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朋友们,岁月如诗,人生如歌,年轻的你,留下成长中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朋友们,岁月如诗,人生如歌,年轻的你,留下成长中的一个个精彩镜头:生活中的一次次磨练,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辩论赛上的一次次交锋,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师长、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于是,意志坚强了,知识增多了,能力提高了,青春精彩了……而那美丽的一幕幕就构成了你成长中的一块块绿地。

请选择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精彩镜头,以“我成长中的一块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文体规范。2.选材真实、典型、新颖、生动。3.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

 

我成长中的一块绿地 在生命的阡陌纵横, 踽踽而行中,或见落花蹁跹衰草盘桓,或见流水人家蝶飞燕舞,或听幽深山谷回音缭侥在行途中止,我站定身子,寻找我成长中的那一块绿地。 孩童,无忧无虑;上树摘枣,亦或下河摸鱼,乐趣无穷;少年时,成群结伴,游串大街,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现在的我,也已然成年,步入了18岁的大门,曾经的童真,曾经的稚嫩,曾经的无知,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对我来说,高中生活只不过刚刚开启,从来没有什么都够占据我内心最深的回忆。 那曾经是我最紧张的一次。 人的学业生涯中必须经历三次洗礼;小升初结业考试,初升高结业考试以及高考。对于仅仅高二的学生,我经历的只有前两次。十二三岁的年纪,不懂什么叫小考,也不明白重不重要,单纯的将它认为是一局普普通通的考试,没有紧张,没有任何压力,很顺利的考入了中学的火箭班。岁月在溜走,年龄在增长,一晃三年过去了,却不知不觉,面临中考,我开始恐惧,开始害怕,我的思维已不允许我将它认作一场小测验,我明白,这将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我紧张,甚至我的内心在发抖!坐在考场中,望着屏蔽器我不知所措,面对老师的目光我脸颊发烫。可是我终究步入了高中的大门!因为我心中有信念,有父母对我殷切的期盼,虽然害怕,虽然有太多顾忌,虽然它决定我以后的路!年龄的增长让我明白,我长大了,我必须承受我应该承受的。在考场中,无论多么重要的考试,既然已经坐在了这里,就必须克服内心的情感,心无旁骛的做好本职工作;既然坐在这里,任外面嘈杂嘻戏,都与自己无关,抛开一切杂念,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这次特殊的洗礼,让我感悟至深,这是我成长道路中的一道坎儿,但我迈过去了。时光赠予了我成熟的思想,理智的思考,时光荏苒,而心中的记忆之花却不会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被时间冲洗的愈发娇艳;时光巨轮不会将我内心最深刻得记忆碾碎。 迢迢河汉间,星光闪烁如同旧时,千年不过一瞬,浮生却未歇心底的一片绿地将成为我永恒的记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请选择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精彩镜头,以“我成长中的一块绿地”为题,立意:围绕作者“成长中的一个精彩镜头”来写就可以。选材:真人真事。构思:行文应有波澜。文体:限写记叙文,要注意叙事清楚,要有生动的描写(细节描写)。“我成长中的一块绿地”,立意时要抓住关键词“绿地”,深层挖掘“绿地”的含义。结合材料中提供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挖掘“绿地”的深意,可以是具体的场景,也可以是带给自己某些力量的精神内涵。写作时,记叙事件要典型,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更真挚。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人生中的精彩镜头”。 本作文最大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成长中的镜头”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注意理解“绿地”内涵。结合材料中提供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挖掘“绿地”的深意,可以是具体的场景,也可以是带给自己某些力量的精神内涵。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                  

A.细心分析,似乎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B.推其原因,是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的精神食粮,所以始终在民间流传。

C.恐怕主要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始终在民间流传。

D.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B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C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D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钱穆先生任教于西南联大期间曾在岩泉寺居住一年,学人贺麟、陈寅恪、姚从吾、李珽多来探望,简陋居所一时       

(2)苏轼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一生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他面对厄运,始终能够        ,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有些省份的中小学暑期培训班星罗棋布、水平参差不齐,对那些无证无良的,         骗钱的,偷漏税款的,市场监管部门应毫不手软地打击取缔。

A高朋满座   泰然处之   明火执仗

B.座无虚席   安之若素   肆无忌惮

C座无虚席   泰然处之   肆无忌惮

D.高朋满座   安之如素   明火执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传记,完成文后各题。

“精神贵族”钱钟书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份。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B. 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麟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他的恃才傲物、具备童心决定的。

C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的心意。

D.“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E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意在说明钱钟书的发言精彩,富有吸引力。

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概括分析。

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