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节选自《明史·列传四十三》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1.D 2.B 3.C 4.①(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②(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这句话的大意是: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进行断句,比如“马”“ 其阵”“疑兵”。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中,“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年号则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汉平帝时王莽上庙号))。另外西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奭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庙号)、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庙号)、刘衎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庙号),在东汉光武帝时被取消;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祐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中,“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为第三段首句“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故错误选项为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C项,选项内涉及内容,考生就应回到文中,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英宗很生气”, 无中生有。 4.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得分点:“充”“向导”“绝”“薄”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第二句中,得分点:“间道”“方”“猝”“佚”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一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 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棱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①?首先,,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输、否与泰、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数据的发展要遵循实践应用与理论升华相结合的科学路径。事实上,在大数据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大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和应用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基于这点,我们要建立并完善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A.理论的升华一定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即使不少大数据实践应用是在理论研究之前

B.虽然实践应用是先于理论研究,但是凝炼的理论升华是实现大数据社会价值的必须

C.因为理论指导实践是普遍的科学研究路径,所以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理论是很重要的

D.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厚此薄彼的做法是错误的发展路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