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 登润州城 丘为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题。

登润州城

丘为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

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1.本诗第一联中“迷”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1.“迷”,一是迷蒙:眺望远方,天色低沉,景色一片迷蒙; 二是迷茫:诗人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因精神无所寄托而感到迷茫。 2.抒发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之苦和思乡之愁。 首联诗人登高而望,孤独迷茫之感油然而生。颔联和颈联借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之情。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本诗第一联中‘迷’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炼字技巧。首先回归诗句,找到该字,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表面意和深层意。“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中的“迷”,从表面来看,是描写景象,因是傍晚,远望去是一片迷蒙;从深层来看,“客”交代诗人当时的处境——客居在外,故也指心境的迷茫。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要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可以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意象以及情感词来分析。“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一个“客”字交代处境,一个“迷”字交代心境;“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借景抒情,“残”“孤”等字透露出诗人的情感。“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直陈心意,表达思乡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词进行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少而不羁,为镇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尔朱荣,甚见器重。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军功为定州刺史。始魏相高欢时,与景甚相友好,及欢诛尔朱氏,景以众降,仍为欢用。稍至吏部尚书,非其好也。每独曰:“何当离此反故纸邪。”寻封濮阳郡公。

败于沙苑,景谓欢曰:“宇文泰恃于战胜,今必致,请以数千劲骑至关中取之。”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后为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又言于欢曰:“恨不得泰。请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①老公,以作太平寺主。”欢壮其言,使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及将镇河南,请于欢曰:“今握兵在远,奸人易生诈伪,大王若赐以书,请异于他者。”许之。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及欢疾笃,其世子澄书召之。景知伪,惧祸,因用王伟计,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帝召群臣议之,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议纳景非便,武帝不从。初,帝以是岁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读佛经,因谓左右黄慧弼曰:“我昨梦天下太平,尔识之。”及和至,校景实以正月乙卯日定计,帝由是纳之。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军。

高澄嗣事为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景急,乃求割鲁阳、长社、东荆、北兖请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后)高澄又遣慕容绍宗追景,景退保涡阳,使谓绍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绍宗日:“将决战。”遂顺风以阵。景闭垒,顷之出。绍宗曰:“景多,好乘人背。”使备之,果如其言。景命战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视斫人胫马足,遂败绍宗军。相持连月,景食尽,诳其众以为家口并见杀。众皆信之。绍宗遥谓曰:“尔等家并完。”乃被发向北斗以誓之。景士卒并北人,不乐南度,其将暴显等各率所部降绍宗,景军溃散。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①萧衍:即南朝梁武帝,深通佛学,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相高欢           微:微贱,卑微

B.恃于战胜,今必致       怠:怠慢,不敬

C.其世子澄书召之         矫:假托,诈称

D.景多,好乘人背         诡:欺诈,奸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军功为定州刺史       谨拜表

B.欢败于沙苑             先妣抚甚厚

C.尔识之                 欣于所遇

D.景闭垒,顷之出         而后今培风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B.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C.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D.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魏丞相高欢曾与侯景十分要好,后来高欢诛灭尔朱氏,侯景率领部下投降,仍然被其重用,不久还升为吏部尚书,但这一职位并不符合侯景的愿望。

B.侯景先后效力于尔朱荣、东魏大丞相高欢和梁武帝萧衍,且屡受重用,历任定州刺史、吏部尚书、濮阳郡公、河南道大行台、河南王、大将军诸职。

C.尽管群臣都不同意接受侯景的投降,但梁武帝因为自己让近侍黄慧弼记下天下太平之梦和侯景定计投降均是在正月乙卯日,所以同意接纳侯景。

D.涡阳之战中,侯景屡出计谋,先是从背后袭击,再命士兵披短甲持短刀低头砍人腿和马脚;但将士们因为听说家属都被高澄杀害了,于是投降慕容绍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

(2)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优 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A.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C.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C.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D.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C.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D.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站在昆明湖边                         

②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③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 

④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

⑤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⑥又典雅秀丽 

⑦真是一幅“云淡风轻两无心”的悠闲画图 

⑧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③⑥①②⑧④⑤⑦

C.⑤④⑦③⑥①⑧②

D.①⑧②③⑥⑤④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样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B.晚清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中国的征服,使中国文化的底气显得有些不足。 

C.苏宁已不再只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此次入辽十周年庆典,苏宁在重视价格策略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策略,发起“价格+服务”等多方位的价值战。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

B.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C.在那样的时代中,有的人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有人像瞿秋白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直面自己。 

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