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琥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

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日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

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

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教十,荻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

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荻,寇大震。

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1.下列对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营野马川,日战    克:约定(时间)

B.暮,野烧烛天        比:等到

C.敌骑窥者相          属:通“嘱”,叮嘱

D.识者之              多:称赞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芳战益力/寇乃去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芳年少英勇,忠于国家。他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来一箭射杀猛虎救了俺答,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却找机会从小路逃回明朝。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之战,他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原本不知马芳坐镇于此,后来见到他的盔甲就惊吓而退。

C.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马莲堡之战,他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卧床不起,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D.马芳有胆有识,宽以待人。家中蓄养的骁勇善战的“敢死队”,在战争中颇有建树。而面对恩将仇报的旧属田世威,马芳也并不计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敌骑辟易十里。

(2)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救戒谕。

 

1.C 2.B 3.B 4. (1)马芳知道这里面有诈,带领一百骑兵迫近敌人埋伏的地方,将敌兵精锐分成三部分,按顺序攻击他们,敌军骑兵退避十里。 (2)马芳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赎救两个将领的罪行,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告诫训谕他。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本题中的“属”可以借助语境分析,也可以联系课内所学进行解答。 2.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B源自文章第四段,文章的表述是“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 4.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敌寇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成箭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身边侍候。马芳佯装为他所用,却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此感到惊奇,让他代理队长。数次抵御敌寇有功,应授官职,而他因为父亲贫困,接受全部赏赐来侍养父亲。 嘉靖二十九年秋天,敌寇侵犯怀柔、顺义。马芳驰马斩敌将,授职为阳和卫总旗。敌寇曾经侵犯威远,在盐场埋伏骁勇骑兵,而用二十骑兵挑战。马芳了解敌人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的地方,将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军队奋勇跳跃,敌军骑兵惊退十里。敌寇扎营在野马川,约定作战日期。马芳估计敌寇要逃遁,急忙趁机攻击,斩杀很多敌人。众人正要庆贺,马芳立刻鞭打坐骑说:“贼寇来了。”催促士兵扼守险要之地,而自己断后。不久,敌寇果然聚集冲来。马芳战斗得更加尽力,敌寇最终退去。多次升迁到指挥佥事,又因军功,越级提拔为都督佥事。不久,攻敌有功,晋升两级,担任右都督。不久因军功再提拔为左都督,被赏赐蟒袍。 三十六年,马芳改任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兵逼近界岭口,马芳和总兵官欧阳安歼敌数十人,俘获骁勇骑兵猛克兔等六人。敌寇不知道马芳在,马芳脱下铠甲给他们看,都惊恐地说:“这是马太师!”于是退去。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率十万骑兵入侵西路,马芳在马莲堡迎击他们。堡墙坍塌,众人请求堵上它,马芳不同意。众人又请求登上高台,马芳也不同意。马芳下令打开城堡四门,偃旗息鼓,寂静得就像没人一样。等到天黑,火光冲天,通宵鼓噪。马芳躺在床上,到中午也不起来,敌人骑兵窥探的人接连不断,没人能猜透他要干什么。第二天,马芳突然一跳而起,登上城头,指着敌人对众人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逃跑。”他率兵追击,大破敌军。 马芳有胆有智,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师捣毁敌巢,有时亲自督战,有时派副将督战。马芳家里养着健壮之人,得到他们效死力。他曾经命令三十人出塞外四百里,斩杀俘获很多敌人,敌寇非常震恐。 马芳出身士兵,十多年后成为大帅,身体受伤几十处,以少击多,没有不大胜的,威名震动边陲,是一时将帅之首。石州城被敌寇攻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被判死罪,马芳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来赎二将的罪,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告诫训谕他。后来田世威又任将领,对待马芳很刻薄,马芳不与他计较,知道这事的人都称赞马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 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丈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犹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试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 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都认为: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C.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 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番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查看答案

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便是一种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等待。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等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片段。有人说,在我们想做某些事而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等待;有人说,有些在

目前不适合做的事,我们要学会等待;有人说,等待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什么也不做;但也有人说,等待,只会让我们错过播种和收获的季节……

读了上面的话,你有什么思考?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资深少年宫崎骏

①在人们的眼里,72岁的宫崎骏有时孩子似的,会做出很多幼稚的事。

②网友历数出他诸多“长不大”的证据:比如不愿过马路,去到陌生的城市,他都会独自散步,而到了路口,他总是会选择右转;他会幼稚地对空屋子问好,如果有人问他在和谁说话,他会回答“家里人,他们一直都在呢”;据说每天工作之前,他会把一条长椅抬到工作室门前,放上“请随便坐”的小牌子,然后从窗子里偷看这椅子有什么人来坐;一把年纪的宫崎骏被爆料常在下班路上数公车,假如数不够一定的数量,他还会变得焦虑,“哎,今天怎么不够呢”;朋友死后都火化了,宫崎骏总觉得他还在医院里躺着,于是就去探望,先在重症监护室门口转悠,还怕自动门会夹到人家,特意开着半扇门……

③他曾多次向人讲述梦想要建造的庭院:“它的大门始终深锁。隔着生锈的铁栏,只能看到几乎要消失在茂密树丛间的石子路。究竟是谁住在这么大的宅院里呢?街道旁满眼留白且绵延不断的围墙内,有如一片原始森林般。我的脑袋全被这座宅院占据了。那里一定潜藏着一个大秘密……终于在某年夏天的星期日早上,我沿着电线杆翻过围墙,走进去一探究竟。荒废庭院里,到处是或躺或卧的石砌恐龙,莲花池里有长颈龙,三角龙在夏日茂密的杂草间倾听蝉儿鸣叫……唉,如果我有很多钱的话,一定要建造这种庭院。

④倾听着他的诉说,你是否和我一样,感觉一米之外,就是伸手可及的童年?

⑤宫崎骏的动画世界的主角永远是男孩女孩,大人们在那里消遁了。因为在宫崎骏看来,他们常常是孩子们忧郁的源头。

⑥宫崎骏的母亲温婉美丽,性格坚韧又知书达理。遗憾的是,宫崎骏6 岁的时候,母亲就罹患肺结核病倒了。医疗条件的限制,导致结核病菌侵入脊髓,连站立都很困难,从此便卧病在床。幼小的宫崎骏总是趴在病榻前求母亲背一背他,妈妈总是叹息一声。宫崎骏后来接受采访谈及儿时的这段经历依旧是历历在目,他抱怨自己从来没有被母亲背过,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之一。

⑦同样缺失的还有对父亲的正常感受。二战期间,宫崎骏的伯父经营一家飞机工厂,宫崎骏的父亲担任工厂主管。在宫崎骏眼中,父亲是一辈子都没说过像样话的人,“一个公开声明不想上战场,却又因为战争而致富的男人”,这让少年宫崎骏尤为自卑。更让他难堪的是,“父亲以前成天在女人堆里打滚,母亲去世后他还常把不光彩的事拿出来炫耀,甚至年过七十依然常去酒家寻欢”。

⑧于是,动画成了宫崎骏的甲壳,龟缩其中,幻想着温暖和挚爱的不期而至。

⑨他说,自己想做这样的长辈——“比方说,孙子一进到祖父的房间,就看到一大堆让人毛骨悚然的东西,虽然我警告他这满屋子的物件小孩子都不可以碰,但小孩子铁定要想尽办法去碰碰看。我就想变成这样的爷爷,好为孙子们制造惊奇。”

⑩72岁的宫崎骏有着12岁少年的血气。

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高雅得很,相反倒深知其品相通俗,“尽管通俗作品或有轻薄,但它必须有真情流露。观赏它的门槛又低又宽,进去的人不会受到阻拦,而其出口处要有极强的净化力,要在观众心里留有美好和温暖,决不可用低劣的情感或扭曲的事理来取代。”

他说自己一向不喜欢迪士尼的作品,因为“它的入口和出口都一样的低,低到轻蔑观众的程度”。

他对这世上的不义充满鄙视。20033月,《千与千寻》获颁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但执拗的宫崎骏却拒绝出席颁奖礼。他给《时代周刊》记者的回复是,“我不想参观一个肆意轰炸伊拉克的国家。”

这就是宫崎骏。每当你要淡忘他时,他却拿出让你惊诧的作品;每当众人王顾左右而言他时,他却直抒胸臆,字字如金。文人常无行,宫崎骏厘清了作为良知守护人的知识者与墨客、文人的色差,澄明间这也是我们更喜欢他的真正缘起。

选自201309 15 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注】宫崎骏(1941-)日本动画大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代表作有《千与千寻》《龙猫》《幽灵公主》《天空之城》《风之谷》等。

1.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宫崎骏为“少年”?

2.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于是,动画成了宫崎骏的甲壳,龟缩其中,幻想着温暖和挚爱的不期而至。

3.文章第⑨段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说宫崎骏“会做出很多幼稚的事”,虽然寥寥数笔,却简洁地勾勒出宫崎骏的性格特点,并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可谓四两拨千斤。

B.“一米之外,就是伸手可及的童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宫崎骏梦想中庭院的神秘感与吸引力,不仅超越了时间,使宫崎骏一生念念不忘,也能唤起其他人对童年的追忆。

C.成年人往往在宫崎骏动画中消遁,这与宫崎骏的成长经历有关:病弱的母亲与放纵的父亲令他未曾体会足够的关爱,因而颇感失望和遗憾,甚至多年以后都对此难以释怀。

D.宫崎骏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深入浅出,美好温暖,具有净化心灵的能力,而不容许有轻薄低劣的一面。迪士尼作品正是因为不符合上述标准而遭到宫崎骏的诟病。

E.人们记住并喜爱宫崎骏的真正缘起,不是他的动画作品,而是他正直敢言、有别于一般文人墨客的高尚品格;作者称他为“作为良知守护人的知识者”,赞赏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查看答案

补充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吾所以为此者,               。

(2)人生如梦,               。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6)               ,怎一个愁字了得!

(7)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清宫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