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渡一夜声。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1.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溪水当作同行三日的友伴,一夜潺谖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 2.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谖,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而“似”字无此意味(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此手法。最后说运用此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即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本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溪水当作同行三日的友伴。表达了诗人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不唯一。不同意就侧重溪水似乎有情这一点,表明这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同意的话就侧重肯定确实溪水有情去分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顾觊之初为郡主簿。谢晦为荆州,以为南蛮功曹,仍为晦卫军参军。爱其雅素,深相知待。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秉权,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东迁、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

元凶弑①立,朝士无不移任,唯觊之不徙官。世祖即位。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大明元年,征守度支尚书,领本州中正。二年,转吏部尚书。四年,致仕,不许。

时沛郡相县詹赐,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吐益虫十余枚。临死语妻张,死后刳②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律伤死人,四岁刑;妻伤夫,五岁刑;子不孝父母,弃市,并非科例。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往遵言,儿识谢及理,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日:“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加左军将军,出为吴郡太守。

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 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不受,日:“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时普天叛逆,莫或自免,唯觊之心迹清全,独无所与。宗甚嘉之。东土既平,以为左将军、吴郡太守,加散骑常侍。泰始二年,复为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谥日简子。

(选自《宋书·顾觊之传》)

【注】:①弑(shì):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②刳(kū):剖开

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能也                  尚:在……之上,比得上

B.善于民                  莅:来到,到达

C.考事心                  原:推究

D.孔觊等不能              夺: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辞脚疾自免归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务简绩修                         备必喜从命

C.得病                             游于三辅,人京师

D.寻阳王子房加位号                 作《师说》贻之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

B.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

C.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

D.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觊之具有高雅而朴素的风度,深得谢晦赏识;刘义康当权时,他就以脚病的借口辞官回家,躲过了一劫,后得以起用。

B.顾觊之为官善治理,他先后担任山阴令及湘州刺史,治理地方都政绩显著,屡得重用。后想辞 官,但没得到皇帝的应许。

C.对待唐赐一案,刘勰认为其妻与子无伤害丈夫和父亲的动机,值得哀怜原谅;顾觊之则坚持依法治罪,并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D.明帝太始初年,天下大乱,四处造反,寻阳王刘子房要重用顾觊之,而顾觊之严格履行当朝规定,担绝了被授予的爵位和封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

(2)时普天叛逆,莫或自免,唯觊之心迹清全,独无所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破万卷,一卷是多少?

袁逸

“读书破万卷”究作何解?古时的一卷又到底是多少?

今天的图书,多以册、种、部等计数,古时却有不同。卷、轴、册、函等是古代书籍制度并在社会实际中用得最常见的。在漫长的简牍与帛书盛行的年代,“篇”与“卷”被更多地应用。“篇”原是简牍之计量单位,即以竹、木为栽体的书籍计量手段,“篇”的作用是主文义之起讫,也即以文章内容的独立为考虑;其后,“篇”即作为一篇完整文章的计数,一直沿用至今。“卷”则为帛书的计量单位,主帛书之长短,也即以机织缣帛的物理形态为标准,一件长度大致恒定的缣帛即为一卷。到了纸本时期,无论是刻是抄,则多以卷、轴、册称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凡书,唐以前皆为卷轴。盖今所谓一卷,即兴古之一轴。”

宋以后,随着线装书在书籍中主流地位的确立,“轴”之作计量应用逐渐消退,虽然在不少文人的笔下仞间或用之,如李鸿章之“读遍牙签三万轴”等。卷和册成了千年以来最被广泛采用的书籍计量单位。其中,“卷”的含义已悄然演变为近似“类”的区分,或内容、主题相近,或年代、体裁有别,或篇幅多寡分布,皆可以“卷”区别之。而“册”则通用于书籍的物理形态,一本独立形状的书即为一册。

可见,欲“读万卷书”的量,约相当于一部《古今图书集成》的容量,或者1.2亿字的书。如果每天读6000字,两天便是一卷,一年180卷,约55年读完。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当然,此所谓“万卷”,是极言其多,并非是个确数。

至于“破”字,更有深义在焉。不是真的要把书读破,与物质的书是否破损无关。孔子“韦编三绝”,倒是真的将那书读破了,一而再,再而三,随着书简的破损,书中的精义妙玄也统统涵纳于胸。欧阳修所读之书皆若新收,也并不妨碍其满腹锦绣、卓然大家。

也有不拘一格、博览群书之意。凡中外之大师巨匠,无不学贯中西,淹通古今,经纬天地,驰骋文理;食不厌精难免弱不禁风,唯吃得五谷杂粮,不忌粗蔬野菜,咽得麻辣醋酸,方能博采众长而厚积薄发,兼谙百科且术有专攻。

“破”,又有用功刻苦耗神费心之义。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学问不做半点空”;小和尚念经的有口无心,一目十行地浮光掠影,漫不经心地信手翻阅,走马观花,不求葚解,均与“破”无缘。

此处之“破”更指深入其中,出乎其上,有攻关破敌之意。读书亦如攻城掠地,要深研穷究,读懂读透,消化吸收融合,将那一本本书化为已有。要读出感悟,读出新意,读出自己的阐发、见解和创建;是“不破不立”、“破茧化蝶”之“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出神入化,后来居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极目千里远,一览众山小;是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云开月朗,破涕为笑。可以说,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即是立足于无数前赴后继的“破”字中的。

“读书破万卷”,说到底,乃是在生命的进程中通过学习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登临更高的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书籍计量单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篇”原是简牍之计量单位,作用是主文义之起讫,其作为一篇完整文章的计数,一直沿用至今。

B.“卷”原为帛书的计量单位,纸本时期也被应用;唐朝以后,其含义已悄然演变为近似“类”的区分。

C.“册”是千年以来最被广泛采用的书籍计量单位之一,通用于书籍的物理形态,一本独立形状的书即为一册。

D.“轴”在纸本时期多用作计量单位,随着线装书在书籍中主流地位的确立,“轴”作计量应用逐渐消退。

2.对“读书破万卷”中“破”酌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要反复阅读,与物质的书是否破损紧密关联,象孔子“韦编三绝”那样,真的要把书读破。

B.读书要广泛阅读,有不拘一格、博览群书之义,既做到学贯中西,也要食不厌精。

C.读书要苦心阅读,有用功刻苦耗神费心之义,因此,不能抱着享受的心态去读书。

D.读书要深入阅读,读懂读透,消化吸收融合;要读出感悟、新意,读出自己的阐发、见 解和创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图书计量单位的演变,与制作图书的载体变化有关,古今都一直使用的计量单位,说明载体相同。

B.中国图书的演变经历过四个阶段,即简牍年代、帛书年代、纸本时期和线装书占主流地位的时代。

C.本文考证的“读万卷书”的量,相当于1.2亿字的书。可见古人读书不仅要达到规定的数量,还要活到老学到老。

D.本文旨在告诉人们,在生命的进程中应通过学习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登临更高的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汪国真的诗歌气质具有人性的真诚与良善,透着温暖与蔚蓝的朴拙,是现代诗里不可多得的品质,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诗人。

B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 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C“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融通古今、迮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D2015年6月7日,“东方之星”沉船现场救援人员和数百名遇难者家属垂首默哀为生命的逝去悲伤,也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选手苏炳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B近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声称响应总理“提网速、降网费”的要求下调资费,但大部分网友认为他们出台的降价方案不得要领

C央视《等着我》栏目播出了莫松秀老人与失联60年的老战友孙英财相见的场景,看到两位老人一见如故,泣不成声,在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D明星要自律,明星要守法,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明星“出事”似乎有增无减,而且还有方兴未艾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蔓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象,之所以引人凝níng望神思,就是因为它们(融汇/融会)了生活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mài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兵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piē,则是生活艺术的精典。

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给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_______,是失意的时候;_______,是思乡的时候;_______,是孤独的时候;______,是黄昏的时候;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漠的时候……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dàn)生的前奏。

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或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níng望神思              B.        深情一(piē)

Cmài脉含情               D.释前嫌    dàn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绵延    融会    赋予         B.蔓延    融汇    给予

C蔓延    融汇    赋予         D.绵延    融会    给予

3在文中画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李白凝望月光      ②朱自清凝望荷塘

③屈子凝望汨罗江    ④李商隐凝望乐游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