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      

 

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空,根据“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可以知道此处的意思是说,这样的阅读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第二空,根据“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可推知此处可以填写,他们的气质风度有很大不同;第三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可以填写,可以转变风气。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三处内容都可以借助前后的语境猜测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                                         

①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②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④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

⑤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⑥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

A①②⑥⑤④③

B.③②⑤④⑥①

C⑤③②④⑥①

D.④⑥②①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 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 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

D.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 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乔峰和乔布斯,都是英雄,一个出自金庸武侠小说,称得上是     ,一个在西方电子技术中引领时代潮流。

②他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三天三夜,这期间两次在身体不适治疗后又回到工作岗位,最终因     而病发,救治无效,不幸离世。

③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

A家喻户晓   心劳日拙   不以为意

B.路人皆知   心劳日拙   不以为然

C.路人皆知   心力交瘁   不以为然

D.家喻户晓   心力交瘁   不以为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大众对于李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界,他却是一个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称他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绝不是恭维之语。

初到美国,李济看到美国国会的卷宗里面记录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脑容量比较小,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李济很想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1920年夏,他进入哈佛大学,改学人类学。1922年12月,李济做了题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的报告,反响很大。罗素撰著《中国问题》时,大段引用了李济的观点。1923年5月,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之初,李济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教授社会学和人类学。南开时期,李济结识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相识不久,李济就指出他在昆明做过的人体测量有些数字是错的。丁文江很欣赏这位“直道而行”的小兄弟,热情地把他推荐给地质学界、古生物学界。

1923年8月25日,河南新郑有人挖井挖出文物,一位陆军师长追缴了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竟然出土了一批青铜重器。此事引来美、法、瑞典等国的考古学家纷纷前来“寻宝”。美国弗利尔艺术馆也组织了“中国考古发掘队”来华。1925年4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年轻的李济受聘为唯一讲师。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考古的“光荣”皆由外国专家享受,李济希望这样的局面不会继续很久。后来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来信,邀请哈弗博士李济加入美国考古队。李济回信提出: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在中国掘出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毕士博回信说:“我们绝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

1926年2月李济与地质学家袁复礼沿汾河流域进行旅行调查,他们在西阴村发现了一片布满史前陶片的地方。回到北京,他们决定对西阴村进行发掘。毕士博与清华校长曹云祥商定:考古团由李济主持,经费主要由弗利尔承担,文物暂由清华保管,今后交中国国立博物馆。1926年10月,李济率队来到山西省夏县西阴村,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持考古发掘。李济没有将整个遗址挖开,只选择一小块面积,采用“探方法”。处理探方时,他还首创了以“三点记载法”来表明文物的准确位置,发明了“层叠法”来逐件登记标本。这些田野科学考古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发掘过程,李济还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且带有平整的人工切割痕。这个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史前就家养蚕茧。

1928年8月,史语所代所长傅斯年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对殷墟进行调查,回京后,董作宾向傅斯年建议对殷墟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1929年年底,应史语所傅斯年邀请,李济任史言所考古组主任,自此他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掌门人”。

1929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河南安阳小屯遗址的试掘,发现了若干新的甲骨,但他的发掘不科学,李济直言“董君挖掘仍袭古董商陈法”。李济对违背科学的人向来不给情面。王国维说只有带款识的完整器物才有价值,他则告诫:原始材料,哪怕是残陶碎骨,都能显现真正的学术价值。李济接管殷墟发掘后,阴虚考古步入正轨。

1929年李济主持的第3次挖掘,出土了著名的“大龟四版”,龟版上刻满了殷商时代的贞卜文字。1935年梁思永主持的第11次挖掘,清理了10座大墓、1200多座小墓。大墓中有大量石器、玉饰、青铜器等,小墓中的埋葬躯体,呈俯身、仰身、屈身等不同姿势。显然,小墓是陪葬墓,大墓是殷商王陵。1936年6月,石璋如主持对殷墟的最后一次挖掘,收获至为重要:在小屯村一个地下贮藏坑里发现有字甲骨17096片,上面刻着殷商的历史原貌。至此,失落3300年的殷商王朝,天降般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发掘被迫终止。殷墟发掘,不仅发现了鲜活的历史,也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李济现场指导,培养了尹达、夏鼐、董作宾等一批考古专家。1948年底,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府决定将部分重要文物先行运往台湾。当时,很多人反对将文物迁到台湾。1949年,心里矛盾的李济最终选择了去台湾。他说:“文物在哪里,人在哪里。”但他的名字自此在大陆消失了半个世纪。

李济到台湾后,筹建了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系,培养了多名享誉世界的学者。他关心大陆的考古状况,敬佩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研究的成果。他潜心研究安阳,先后完成十几部专著。李济是位纯粹的学者,台湾当局要求学者在引用大陆书籍时必须加一个字“伪”字,他却坚持不加。1979年,这位对考古怀有赤诚之意且“直道而行”的李济离开人世。清点遗物时,未曾发现一件古董,一部珍本善本。

相关链接:

①李济(1896——1979)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摘编自“搜狐百科”)

②(曾经轰动世界的“北京人”化石及大批动物化石、石器于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下落不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父亲先后自费5次寻找“北京人”头骨而未果,他以头骨未回归祖国为终生憾事。(摘编自李光谟《被淡忘的中国考古学之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济受爱国之心的驱使,留美期间先后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进哈佛后改学人类学,对中国人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B.李济的人格是高尚的,连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都对他充满了敬意,回信支持他的坚持与在考古事业上的追求。

C.李济曾在山西主持了中国人第一次的考古发掘工作,他采用的“探方法”,继承了传统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

D.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挖掘期间,出土了刻满殷商时代贞卜文字和历史原貌的龟板,这也就意味着殷墟考古正式步入了正轨。

E.李济是个纯粹的学者。国民党将文物运往台湾,他因不能割舍文物而去了台湾;在台湾期间,仍然心系大陆的考古状况。

2.李济赢得考古学家的赞誉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有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李济在考古方面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为什么说李济做学问是“直道而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天职

许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魁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天职!”

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有删改)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第一句话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海尔曼不是普通医生。首段用“手术刀”形容海尔曼性格,生动形象,切合人物身份。

B.医生救死扶伤,看到伤员后,心里想的是尽快处理伤口。当海尔曼医生认出德国刑警队警官时,作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心情是平和的。

C.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D.“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E.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简短篇幅里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难能可贵。小说末段使情节更完整,主题更深化。

2.请结合全文简析小说标题“天职”的含义。

3.海尔曼医生给德国盖世太保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教堂才去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白外套?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4.海尔曼医生面对小偷、情敌和法西斯分子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除掉法西斯头目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