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尊雕像和一把尺子,代表相同的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①                。雕像是西方人熟知的正义女神,她一手提天平,代表正义与公平;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②            ;如《管子》中说:“尺寸地,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中国人习惯将法律比作尺子等度量工具。雕像与尺子的现象恰好说明,③                 。西方人视法律为公平、正义的化身,而中国人多数习惯将法律作为工具理解。

 

①答案是“法律”②尺子是中国人心中的法律③中国与西方国家对法律的不同认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句,根据文段末句,便知“这个事物”是“法律”;第二句,根据前句“雕像是西方……”便知此处应补写“尺子是中国……”;第三句,根据前句“雕像与尺子……”“西方人视法律……”便知此处要补写“中国与西方的不同认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第一句,根据文段末句,便知“这个事物”是“法律”;第二句,根据前句“雕像是西方……”便知此处应补写“尺子是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餐桌上、排队时、会议及课堂的间隙,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                

                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A.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集中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

B.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使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了

C.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

D.所有的注意力都被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集中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受副热带高压西伸,今年的“龙舟水”在6月中旬初就比较早地渐渐偃旗息鼓了,在副高控制下,6月中旬连续三日出现高温。

B.在理财的种种产品中,我们应该清楚虽然银行存款的利息收益与私人的融资、股票的收益有非常大的悬殊,但这毕竟是老百姓能够保证资金安全的最佳理财方式。

C.目前,全国有多个省份地区实行公务员聘任制,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政效率,机关单位可以解聘那些不干活,或者工作能力低下的人。

D.“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重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          ,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        ,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招赘  罪愆   毛茸茸  残羹冷炙

B.收讫  潦草   促狭鬼  不落言筌

C.榫头  桅杆   汗涔涔  前合后偃

D.轩榭  央浼   记账簿  万恶不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中国人的“数学传奇”丘成桐

他22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正教授并攻克几何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在1983年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菲尔兹奖也被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刘克峰曾称赞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数学神话,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他——就是丘成桐。

初见丘成桐,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邻家老人,而且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标准。但一经接触,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造诣,以及这位当代数学大师大刀阔斧革新微分几何学的气魄和直面国内学术界一些陋习的勇气,将令你倾心不已。

昨日下午,丘成桐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麓山论坛”学术年会的压轴嘉宾,在长沙和学子们畅谈“研求之乐”。并为这次师大学子之约题词:岳麓书传,百代贤儒仰朱张;楚南人杰,千年王业出湘潭。

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

“年少时我并不喜欢读书。”丘成桐“研求之乐”的讲座从年少时的求学经历讲起。

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这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丘成桐,但事实恰恰相反。

小时候的丘成桐很顽皮,那时他对数学的兴趣,也远远不及对历史和古代文学。丘成桐的父亲要求儿子背诵古文诗词,如果成绩不理想,还会“打掌心”。父亲离世那年,丘成桐14岁。为了缓解悲伤,他读起了《红楼梦》觉得里面有很多感情相通之处,而之前他更喜欢读《三国演义》。

丘成桐喜欢将数学与文学进行比较。他强调的一点是,良好的文学修养,对培养做学问的气质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缚,使欣赏大自然的直觉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是数学家养气最重要的一步。

“我本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从《诗经》我看到比兴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激励起我对数学的热情,向大自然追寻真与美的感受。”

“而读历史让我学会在关键时候做抉择。”他引用《史记》是刘邦虽屡战屡败但仍坚守中原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斯坦福大学,尽管当初那里并没有很好的数学科研条件,但这是一所很好的大学。

从未放弃对至真至美的追求

“奋斗的过程就像智者垂钓,看到学问的成长是最有意思的。”丘成桐说,“我研究数学的目标不是拿奖,也不是成名成家。对真与美无条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他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自己的志趣。

在丘成桐的眼里,数学很美。数学之美在于简约严谨,应用一些简单数学定理就能把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丘成桐认为,数学美感的获得,常常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与错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可能在冲凉或刷牙时,突然间茅塞顿开了。

丘成桐说,数学家追求一个好的命题,如同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慕,朝思暮想。做学问的路很长,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假如没有热忱,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很多有终身教职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工作,经常通宵达旦。是求真的精神,刺激着他们不肯放松。

寻找下一个华人数学天才

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当时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

在昨日的演讲中,他又提及国内很多的名教授,著作等身却不见得有多少能传世。“一生所作,不见得比写几篇有点内容的短文章实在。”

2007年,丘成桐参照美国中学生数学奖“西屋奖”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中学生,特别是大陆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创造性,并从中培养和挖掘年轻的数学“小天才”。该奖不久前刚二次颁奖。丘成桐还说要尽责任提拔中国国内最有才华的数学人。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着对真与美的无条件的追求,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丘成桐创造了中国人的数学神话,并对中国的中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B.丘成桐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他将文学与数学进行比较,在数学领域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并对国内学术界的一些陋习直言不讳。

C.丘成桐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之中获得的灵感,这些灵感不仅影响了他在数学领域的研究,也影响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抉择。

D.丘成桐认为数学有简约严谨之美,而数学美感的获得又必须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

E.丘成桐看似不问世事,实际上对中国大学教育极为关注,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让人吃惊。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为什么称丘成桐的讲座为“研求之乐”?

3.丘成桐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丘成桐阅读文学和历史的人生经历,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的借鉴意义?请简要探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