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渡河北 (南北朝)王 褒①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渡河北

(南北朝)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

①王褒(513-576),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南北朝诗人、书法家。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河,指黄河。

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

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

乐:yuè,音乐。

1.第一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联系全诗分析三、四联表达了哪些情感?

 

1. ①点明渡河时间 ②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③“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沉,奠定全诗忧伤深沉的感情基调。 2. ①第三联写北渡所闻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国家沦陷,被迫身处异地异国,耳边传来的异国悲凉的歌声,让作者不禁想到抒写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陇头歌》,更觉肝肠寸断。 ②结尾二句写夜幕降临,景物隐隐,信马由缰,茫然迷离的情景,刻画出诗人心灰意懒、怅然若失的情状。(意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语句作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 此番情景使诗人想起屈原的名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技巧: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四、看技法:㈠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㈡描写手法㈢修辞手法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五、看意象。而题干中考核第一联的作用,即赏析第一联。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五六句写北渡所闻。《陇头歌》是抒写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惨之际,听到远方传来异国悲凉的歌声,更觉肝肠寸断。结尾二句用信马由缰、茫然迷路的动作来刻画诗人心灰意懒、怅然若失的情状,一种惆怅绵渺的情味萦绕在画面中。这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又具有苍劲悲凉的格调,表现出南北诗风融和的特点。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如该题中“心悲”、“肠断”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褚翜,字谋远,太傅裒之从父兄也。翜以才艺桢干称。袭爵关内侯,补冠军参军。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东海王越以为参军,辞疾不就。

寻洛阳覆没,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祸及,谓抚等曰:“以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建兴初,复为豫州司马,督司州军事。太傅参军王玄代翜为郡。时梁国部曲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 “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翜奴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荀组遣翜往抚之,众心乃定。顷之,组翜为吏部郎,不应召,遂东过江。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从乘舆幸石头。明年,与光禄大夫陆晔等出据苑城。苏逸、任让围之,翜等固守。贼平,以功封长平县伯,迁丹阳尹。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咸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B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C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D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是指同祖伯叔之子长于己者,即堂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B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时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C迁是指降官职。因此,就有了左迁的说法,如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左迁江都司马;《岳阳楼记》中的“迁客”也是降职的官吏。

D举一般是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即被任用,被选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翜审察形势,善于自保。他看到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东海王司马越任他为参军,他又以有病为由推辞。

B褚翜善调矛盾,化险为夷。他在郭秀与其部将陈抚、郭重等相互攻击时,及时规劝陈抚、郭重等人,避免了灾祸的发生。

C褚翜识人不当,终酿大祸。他和专权的耿奴交好而引起王玄的忌恨,王玄杀了耿奴后引起内乱,全郡人差一点归降张平。

D褚翜胆识过人,维护皇权。当苏峻的军队攻入皇宫时,他亲手抱皇帝登上太极前殿,与王导等人共同维护了皇帝的尊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2)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国画在画面的空白的地方,会由画者本人或旁人题上一首诗词,诗词的内容多是咏叹画的意境。诗所占的位置也即构成画面的一部分,与有画的一部分形成形 式上的统一,这即是画与诗的融合。

诗和画在中国文化里,无疑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姐妹艺术。从史料上看,诗歌与绘画的关系,在唐代还几乎没有大力提倡,唐以前的画家作画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再现”。但真正的艺术家所关注的是如何在自己的绘画中反映事物的真实性。历史上各个朝代有很多作为诗人与画家兼一身的,如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明代的唐寅等,都以诗文铭世而又誉满画坛。尤其是中唐王维的诗与画被苏东坡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道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密切关系。史料记载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 由此可见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其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是诗人的事,一位伟大的诗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画,必须表现诗意,却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做到的。王维以诗境带动画境,追求的是一种只凭深心才能领会的妙境。在画中他不仅用笔墨形式来表现他心境中的山水,而且将画作为抒发诗情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他引导了中国画的一项重大变革——从诗中汲取画境。

苏东坡对于诗画意境的理解更是推动了诗画意境结合的发展。他认为,画的要义不在于形似的逼真与否,而在于形似之外的“天工与清新”。诗与画虽然媒介不同,但本质是一律的。

如果撇开艺术形式中绘画与诗歌的明显的外在统一不谈,从艺术内容来看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也是统一的。因为诗歌题跋所引发出来的情思毕竟不单是从画面的艺术意象中直接发出的,而是题诗词以发之。

大画家王冕,在其所著的《梅先生传》中自道“先生性孤高,不喜混荣贵,以酸苦自守。”其《墨梅图》题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是对画的补充,画是诗的反映,两者皆从侧面表现了王冕超尘俗的性情。

一幅绘画作品中诗、书、画、印的关系,对于绘画有直接的影响,他们在画中的反映也是有形的,看得到的。在文人画兴起的宋元以后,更是诗、书、画、印、长短题跋,融为一体。寄感情,吐心声,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素称“无声诗”。当我们看到一些极富有文学素养、极有才情、极有见识、极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巨匠的作品时,我们的确不仅为他们绘画本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且也为他们的作品的诗的境界和整体的和谐美所吸引。

元代以后的文人画创作,作为诗画关系的一种反映,都喜欢在画面上直接题写诗文,使诗情画意相互映发,进一步开拓出超出象外的内涵意境。如倪云林的《渔庄秋雾图》所题诗“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褚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将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内在朦胧诗意外在地引发和彰显出来,使人们在观赏绘画时顿生一种无限的情思,而这种情思并没有脱离画境,并没有诉诸于一种无迹可寻的纯粹的主观想象活动,而是将人们的现实依然带回和逗留在画面的意象层面,从而使观赏者从诗歌情思和画面物象的隐约对应关系中巡回往复,获得极为高雅的审美享受。“诗画一律”对于画家在诗文方面提出了修养要求,解决了文人绘画的意境问题。从绘画的艺术内容上来看,诗歌的题跋内容与绘画的意境、情趣,或融为一体,或相互引发,从而使两者达到交应生辉的效果。至此,诗与画的结合在文人画这一体系中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诗歌是诉诸于思维的,它创造的是一个想象的空间;绘画则是诉诸于视觉,直接形成一个具体的物象。画虽有型,然而却可以借诗歌的意蕴使它扩大到无形,画中之诗正是对绘画的一个补充,即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多半是绘画所难以传达的那种瞬间的,或在绘画中无法明确表现出来的一些极为隐藏的意象。诗中之“画意”是从心情心境中而来的,而画中之“诗意”确是对景造境之际所产生,二者皆是自然而然的东西。

(节选自张伟《古诗词意境与文人画意境之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者本人或旁人题上在画面的空白处题上诗词,使诗词与画融合在一起,是中国画常有的一种方式。

B从史料上看,诗歌与绘画的关系,到唐代还没有大力的提倡,唐以前的画家作画的主要目的在于“再现”。

C苏东坡在对王维的诗与画的评价中较明确地道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密切关系。

D诗中有画,伟大的诗人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画面中有诗意,却不是画家能轻易做到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印、题跋融为一体,画家寄感情,吐心声。

B极富有文学素养、极有才情、极有见识、极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巨匠的绘画作品往往更有吸引力。

C大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的题诗是对画的补充,它从侧面表现了王冕超尘俗的性情。

D诗与画的结合在文人画中达到完美的境界体现在诗歌的题跋内容与绘画意境、情趣,或融为一体,或相互引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倪云林的《渔庄秋雾图》的题诗可以证明元代以后的文人画创作进一步开拓出超出象外的内涵的意境。

B“诗画一律”要求画家除了具有高超的绘画水平之外,还应该有较高的诗文方面的修养。

C因为诗歌题跋能从画面的艺术意象中直接引发情思,所以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是统一的。

D诗歌诉诸思维,绘画诉诸视觉诗中之画意”是从心情心境而来,画中之诗意”是对景造境之际所产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江苏南京、山东东南沿海等地也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加入了争抢“琅琊”地名的混战。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图是法律援助中心的图标,命名为“携手同心”。请仔细观察,说明图标的构图特点并揭示其寓意。

 

 

查看答案

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在很多人提起家风就想起“家教”这个词,       。首先是层次不同。家教是寓于家风当中的,因而家教的成败要看家风的好坏。其次是程度不同。家风深深植根于一个家庭当中,因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家风一旦形成,往往世代相传,成为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形的凝聚力量。

         ,一个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或者自身对教育的理解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在小孩成长的不同阶段家教也有所不同。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标杆,对家庭及小孩的成长发挥着引领作用,而家教则解决小孩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