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高中语文读本课文在节选的小说第七十四回里...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高中语文读本课文在节选的小说第七十四回里,着重写了晴雯、探春对这次抄检的态度。请依据下面的两处描写,简析这两个人物在这次冲突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性格特征,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鲜明。

1.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倒,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2.探春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1.面对这种残暴而愚蠢的行为,晴雯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并预感到抄检是针对她而来的,必然大祸临头,因此毫无幻想,毫无畏惧。充分表现了她聪明机智,敢作敢为,大胆反抗的性格特征。 2.探春从家族的全局利益出发,认识到这种“抄检”是家族自杀自灭的行为,对这种行为坚决反对。表现了她眼光敏锐,头脑清醒,有胆有识的性格特征。(指出态度,指出性格特征)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析这两个人物在这次冲突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性格特征,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鲜明”,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所给的语境是“抄检大观园”,“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倒,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动作描写,抓住“闯进来”“掀倒”“捉着底子”“尽情一倒”,声音“豁一声”,外貌“挽着头发”,从中可以看出她强烈的不满,聪明机智,敢作敢为,大胆反抗的性格特征。而关于探春的是一段语言描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可见也是反对这种抄检的,并且认为这对家族非常有害,表现了她眼光敏锐,头脑清醒,颇有胆识说出这番话。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先由题干明确对象,再在文中找出与对象有关的文字信息,揣摩分析这些内容分别表现了体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或内涵(外在形象、心理情感、性情品行、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社会意义等)找信息的切入点:①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行动)以及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②人物活动的背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③比照对象与其他人物的不同;④作者行为中直接或间接对人物进行的评价。如本题就借助事件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分析概括其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严禁各类企业以各种名目举办全国性文艺评奖。

B.《祝您健康》2015年第一期《细说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一文中说:“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具有多种危险因素,而在这当中,高血压应该是最主要的元凶。”

C.优步、滴滴等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D.日前,一位19岁胖女孩的打工照片被曝光,200多斤的身材搭配精致韩范儿的面孔,竟然毫无违和感,这位被封为“最美女胖子”的女孩瞬间爆红网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猴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组把众多网友希望六小龄童再上春晚的合理建议       ,最终也没有给他登台表演的机会。

某些官员不靠实干,而靠行贿等手段谋取官职,以为这是         ,但最终在中央“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中受到了惩处。

面对被贬黄州的人生打击,苏轼没有像屈原一样投汨罗江而死,而是        ,一如既往地乐观开朗,把困窘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A.置之不理   终南捷径    随遇而安

B.束之高阁   独辟蹊径    随遇而安

C.束之高阁   终南捷径    安之若素

D.置之不理   独辟蹊径    安之若素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诡秘  长蒿  攒射  脍灸人口  回眸一笑

B.宵柝  暮砧  筵席  落木萧萧  豆蔻词工

C.鱼凫  猗郁  褴褛  沸反盈天  列却霹雳

D.描摩  暴躁  江渚  弱不经风  游目骋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周国平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地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一个语方学家不好好地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词条汇集起,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改动)

相关链接: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从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幕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D.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翔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E.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2.文章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称尼采为“伟大的漂泊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尼采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所提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