天左右,我们终于找到了拐点——10~30cm粒径的块碎石降温效果良好,当粒径为22cm时对冻土的 降温效果最好。”得到这个结果,赖远明如释重负,“心中的一块儿石头终于落地了”。

昆仑山隧道海拔4600 米,隧道向里打通600米左右时,赖远明进入隧道采集岩石样品。未打通的隧道内空气更加稀薄。“当时忙着采集样品没太顾忌,谁想到缺氧三个小时之后,头疼欲裂、恶心呕吐。”赖远明说,读书 的时候,自己甚至能准确记住哪条公式在书上的哪一页,自从那 次大脑长时间缺氧以后,自己的后脑勺时常会疼,记忆力也不如从前。

但是,这次“负伤”却解决了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昆仑山隧道衬砌和保温措施的参数优化设计问题,消除了冻胀和融化对这两座冻土隧道的破坏作用。这两个隧道目前已经服役10年,没出现任何问题。

赖远明的人生道路可谓平坦——1983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1986年在兰州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9年在寒旱所获博士学位,2000年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同年12月被任命为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看似平坦的人生缘何成就辉煌?“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上 ,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几步”,赖远明说。人生中关键的第一步是在程国栋院士的极力推荐下,他破格进入了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程院士的理由是:国家太需要这样既懂土木工程又懂冻土,并愿意扎根西部的优秀人才了!当时的冻土专家多是地质地理专业背景,主要研究冻土的天然属性,难以在冻土路基结构设计方面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赖远明获得了国 家杰出青年基金,“这是我人生中关键的第二步,它给予我鞭策,为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下基础”。

关键的第三步,赖远明坦言自己差点儿走歪了。2008年,南方有所大学招聘副校长,赖远明动了回南方的念头。“程老师劝我一定要慎重作决定,南方没有冻土,一旦去了那里,我的学术研究将不完整、不系统。”赖远明也暗自给自己鼓劲,“刚来甘肃流鼻血、吃黑面馍馍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已经适应了西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冻土还有很多现象和机理没有揭示。”

说到这里,赖远明笑了:“现在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会说我是甘肃人。”

来西部32年,结缘冻土21载,赖远明感叹,冻土研究这门冷门的学科,变成了热门的学科,冻土变成了“热土”,“但依然还有很多空白在等待我们研究,有很多与冻土领域关系密切的工程需要我们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赖远明认为,青藏铁路给了他报效祖国的机会,他常常对学生说,做科研不仅要将论文发表到国际一流的杂志上,更要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

(摘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设置保温材料这一传统的保护冻土的方法不适合青藏铁路的修建,因为保温材料的保温功能丧失,冻土就会马上融化。

B.赖远明为在昆仑山隧道采集岩石样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解决了很多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C.在西部的32年间,赖远明为一心扑在冻土的研究上,推动了冻土研究这门冷门学科的发展,他表示还将为与冻土领域有关的工程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D.青藏铁路中一半是多年冻土地段, 修建中要使冻土不融沉、路基保持稳定难度极大,以致西方人士都判定“这是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中国人却凭借自身的努力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E.赖远明将传统的冻土保护方法比喻为用棉被给冰棍保冷,使没有冻土保护相关知识的人也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说明他语言表述准确生动。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赖远明能“破冻土难题,创天路奇迹”的原因。

3.请结合文章分析赖远明在平坦的人生中成就辉煌的三个关键步骤,并联系现实举出实例谈谈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