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克己复礼之新说 《论语》中“克己复礼”一句,历来的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克己复礼之新说

《论语》中“克己复礼”一句,历来的注释相当统一,即把“克己”解释为“克制自己”,然后形成了一种修养方法。这种注释本来是错误的,但是,因为统一,大家就都犯了错误,只有钱穆先生走到了真理边缘,抬手拉门,没摸到把手,于是自嘲地笑了笑说,“我不想碰壁”,转身走开了。即将登台《百家讲坛》的傅佩荣先生说到这个问题,以“克”为“能”,“克己复礼”就是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自己的规范。傅先生的这种说法其实也值得商榷。

钱穆说:“克犹胜也。有约束义,有抑制义。克己,约束己身也。或曰:克己去私。下文为仁由己,同一己字,皆指身,不得谓上一己字特指私欲。或又说:克己犹言任己,谓由己身肩任。然下文‘四勿’,明言约束,非肩任义。盖人道相处必以仁,古训,仁者相人偶。若立心行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仁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也。”克制(约束己身)以外,钱穆又提到“克己”的另一种说法:“克”取“任”义,克己犹曰“任己”,“任己”就是“由己身肩任”。把其中的意义取出来,很明显,就是“从我做起”。这就是所谓钱穆先生走到了真理的边缘。但他以下文“四勿”明言约束,“任己”与“四勿”不相对应,遂又否定了这种解释.,这是他与真理擦肩而过。

“四勿”是颜回“请问其目”之后,孔子做出的答复。目,一般解作条目,目还有一解,为要。“请问其目”,钱穆先生解作“请问详细的条目”,这是钱穆把“四勿”理解成“克己”的具体化,上下读来已经不通顺了。其实,结合“四勿”“不要如何如何”的语气,“请问其目”就应该是“请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一则《论语》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由己,也就是从我做起,仁不待人。既然明摆着“从我做起”的意思,那么“克”字,还是取“任”义为好。“四勿”不是约束,“克己”解为“任己”也就说得通了。克己复礼,就是“从我做起,践行礼的要求”。而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孔子教诲颜回说:“如何为仁呢?要从我做起践行礼的要求。仁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靠别人成就的。”颜回问:“有哪些注意事项?”孔子说:“这还用说吗?视听言动,日常一切行为都不违于礼。”

把“克”解作克制,可以附会成超越自我,相当时髦,但是,这样一来,孔子“从我做起”的力行思想,就可能千回百折地180°大转弯,演绎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许多国人有一个缺点,遇到不如意的事,好发牢骚,指责他人,而怯于用行动改变它。比如,批评社会上诸多恶俗,都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却拿人微言轻作为托辞,并且以能“克制”为有修养。这可能跟歪曲了孔子的“从我做起”的思想有关吧。

这一则是颜回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答“四勿”。克己复礼、“四勿”,都是针对“如何仁”的问题的。夫子把“四勿”作为“克己复礼”的规范,作为实践中需要排除的不良因素,而不是“克己”即是“四勿”,“四勿”即是“克己”。并且,克己复礼,为仁由己,请事斯语,这一则体现的是力行思想,说仁是做出来的,不是克制出来的。傅佩荣先生以“克”为“能”,固然已经摆脱了“克制”的错误,但是如此一来,却把“克己复礼”解作 “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自己的规范”,一则勉强,二则言虽近于“从我做起”,但意思仍然不够明晰。

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好比人之饮食,消化器官功能不尽相同,相同的营养物质未必补充相同的营养。所以《论语》的意义、经典的意义、实际的意义,即取其用,有时也不免、不妨脱离文本。所以,当克制被认为是美德的时候,“克制自己”的意义流通天下,这也很好。这也是见仁见智的价值所在。

1.下列关于“克己复礼”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钱穆先生把“克己”解释为“克制、约束己身”,又把它解释为“任己”即“由己身肩任”,把其中的意义取出来,就是“从我做起”的意思。

B.作者认为,“克己”就是“任己”,克己复礼,就是“从我做起,践行礼的要求”。这才是正确的解释,符合孔子“从我做起”的力行思想。

C.傅佩荣先生以“克”为能,既勉强又模糊地把“克己复礼”解释为“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自己的规范”,这种解释值得商讨。

D.由于历来大家都犯了错误,于是对《论语》中“克己复礼”的注释相当统一,即把“克己”解释为“克制自己”,随之形成了一种修养方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或许与歪曲了孔子的“从我做起”的思想有关,许多国人有一个缺点,遇到不如意的事,好发牢骚,指责他人,而怯于用行动改变它。

B.钱穆先生把“克己”解释为“任己”,又以下文“四勿”明言约束,这是作者说他走到了真理的边缘又与真理擦肩而过的理由。

C.针对“如何仁”的问题,孔子答克己复礼,答四勿。孔子认为“四勿”是实践中需要排除的不良因素,并非“克己”即是“四勿”,“四勿”即是“克己”。

D.古人的一句话作何解释,往往见仁见智,因而有关《论语》的意义、经典的意义、实际的意义,为了即取所用,有时我们也可以脱离文本释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形象性地描写钱穆先生走到真理边缘,抬手拉门,连把手都没摸到就自嘲走开。这是讽刺钱穆先生并未真正找到注释“克己复礼”的正确方法。

B.作者认为“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认识的产生来源于人们对“克制自己”的过度理解,这就会与孔子“从我做起”的力行思想正好相反。

C.颜回问仁,孔子回答说,要从我做起践行礼的要求,仁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靠别人成就的,还要注意日常的一切行为都不违于礼。

D.钱穆先生把“四勿"看成是“克己”的具体化,把“请问其目”解作“请问详细的条目”,作者否定这种说法,认为它与孔子的“从我做起”的力行思想相违背。

 

1.D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后面的是原因,前面的是结果。现象因果倒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因果倒置。 2. 试题分析:人们在理解认识上能力有不同,但这个释义还须得到大家一致认同。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不是讽刺,只是形象性的说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项曲解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木桌四条腿不齐,摇晃不稳,铜鼎见了以后笑着对它说:“我身大体重,不过三条腿罢了,而且不管地面多么不平,我都能站稳。你四条腿仅仅支撑了一块木板却如此狼狈这可值得你好好想想。”

小木桌听了以后,就锯掉了自己一条腿,立刻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示例的句子,另选两组花卉,写两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

例: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

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

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

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  

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

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

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A.⑥⑤④①③②

B.⑥④⑤②①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④⑤①②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满足基因复制和变异这两项基本的需求,生命系统必须设法将每一个基因和它的“产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保障分子复制过程中原料和自由能的供应。

B在中国,有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备受大众追捧的“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D唐、五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极盛时期,《全唐诗》记载的诗人至少2200名以上,其中既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还有来自高丽、日本的人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