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旅游成为中国民众普遍的生活方式...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旅游成为中国民众普遍的生活方式,这说明随着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可       

②现在之所以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        ,是因为贵阳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车的势头。

③中国楼市会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一样崩盘吗?陈政高表示,二者不能        ,因两国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措施均不同。

A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B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D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A 【解析】 试题分析:同日而语,同一事物或人在不同时间比较,多用于否定式。适用于①句。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同等看待。适用于②句。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适用于③句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此题“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式。适用于①句,“等量齐观”,适用于②句,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适用于③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记一生为戏的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

今年两会期间,请梅葆玖签字、写寄语的媒体很多,面对着厚厚的一叠首日封,有人为老爷子搬了椅子,请他坐下慢慢写。梅葆玖连连摆手说:“不多不多,看我站得稳着呢。”80多岁的老人家,坚持站着签写了近半小时。

“九爷爷从来不会拒绝签名,有时候都得我们身边人帮他挡着。”当听到记者回忆这段小插曲的时候,梅葆玖的孙子梅玮笑着说,这就是老人家的“大师风范”。

作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是梅派艺术的重要传人,而今这位京剧大师却再也不能为观众上演一出《贵妃醉酒》。

2016年4月25日上午,著名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病逝,享年82岁。

衔杯、卧鱼、醉步、扇舞,身段舒展自然,做派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舞台上的巴特尔小小年纪就将贵妃醉酒的姿态演绎得惟妙惟肖,梅葆玖不禁嘴角含笑,这笑既有赞扬也有欣慰。巴特尔作为当今梅派最小传承人得到过梅葆玖先生的亲自点拨,一颦一笑无不透着梅派的高贵大气、端庄典雅。唱腔、身段都已逐渐成熟。看到巴特尔这样后生可畏的年轻人,梅葆玖曾对身边人说,培养年青一代的传承人,也算对父亲尽了孝道,同时将传统文化、梅派艺术发扬光大。

戏以人传,就是戏剧艺术的传承只能通过人这个载体来进行。正如文章可以用笔墨来传递,戏剧只能以活生生的艺术家亲身演绎来传递,这就是由戏剧艺术的特殊性决定的。

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梅葆玖或许永远要被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之下。但梅葆玖并不在意身外之誉,他曾表示,自己任务就是把梅派传承下去——做好传承这件事,比他自己取得成就更有满足感。

梅葆玖一生收徒三十余位,从唯一的男旦弟子胡文阁,而立之年才投入梅派门下,再到亲授9岁巴特尔《贵妃醉酒》,梅葆玖始终记挂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培育和弘扬。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梅葆玖提案依旧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他提出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梅葆玖先生的名字注定要与京剧写在一起。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幼子,他是梅家血脉中唯一一个梅派京剧的继承者。

他像继承血脉一样继承父亲的艺术。20世纪40年代,十几岁的梅葆玖在家常听父亲的唱片,一听就是一下午。尤其喜欢听《太真外传》《天女散花》,而且边听边学边唱。梅兰芳得知后,把自己的唱片通通收起来,告诉他先别急着唱戏,学戏必须打好基础。为锤炼基本功,梅兰芳特地为梅葆玖请来了开蒙老师王幼卿和茹富兰,叮嘱他必须好好学《雅观楼》,拉身段。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梅葆玖视唱腔、步法、身段、舞蹈等基本功为根本,反复练习,直到老师点头为止。梅派艺术的雍容华贵,是梅兰芳在京剧改革实践过程中反复雕琢、内化出来的,有些是深入骨子里的东西,后人很难完整传承。为这,梅葆玖下了一番功夫,不论是技艺,还是艺心。

梅兰芳曾说,“梅派”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因此,保持原汁原味很重要尖团字,四功五法,一个都不能错。里面诸多程式,必须规规矩矩去完成。梅葆玖守住了梅派之魂“移步不换形,京剧本体,一点都不去动。”

梅家后人除了梅葆玖先生之外,没有谁直接继承京剧事业。作为梅兰芳的曾孙,到了梅玮这一代,家里就只有他还在从事和京剧相关的工作。但九爷爷就是梅玮自小最崇拜的人。梅葆玖日常十分注重礼仪细节。在梅玮的印象中,九爷爷在外时刻都保持仪表庄重,言谈举止也绅士风度翩翩。“九爷爷从来不说自己是大师,除了在舞台上,九爷爷不会轻易开嗓。”梅玮表示,作为艺术家,老人家很讲究“德行”,只有在自己准备充分的时候,才会为观众带来最精彩的表演。

教会学校出身的梅葆玖,爱吃西餐,还喜欢古典音乐、歌剧、芭蕾、电影,甚至对流行音乐也感兴趣,他说这些都得益于父亲给他的开放式教育。梅兰芳多次叮咛他,传统艺术必须通,西洋文化也要懂。唱戏不仅要“唱”,更要“演”,这需要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深刻体悟。“唱戏一定要有文化,没文化肯定唱不好戏。”梅葆玖对弟子讲,父亲也曾有许多爱好——诗词、绘画、音乐、书法,他样样都通,并将这些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尝试,当作磨练艺术修养的途径和办法。

梅葆玖还曾自己打趣说,“我是不务正业。什么都喜欢,除了汽车、音响等,无线电、遥控飞机模型也都做得很好,还喜欢运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我都喜欢,我的生活很充实。”在生活中接受新事物的精神,梅葆玖同样运用到京剧的演绎中。梅葆玖曾与太麦合作交响乐京剧专辑,打破人们固有思维中对传统京剧的概念和印象。梅葆玖曾表示,京剧也要配合现在的大潮流,要与时俱进,灯光、布景、大环境,可以汲取好的东西为京剧所用。但是京剧魂不能动、表演不能动,只是将好的事物运用到京剧中,将京剧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姓梅,真好!”这是梅玮曾真心发出的感叹,无论是人们对梅兰芳的怀念,还是对梅葆玖先生的敬仰,身为梅家人,梅玮都时常感受到深深的感激和感动。

正如京剧魂永存,如今梅葆玖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犹在,那些融入了先生人格的经典曲目经久不息。

相关链接

①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2016年4月25日),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上海思南路,京剧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派艺术传人,原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

②文艺界评说,在京剧艺术传承上,梅葆玖复兴了一种审美谦和、优雅。没有激烈的悲情与炫技的演绎,风格圆融随意、波澜不惊,在暗香浮动中流露出骨子里的坚持与韵味。听过梅先生唱戏的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也感慨多年追求而尚未抵达的意蕴,被梅家演绎到极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梅葆玖亲自点拨巴尔特,体现出戏剧戏以人传的特点,即戏剧只能是艺术家亲自示范来传授要领,这也决定了戏剧艺术的特殊性。

B.为了不让梅派京剧失传,梅葆玖经常拟写一些与民族戏曲保护有关的提案,并提出希望青少年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

C.梅兰芳对梅葆玖要求严格,他不让儿子在学习京剧的初期听自己的唱片,是为了让儿子视基本功为根本,守住梅派之魂。

D.在父亲开放式的教育下,梅葆玖的兴趣广泛,与时俱进,还能将在生活中接受的新事物运用到京剧表演中,将京剧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E.梅葆玖作为梅家血脉中唯一一位梅派京剧的继承者,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京剧的传承,弘扬与求变,他的精神也将如京剧魂一样,永存人间。

2.文中说,梅葆玖有“大师风范”,请结合材料分析,他的“大师风范”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开头写到两会期间梅葆玖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梅葆玖在京剧艺术方面,做了哪些贡献?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关于传统传承的人或事,请结合实际列举一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石头城大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考试现场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担任过伦敦爱乐乐团的指挥。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面面相觑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枝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扬扬地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木笛”为线索结构全篇,叙写了“请求更换曲目”“被拒离开考场”“伫立纪念碑前”“吹奏悼念亡魂”“终被乐团录取”等几个情节,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这一描写中将曙色、蓓蕾、彩墨、雪松森林比喻暗示孩子正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力量。作者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深化了文章不忘民族尊严的主题。

C小说从对故事地点的称谓来表现历史的沧桑感,从主人公的穿着、物象的选择来蕴含民族的传统特色,从围绕音乐曲目的选择来赋予故事现代气息。

D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孩子们的背后暗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父辈们的教育,这样就使朱丹的行为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E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2.小说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4.请探究小说结尾大师所说的“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揭示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一带山河地势特点的两句是:“              。”

(2)苏轼《赤壁赋》中,与无穷的长江对比,极言生命短暂的句子是:“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高超技艺之后,又侧面利用周围环境和景物烘托的两句诗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杜甫《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B.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C.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D.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学,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公认的儒学经典。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至明、清两朝,变为对举人的雅称。

D.二千石,指称郡守。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能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为孝廉,他却不愿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委任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出言不逊,皇帝虽知其言语耿直,最终不愿重用他。

C.广陵寇乱十多年,朝廷派张纲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只身到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

D.王夫之认为,张纲独自赴贼营,劝张婴归降,可谓大智大勇,但后来张婴再次造反,证明张纲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值得效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2)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