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吴小如 舒晋瑜 吴小如有三个嗜好,一是作诗,二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吴小如

舒晋瑜

吴小如有三个嗜好,一是作诗,二是看京戏,三是写字。这三个嗜好都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喜欢读书,最大的梦想是当作家。

吴小如年轻时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年轻气盛的吴小如不服气,当时就下决心:我非做好不可!父亲晚年的时候,再看吴小如作的诗,问他:“你看你的诗像谁?”吴小如说:“谁也不像。”父亲说:“不对,你的诗像我。”由此可见,吴小如先生受父亲的影响很大,而并不自觉。从“不够材料”,到得到父亲的认可,吴小如是下了功夫的。在他的印象中, “有兴趣就爱钻研,什么事都有成功的那一天。”这是吴小如的经验。

因为父母喜欢看戏,吴小如三四岁开始听唱片,五六岁便随家人外出看戏,十岁左右就常常偕弟弟同宾跑戏园子,十三四岁亦摹仿小报文风老气横秋写剧评。有一次中学作文,老师给吴小如的批语是:“文章颇像林语堂的‘论语’体,油腔滑调。”吴小如大吃一惊,从此大加收敛,力求横平竖直,再不敢故弄玄虚。

他一生钟爱讲坛。“尽管下了课疲乏得抬不起腿,吃不下饭,但只要走上讲坛,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把自己一得之愚贡献给他们,感活力顿增,浑不觉老之已至。”吴小如说,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杨宝森,都是在停止呼吸前不久才离开舞台的。他一生爱看戏,为这些艺术大师十分倾倒。从本心来说,只要自己干得动,决不轻易离开讲坛。

对于学生,吴小如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候没有把握,也会老老实实告诉提问者:“待我查查书再答复。”为了一个极细小的问题,他可以专门骑车上图书馆泡上半天,一旦有了结果,又会兴冲冲跑到提问者的宿舍详细作答。有一次一位女同学提了一个问题,吴先生在《后汉书》里找到了答案,刚吃过午饭就跑到学生宿舍里去找那位学生。由于正值午休,他只好把材料写下来贴在那位女生的房门上,才心安理得地回家休息。

吴小如的学生陈丹晨曾称吴先生是“乾嘉学术最后的守望者”。在古典文学领域,吴小如先生的研究通达广博,可以从《诗经》讲到梁启超;研究诗文,从先秦贯通于明清与近代。他的学术根基俟实于20世纪,在诗文考证、字义训诂方面,亦有大量为学界瞩目的成果,《读书丛札》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吴小如擅长书法,遍临名帖,已出版《吴小如手录宋词》《吴小如书法选》等,更多人称他为书法家。父亲在教吴小如学习书法时,就声明了两大前提,即“要学写字应先学做人”;“写字必先读书”。人,“宁可不会写字,也不要做一个俗不可耐的写字匠!”吴小如一生都奉此为准则。“书法最关键的是,功夫在书外。意思就是说,有两条,一是多念书;一是做人要好。这是最基本的。我父亲有一条,做学问首先是做人,人品要好。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到书法本身,只有一条,就是路子正,别学邪门歪道。古人讲横平竖直,写字,字得规范,写出来的字得规矩。”

吴小如先生被称为“学术警察”,是有原因的。他对学界不良现象毫不留情:校点古籍书谬误百出,某些编辑师心自用地乱改文稿,知名学者缺乏常识信口胡说,学界抄袭成风……更关键的是,他的批评方式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沈玉成就曾说吴先生批评不留情面:“连我这老学生都受不了,所以吴先生到处受挤兑碰钉子,一生坎坷。”

吴小如几十年的处境的确如此。他曾在文章中评价自己:“惟我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且每以直言嫉恶贾祸,不能认真做到动心忍性、以仁厚之心对待横逆之来侵。”在一份给北大百年校庆的题词中,他又重申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座右铭。他说:“我这人,一向就是主张表里如一,而且我做的事情都是光明磊落的,我对名利看得很淡。名利对我来说根本是身外之物。”“言寡尤,行寡悔”,是说做人说话要问心无愧,做出来的事情不至于做完后悔。但是吴先生也知道,人不可能一辈子不说错话不做错事。所以,他的主张是,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吴小如的一生,坦荡磊落,他说过的一次假话,是对他的父亲。吴玉如先生壮年时,双臂有力,可将幼时的同宝(小如)、同宾(少如)兄弟抱在手中同时抛向空中后再稳稳接住,小兄弟俩对此不以为惧,反而特别高兴,因而吴小如与其父掰手腕一辈子没有赢过。吴玉老临终时,年过花甲的吴小如为了博老人一笑,再次提出掰腕子,其时老先生手腕早已无力,吴小如装作再次输给老先生,意思是:您还是那么有劲。吴小如后来说:那是我平生说过的一次假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吴小如刚写诗时下功夫不够,意气用事,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后来他下了功夫,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B吴小如十三四岁摹仿小报老气横秋文风写剧评被老师批评,是因为他油腔滑调,模仿不到家,徒有形式,缺乏内涵深度。

C吴小如把父亲说的“学写字应先学做人和读书”、“宁可不会写字,也不要做一个俗不可耐的写字匠!”奉为准则,这告诉我们只要人品好了,书法慢慢就提高了.

D吴小如先生爱做“学术普察”,对不良文风、学风猛烈抨击,表现出一位学术守望者对我国文化的热爱和关切。

E吴小如深受家庭影响,做人真诚正直、淡泊名利,学向通达广博、刻苦钻研,虽然饱受委屈,却一生坦荡、光明磊落。

2.吴小如的书法得到认可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吴小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吴小如认为“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DE(B项,并非是选项所说“吴小如十三四岁摹仿小报老气横秋文风写剧评被老师批评”,文中是写作文。C项,“这告诉我们只要人品好了,书法慢慢就提高了”错误,文中是说“书法最关键的是,功夫在书外。) 2. ①谨遵父亲的教诲,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 ②博览群书 ③人品好,砥砺人格 3. ①不服输,爱钻研:他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后来下了功夫得到了父亲的认可;②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吴小如从中学作文老师的批语中学到了文风要横平竖直、实事求是。 ③奉献精神:一生钟爱讲坛,只要自己干得动,决不轻易离开; ④实事求是: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把握不轻易答复别人。 ⑤正直坦荡:毫不留情的批评学界不良现象; ⑥孝顺:说假话安慰父亲。 4.观点:我们做事要对待起自己的良心。理由: ①吴小如毫不留情地的批评学界不良现象,敢于说真话,正直坦荡,淡泊名利,是学术的守望者,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②吴小如在父亲晚年掰手腕时假意输给父亲,博老人一笑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是那么有劲,平生第一次说假话,体现了他对父亲的孝心。 ③当今,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为了金钱而道德沦丧,做有违自己本心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坚持正义,坚守本心,注重精神家园的维护和建设,做一个大写的规矩的无悔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综合考查传记的内容和技巧。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排查。B项,文中原句是说“十三四岁亦摹仿小报文风老气横秋写剧评。有一次中学作文,老师给吴小如的批语是:‘文章颇像林语堂的‘论语’体,油腔滑调。’”,并非是选项所说“吴小如十三四岁摹仿小报老气横秋文风写剧评被老师批评”,文中是写作文。C项,“这告诉我们只要人品好了,书法慢慢就提高了”错误,文中是说“书法最关键的是,功夫在书外。意思就是说,有两条,一是多念书;一是做人要好。这是最基本的”。回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先审清题干“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的要求,后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防止发生史实表述错误、分析感知不当等错误,在此基础上判断对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题干问的是“吴小如的书法得到认可的原因有哪些”。这类题目可以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按顺序归纳整理即可得到答案。应先到文中找到写吴小如书法的段落,然后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干问的是“吴小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首先应先找到吴小如的所做所为,然后再概括其品质;接着找作者和他人对吴小如的评价,再次进行概括。比如一开始他曾经被父亲认为“不是写诗的材料”,后来下了功夫得到了父亲的认可,这体现其爱钻研,不服输的特点。比如吴小如从中学作文老师的批语中学到了文风要横平竖直、实事求是,说明他虚心,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吴小如认为‘不管别人满意不满意,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侮的事情’”的看法。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提示考生答案需从全文考虑。解答此题,需要首先理解“首先自己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侮的事情”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就要通读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两句是:                     

(2)柳永《雨霖铃》中用动作细节刻画离别时的痛苦的两句是:                     

(3)苏轼的《定风波》中,“                   ”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漫漫人生,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4)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的情怀的诗句是:                     

(5)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6)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说不尽的思绪用“                      ”一笔代之。

(7)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舍人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的句子是:          

(8)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下面两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

平仲:银可

的别称,俗称白果。

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1.诗的颔联从特殊的角度表现了蜀道之高,其表现手法与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

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忠汉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

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园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2.下面各句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弱天下之民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⑤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A.①②  B.②④

C.⑤⑥  D④⑥

3.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忠汉率诸将阵于野

A.何以汝为见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4.辨析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全属使动用法的一组是   

两主

②而师焉

汉节牧羊

④单于其节

⑤毕礼而

⑥左右欲相如

⑦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牖绳枢之子

秦王恐其

A①③⑦  B.①⑤

C.④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祗候是职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元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谥号,谥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B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C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D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

黄培昭

①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

②中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

③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④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

⑤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

⑥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英国一味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

(摘自2015年08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英式教育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

B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不利于学生与社会的对接

C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不少科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D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性,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尴尬。

2.下列理解和实现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英式教育在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活动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它绝不是完全式“放养”

B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满脸严肃的大多是笑意盈盈的。

C中国的教育,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把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

D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天生好奇心的唤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英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如果直接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

B文章主要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

C作者认为中小学应大力加强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用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因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

D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英国的快乐教育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父子俩驾着一只小船行驶在海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像一片树叶一样上下颠簸。父亲吩咐儿子:快往船舱里灌水!结果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颠簸,而是稳稳前行。

材料二    某农村妇女丈夫去世了,拉扯几个孩子的重担全落在她肩上。她不能生病,也没有工夫生病,她要起早贪黑地干活。奇怪的是,她虽然劳累,却一直健康而充实地生活着。

负重的生命或许更健康,更有韧性,更有意义。请以“负重的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