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被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

饶宗颐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后又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史、西亚史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有学者曾统计,饶宗颐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一”。根据饶宗颐自己的归纳,其涉猎的领域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学界对其评价为:饶氏治学,不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而且“只要触角所及,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就是说,他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饶宗颐也有自己的境界。“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为第二重境界,饶宗颐认为这是一般人不愿进入的一重境界,因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不肯让光彩受掩盖;只是注重外面的风光,而不注重内在修养,他们看不见林隙间的“绿”。其实,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没有光彩。“红蔫尚伫,有浩荡光风相候”为第三重境界。意为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永远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这样才没有烦恼,身心康泰。饶宗颐认为此境界旨在为众人“指出向上一路”,永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自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意志。

关于人生哲学,饶宗颐提出“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这与海德格尔所谓的“人,当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才能安顿好自己呢?  一曰“天人互益”。人类自己总是制造各种仇恨和恐怖,变成了物质的俘虏。同时,人类也在承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惩罚。饶宗颐认为,人类一切事业,都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曰“物物而不物于物”。此句语出《庄子》,意为驾驭外物,而不为外物所驱使。人终其一生,都难免会受到外界“物”的诱惑,饶宗颐提倡一种可以自主的人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中,他始终没有加官进爵。一曰“慈悲喜舍”。这蕴涵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他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2003年,饶宗颐将个人数十年来积累的藏书,包括珍贵的古籍善本和180多件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对于国瘼民生,饶宗颐更是慈悲而喜舍:汶川大地震,他当即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万港币;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他将各界亲朋馈赠的160万元人民币悉数捐出;书法作品拍得的数百万元也捐给了有关慈善组织……

饶宗颐一向主张学艺双携,张大千先生曾称赞说:“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可见其功力深厚,已非同一般。他曾经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图》送给温家宝总理,这是一幅堪称诗书画三绝的画作,一枝荷花,形简而神逸,辅以一首自作词《一剪梅·花外神仙》:“荷叶田田水底天,看惯桑田,洗却尘缘。闲随秾艳共争妍,风也倏然,雨也恬然。雨过风生动水莲,笔下云烟,花外神仙。画中寻梦总无边,摊破云笺,题破涛笺。”此画以荷为题,以词为跋,寓意深刻。水中莲花,看惯桑田,洗却尘缘,恬然面对风雨,好一个“花外神仙”!

人们常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来形容饶宗颐的人生追求。“不磨”即是古人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中流”即立于水流中央岿然不动,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季羡林曾盛赞饶宗颐:“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相关链接】

①2014年金秋,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在给饶宗颐先生的颁奖词中称,“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②饶宗颐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的饶宗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靠自学而成一代宗师,而且德艺双馨,道德品质也足以为世人楷模。

B.饶宗颐一生治学按时间大致分为四块,从早期到晚年,涉猎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向外拓展,思维触角从具体层面研究到精神领域,越来越深刻。

C.汶川大地震,饶宗颐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又捐款10万港币,他这样做是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以“安顿”为核心的的人生哲学。

D.饶宗颐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图》送给温家宝总理,该画画技精湛,书法精妙,词意深刻,以花喻人,巧妙地赞颂了温总理“花外神仙”的品格。

E.饶宗颐的成就得到了季羡林的盛赞,季羡林认为,虽然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大师,但是像饶宗颐这样的大师却是最难得的一个。

2.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饶宗颐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追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AE(选A得3分,选E得2分,选C得1分,选BD不得分。) 2. ①涉猎领域广泛,有八大门类;上及夏商,下至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②学术研究贯穿一生,善于创新,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一”;见解独特,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③著述甚丰,成就巨大,荣誉众多。 3. ①忍受孤独,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 ②不要注重外在的风光,要注重内在修养。 ③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坚守自我,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 4.事业上:①著述颇丰,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 ②学艺双携,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白描天下独步。 生活中:③以有益于人作为自己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社会充满悲悯之心,无私捐献藏物和钱款。④不为外物所驱使,不看重外在的利益。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题干问的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考生应重点分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的吻合度。C项“这样做是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以‘安顿’为核心的的人生哲学”说法不准确,原文“对于国瘼民生,饶宗颐更是慈悲而喜舍”,说的是他的精神品质,不仅仅为了践行什么哲学理念。B项“饶宗颐一生治学按时间大致分为四块,从早期到晚年,涉猎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向外拓展,思维触角从具体层面研究到精神领域,越来越深刻”说法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二段“饶宗颐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后又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史、西亚史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D项“巧妙地赞颂了温总理‘花外神仙’的品格”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筛选概括能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根据“学术研究”“特点”确定答题区域主要在第一二段和链接材料部分:“饶宗颐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被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 有学者曾统计,饶宗颐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一’。其涉猎的领域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据此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根据“学术研究”“特点” 确定答题区域主要在第一二段和链接材料部分。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饶宗颐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需要哪些条件”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注意审题,“饶宗颐认为”“成就”提供了信息的方向性,“哪些”提示了答案的多样性;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第三段:“饶宗颐也有自己的境界。‘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为第二重境界,饶宗颐认为这是一般人不愿进入的一重境界,因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不肯让光彩受掩盖;只是注重外面的风光,而不注重内在修养”“‘红蔫尚伫,有浩荡光风相候’为第三重境界。意为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永远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这样才没有烦恼,身心康泰”分条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方法归纳: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比如本题,要重点抓住“饶宗颐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需要哪些条件”,故所找内容应主要突出他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的条件,由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域。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追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考生从全文中找出能体现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追求的表现。从文章最后一段对“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阐释来看,要求考生既要从他的事业上(立功、立言),也要从他的生活中、品质上来进行分析概括。 【考点定位】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文意概括题,一般要求考生先梳理文中的主要事件,从事件当中概括出传主的主要事迹,以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品质。该题则要求考生梳理全文内容,明确各段落写作的要点,然后从要点中提炼饶宗颐的人生追求。文本第一段阐释了饶宗颐的学术成就之高,名声之盛。第二段叙写了饶宗颐治学涉猎广泛,且在诸多领域均有建树。第三段写了饶宗颐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三大境界:孤独思考,上下求索;注重内在修养;积极向上,培养坚毅、正直的品行。第四段阐述了饶宗颐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安顿说”,其内涵一为“物物而不物于物”,一为“慈悲喜舍”。第五段赞颂了饶宗颐学艺双携。第六段,用“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总结了饶宗颐的为人做事。在回答他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表现时,可根据第一段和文后的相关链接来回答,事业上,他著述颇丰,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根据第五段和相关链接来回答,他学艺双携,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白描天下独步。根据第四段来回答他在生活中、修为上的追求,生活中:以有益于人作为自己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社会充满悲悯之心,无私捐献藏物和钱款。不为外物所驱使,不看重外在的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干病室

聂鑫森

在“东方医院”的这间急诊室里,摆着八张病床,有八个垂危病人在等着救治。

年近六十的张刃,睡在第五床,一直昏迷不醒。坐在床边的秦欣,胖胖的脸上满是忧愁。张刃是自己几十年患难与共的好友,这次从千里之外的A省省会,到C市来探访他,于是他邀约一群新闻界的老人,一起来参加他为张刃所设的洗尘接风宴,酒还没过三巡,张刃就突然中风倒在了地上!

在这个人口过千万的大都市,最好的医院要数“东方医院”,有第一流的医生,也有第一流的设备。但到这里来看病和住院,却是不易。而院中之院的高干病房,只接收副部级以上的病人。

张刃不是本地的公务员,本是进不来的。但秦欣是C市《大都市报》的总编,“东方医院”的院长是他的熟人,把电话打过去,反复说明张刃的身份,院长就把救护车派来了,先安置在普通的急诊室。秦欣知道院长已经很卖面子了,进来了再想办法吧。

盖着一床薄薄被子的张刃,只有瘦瘦的一条;窄窄的脸,闭得紧紧的双眼,嘴角歪歪的。眼下的最好方式,似乎只是吊水,只是使用脑起搏器。医生和护士戴着口罩,在急诊室里出出入入,病人的家属叽里呱啦说着话。这环境实在太差了。

按张刃的年纪,又有高血压的老毛病,本不适宜一个人单独外出。但张刃的老伴要带孙子,抽不开身。按他目前的身份,A省省政协的副主席,即便是访友,车旅费、住宿费都是可以报销的,还可带个单位的小青年沿途照顾。张刃通通谢绝,这种特权他不能享用,一切都自费!血压高怕坐飞机受不了,是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赶来的,能不累吗?稍喝点酒,就出了险情!

秦欣见一个年轻的医生走过来,忙站起,和气地问:“大夫,他什么时候会醒过来呵?”

“这不好说,您耐心等待吧。”说完,他别过脸走向另一张床。

秦欣说:“等?等到张刃真出了事,就来不及了。”

他忙去走廊上,找了台座机,拨号打给院长,请求把张刃安排到高干病房去。院长为难地说:“怎么证明病人是副部级呢?而且,即便是副部级,也得请C市的领导发话呵。”

秦欣叹了口气,再打电话去报社,让行政科派两个人来看守病人,当然要带台小车来。他可以使用这种特权:调车调人。他得去C市的政协,找一二把手,把情况说明。他要请C市政协给A省政协打电话,说张刃在C市病倒了,住不进高干病房,赶快开出证明发传真过来,说明张刃为副部级。还要请A省政协派人来料理各种事项,最好能把张刃的家人接来。

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张刃住进了高干病室。几个有经验的大夫,迅速为张刃会诊,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抢救、护理、康复方案。C市政协主要负责人亲自面对面给医院领导打了招呼,再到病房去看望了张刃,献上一大束鲜花。A省政协派专人坐飞机来,还带来了张刃的老伴。

半个月后,张刃能坐起来了。

在这间宽敞、明亮、雅洁的病房里,只放着一张病床!离病床五米远的地方,放着长条茶几、茶具柜、真皮沙发、暖水瓶和书报架。一个老大夫说:“张刃先生可算是死里逃生,再住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完全恢复了。”张刃说:“谢谢你们,谢谢!”

大夫走了。张刃对秦欣说:“可叹呵可叹。我从年轻时代起,就对批判特权不遗余力。但我这次得病,却又不能不依靠特权的荫庇,这才真正是我的悲剧。”

“不,是我们的悲剧。院长曾请求我写一篇通讯,以表彰他们的医德医风。就为此院治好了我的老友,这文章我不能不写。”

“也给C市政协捎上几段话吧。”

“好。这应算是一种话语特权,我也难避其俗了。”

两人再不说话了,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眼里有了浑浊的泪水。

(节选自2014年3月28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品以简洁含蓄的笔触描写了一个老干部生病住进高干病室并最终获救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特权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B.张刃住进医院后,医生和护土戴着口罩在急诊室里出出入入,又是给他吊水,又是使用脑起搏器,对他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C.秦欣坐在张刃的病床边,胖胖的脸上满是忧愁,因为张刃是不远千里来看他的,又是他设的洗尘接风宴,所以他要为张刃的中风承担完全责任。

D.秦欣是一个惯用特权的人,他打电话让报社派两个人来看守张刃,顺便带台小车来随自己去市里找关系说明情况,最终让张刃住进了高干病室。

E.张刃对救治自己的医生表示由衷的感谢,但他又对自己长期以来一直不遗余力批判特权,却在最后又因住进高干病室而获救表示遗憾。

2.作品中的“张刃”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表现高干病室的优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结尾张刃和秦欣“眼里有了浑浊的泪水”,作品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2)《行路难》中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                                  

(3)《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情景的诗句: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喻,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                                  

(5)《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1.诗人夜坐,见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诏可。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诏河南(府)就家写《史通》,读之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

注释:①偃蹇:困顿艰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

B.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

C.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

B.刘知己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豪士》。

C.刘知己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考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

D.刘知己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C.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