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书法艺术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它的艺术表现载体,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书法艺术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它的艺术表现载体,是中国文明的传播工具——汉字。书法艺术以文字为母体,因文字书写而产生。它的所有语言样式,所有繁纷复杂的技术、规则,都傍依文字而诞生,离开文字而无从立其身。第二,书法和文字,共生、共进、共荣,相为表里,不可分解。第三,由于书法艺术以中国书面语言形式体系为载体,与实用书法同体、同步发展,这就造成世界艺术史上的罕见现象:汉字书面语言体系的功能区域,几乎全部被艺术样式所覆盖。除了“艺术的书法”,“实用书法”几乎没有存在空间,只居于极小范围和很低端的位置。

②文字实用功能的实现,实际上只需要基于“六书”而形成的字符体系。这个体系,是否具有艺术美感,书法形式语言介入不介入,对汉字的信息传递功能没有影响。但是我们的先民,依托于“六书”符号体系,演绎出了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和变化无穷的汉字书法形式语言。这是既可以满足信息传递功能需要,也可以满足审美需要的“双功能”书法形式语言。

③审美书法对实用书法实现全覆盖,使人们无从分辨哪些书法是表现性的,是“纯艺术”,哪些是实用性的,是“非艺术”。从艺术形态的来源说,书法没有什么特殊,从生活原型升华、分离出艺术形态。但书法的特殊性在于:舞蹈、演唱,都来源于生活原型;一旦它们升华分离后,不再介入生活原型,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艺术从来不干预生活。书法的情况特殊,它是始终和生活原型“捆绑”在一起——所有的书写场合(不管实用还是审美),都可以用书法。它确实挑战了世界学术界原有的对“艺术”概念的界定,也挑战人们对艺术特性认知的极限。这也是国际学术界较长时间不能认识到中国书法不仅仅是“文献档案”而且更是“艺术品”的原因。

④作为实用文字书写,毫无疑问,书写文字内容需要有可辨读性。书法艺术秉承了“实用书写”的全部特性。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看,书法的“可辨读性”原则一直被奉为一个艺术法则而得到普遍遵守。没有语序的“梦呓”式书法,从来没有被允许成为“艺术书法”的一种创作模式。

⑤中国书法艺术以文字为载体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和日常社会生活结合最紧密,最具国民普及性和国民素质涵育功能的艺术。同时,也一定是最具有生命力、延续时间最长、传播地域最广的艺术。“新文化运动”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但在书法艺术领域,传统的书写方式一直被保留。即便在现代社会建筑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场合需要从左往右横写。书法家们还是乐于保留原来的习惯,多数选择从右往左书写。包括书法家坚持用繁体字书写。这些都可以体现,中国书法在文化传承上的独立精神和顽强韧性。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2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文字为载体,因文字书写而产生,随文字传播而繁衍。

B.汉字的书法形式语言具有“双功能”,既有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又有满足视觉愉悦的审美功能。

C.书法的所有“语法”、技术、规则都傍依文字而诞生,书法和文字共生、共进、共荣,书法为里、文字为表,不可分解。

D.中国书法艺术是最具国民普及性和国民素质涵育功能的艺术,也是最具生命力的艺术,不仅延续时间长,而且传播地域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时,常常陷入无从分辨哪些书法是表现性的,是纯艺术,哪些是实用性的,是非艺术的困境。

B.艺术书法与实用书法同体、同步发展的结果是汉字书面语言体系的功能区域几乎全被艺术样式所覆盖。“实用书法”几乎没有存在空间。

C.从艺术形态的来源看,书法和其他艺术形态一样,也是从生活原型升华,分离出艺术形态。

D.“可辨读性”一直是书法艺术遵守的一个艺术原则,文不成句的书法不会被认为是合格的书法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日常实用书写中,书法形式语言介入不介入,可由书写者自便,但必须遵守“可辨读性”原则。

B.在书法艺术领域,传统的书写方式一直被保留,这表明中国书法在文化传承上具有独立精神和顽强韧性。

C.国际学术界较长时间不认为中国书法是艺术品的原因是,它始终和生活原型捆绑在一起,挑战了学术界原有的对“艺术”概念的界定。

D.汉字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成为了传播地域最广的国际艺术。

 

1.C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关键词“不正确”。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由文章第一节中“书法艺术以文字为母体,因文字书写而产生。它的所有语言样式,所有繁纷复杂的技术、规则,都傍依文字而诞生,离开文字而无从立其身。”可以推测,C项应该是文字为里,书法为表。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就是对文章第一段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A项中“常常陷入无从分辨哪些书法是表现性的,是纯艺术,哪些是实用性的,是非艺术的困境。”不合文意,由文章第三节“审美书法对实用书法实现全覆盖,使人们无从分辨哪些书法是表现性的,是‘纯艺术‘,哪些是实用性的,是‘非艺术’。”可以推测,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艺术和实用捆绑在一起,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时,不需要区分是纯艺术还是实用)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D项中“成为传播地域最广的国际艺术”说法太绝对。原文第五节表述为“同时,也一定是最具有生命力、延续时间最长、传播地域最广的艺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项,曲解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市嘉定中光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于晓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微店,专做韩国日用化妆品,由于经营有方,每月能赚到的纯利润一般在五六千元,有时竟能赚上万元。为了创业赚钱,他屡屡旷课,他的行为引起师生的争议:有的认为,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阶段,应该劝其关闭微店,专心学习;有的认为,既然不学习也能赚到钱,可以让其退学,专心开微店;有的认为,可以为其量身定制一张课程表,由该学生来选择自己希望获得的知识,以完成高中的学业

对以上的说法,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实词

1)焉用亡郑以                      陪:

2)又欲其西封                        肆:

3)秦王复击轲,八创                  被:

4)愿大王少                      假借: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民生方面,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    ①        ,成了农村突出的新诉求。2009年回到农村,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当地推行农民养老保险。我发现,随着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致贫的主要原因不再是教育支出,而是医疗费用。尽管这些年农村的保障水平有不小的进步,    ②      ,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不苟言笑除了给人内向、难以交流的印象之外,_______①______。最近日本科研机构调查称,不苟言笑的人比爱笑的人更容易得脑中风。据有关机构调查后发现,与几乎每天都笑的人相比,平时几乎不笑的人罹患脑中风的几率要高出16倍。据悉,研究人员还向日本全国数万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出调查表,选项分别为“几乎每天都笑”“每周笑1至5次”“每月笑1至3次”和“几乎不笑”,结果显示,选择“几乎不笑”的人中患心脏疾病的比例是“几乎每天笑”的人的12倍。研究人员据此认为,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辩,但         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B.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C.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D.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