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酥皮糖糕 文/张凯 一绝巷紧靠淮河码头。因淮源人没有忘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酥皮糖糕

/张凯

一绝巷紧靠淮河码头。因淮源人没有忘记王拐子门前那块“清宫御点”牌匾,楞是把酥皮糖糕当做一绝。

就像天津卫的狗不理包子,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一绝巷的酥皮糖糕也是有历史典故的。若不,县志办的人也不会左三番右五次地来找王拐子,非要他在地方美食这一章节里,把酥皮糖糕的来龙去脉说个仔细不可。他做人也同他制作糖糕一样,斤是斤两是两,从不含糊。他清楚,虽说这“清宫御点”的牌匾挂在了自家门前,可王家并没有资格独享专利。

光绪年间老佛爷慈禧路经这里时,为她做糖糕的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他们都早已作古,一个是王家的先人,另一个便是对门街坊仇俊发。为争这块匾额,两家人明争暗斗了几辈子。自从王拐子被爹打跛了腿,仇家人带着痴恋上王拐子的独生女儿远走他乡,这“清宫御点”牌匾才算稳稳当当地挂在了王家的门口。如今,挂着它招揽一下生意倒还可以,真要是白纸黑字地入书立志,王拐子自觉问心有愧。

王拐子如果不说,这酥皮糖糕的故事怕真的就要失传了。晚清时节,这巷子口原本有两家糖糕铺子,做出的糖糕各有特色,难分伯仲。刚好那一年老佛爷巡游四方,船泊码头,她一时心血来潮要品尝一下民间小吃,王仇两家便遵旨把糖糕奉上龙船。那天老佛爷玩得高兴,胃口大开,把仇家的糖糕一口气吃了三个,连声称好,端上王家的糖糕时,不知为何她只咬了一口便放下了。自此,王仇两家糖糕孰高孰低算是被老佛爷的金口玉牙一咬定了音,“清宫御点”的牌匾此后便一直挂在仇家门口。

王拐子自小就能体察到王家人对仇家人的敌视。他倒觉得仇家人蛮好,仇家的糖糕也蛮好吃的。尤其仇家妮子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引得他伸着脖子往街对面望。她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会动那么大的肝火。那天,他只不过想给仇家妮子送一担荆山白乳泉里担回来的泉水,还没挑到仇家门口,竟被发了疯似的老爷子失手打残。人丁不旺的仇家无意再与王家对峙,一天夜里便搬出了家什人去屋空。

残了腿的王拐子更是倔强,他一辈子没有结婚,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报复了只剩他一根独苗的老爷子。

对面新开了一家糖糕店。店主是个中年汉子,姓卜,朝鲜族人。这店一开,王拐子的“清宫御点”便一日不济一日。这天趁顾客多的时候,王拐子也混进店里看了一眼,一看顿觉耳目一新。小店洁净温馨,雪白的桌布,锃亮的桌椅,墙壁上挂着些极富民族特色的小饰品。为糖糕佐餐的是口味极佳的朝鲜族咸菜、辣白菜、道拉吉……还有白白嫩嫩的豆腐脑。姓卜的店主认出了王拐子,热情地请他就坐,叫上糖糕小菜让王拐子品尝指点。王拐子本意是来刺探情报,这一来倒叫他愈加羞愧。店主说本来在延边生意做得挺红火的,可寡母年纪越老越怀旧,非要回到淮源开店不可……王拐子一震,刚咬了一口的糖糕掉在桌上。店主并未察觉,仍旧侃侃而谈。他说办这店全凭阿妈早年的手艺,只不过后来融进了打糕的做法,多了几道工序,口感就更没说的了。

王拐子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出店门的。从此一绝巷的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他做过糖糕。他家门上的那块“清宫御点”牌匾也不知何时摘掉了。

这日,王拐子从城郊的荆山白乳泉里挑了一担泉水下来。此刻他才明白了老爷子当年为何下那狠手。用这泉水和面炸出来的糖糕格外酥软香甜,仇妮的手艺虽然无人能比,但细细品尝口味还能觉出水管子的铁腥气和自来水里的消毒剂味。王拐子一瘸一拐地挑担走过一绝巷,当要叩响卜家大门时,万千感慨涌心头。嘿,送这一担水,竟然足足走了半个世纪。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   

A县志办的三番五次地找王拐子,体现出本地人对王家酥皮糖糕的肯定,而王拐子却自觉名不副实,所以他果断地拒绝了。

B王拐子年轻时与仇家女儿两情相悦,并因此事被父亲打折了腰,在家族恩怨的影响下下,他们的爱情被葬送,为小说以悲剧结尾做了情节上的铺垫

C王拐子观察完新开的糖糕店后,他不仅再不做糖糕,而且摘掉了“清宫御点”的牌匾,表明王拐子非常有自知之明。

D“王拐子一震,刚咬了一口的糖糕掉在桌上。”这里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写出了王拐子在得知糖糕店是仇家女儿所开后的震惊。

E小说以“酥皮糖糕”为线索,文字简洁,叙述平实,展现出王、仇两家人因“清宫御点”牌匾而展开的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

2.文中的王拐子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王拐子送白乳泉水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DE 2. ①为人本分坦荡。因“清宫御点”牌匾原本属于仇家,所以他拒绝县志办的提议。 ②倔强固执。他始终坚持牌匾并非他家独有,他固执于曾经的爱情,终身未娶。 ③博大无私。他从不想独占“清宫御点”的牌匾,在仇家后人归来后,他主动摘掉牌匾。 他主动挑泉水,愿帮助仇家后人改良糖糕的制法,用博大无私去化解两家的仇怨。(每点2分,性格特点概括准确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到位再得1分) 3. ①构思上:与前文因给仇家妮子送泉水引发的轩然大波这一情节前后照应,情节设计精巧完整。 ②情感表现上:突出王拐子内心的复杂感受,年轻时的爱情,半个世纪的坚持与恩怨等聚集在一起,将小说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③人物形象上:送水的行为,既表现出他的固执,也突出了王拐子博大无私的精神,使主 人公形象 更加丰满。 ④思想内容上:半个世纪,几代人的恩怨,最后以王拐子送水给仇家后人作结,用一担水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柔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A项“他果断地拒绝”有误,王拐子是自觉问心有愧,但文中没有表现出他果断地拒绝。B项王拐子是被父亲打跛了腿;小说也没有以悲剧作为结尾。C项是因为王拐子知道是仇家人开的店,勾起了他对往日恩怨的思考,并非要着意表现他“有自知之明”。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关注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对 人物的描写,包括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本文描写王拐子,“挂着它招揽一下生意倒 还可以,真要是白纸黑字地入书立志,王拐子自觉问心有愧”写出了他内心的坦荡;“残了腿的王拐子更是倔强,他一辈子没有结婚,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报复了只 剩他一根独苗的老爷子”写出了他的倔强;“王拐子从城郊的荆山白乳泉里挑了一担泉水下来”“王拐子一瘸一拐地挑担走过一绝巷,当要叩响卜家大门时,万千感 慨涌心头”写他想要化解矛盾的诚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小说结尾安排了王拐子挑泉水送给仇家,如此安 排,可以从小说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思想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安排上看,挑 泉水的情节和前文送泉水被打断了腿的情节相照应,使故事情节完整。从人物形象上看,王拐子送泉水的举动,凸显了他要用实际行动化解两家的几辈人的恩怨,自 己所谓的秘方,他要送给仇家,表现了他坦荡无私的性格。从主题上看,用水来化解两家多年来的愁怨,呼唤人与人之间少一些争斗,多一些理解沟通。学生也可以 有自己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述曾经色艺双绝的琵琶女,如今飘零沦落,独守着空船,陪伴她的只有那清冷的江水和一轮孤月的句子是:“                                 。”

3李商隐《锦瑟》中,“                                      ”两句,分别运用了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

4在《登高》一诗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                                 ”。

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业于边事            终老

B至雁门北口              间:从小路

C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沿着

D望见无人,即抚大恸      膺胸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B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C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D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轻时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用鹰犬去逐杀野鸡和兔子,所以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卷天下,包举宇内

④追逐北,伏尸百万

⑤且夫天。下非弱也

⑥会盟而谋

⑦于是废先王之道,以黔首

至尊而制六合

⑨假舟楫者,非能也。

A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

B.①⑧⑨/②⑤/③/④/⑥⑦

C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

D.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