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 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 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 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 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家。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

2.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

3.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

 

1.愚能胜智,弱能胜强。 2.“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 3.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以佛学史学入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这一题目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考生需要在文中找出关于段誉、石破天这两个人物的描写或介绍。通过对文中内容进行分析可知,这两个人物有着一种共性的特征,即他们在作品中都表现得很木讷,但他们又都在机缘巧合中获得了极高的武功。这样,就可以概括出两个人物虽愚却能胜智,虽弱却能胜强的典型特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根据介绍段誉、石破天的内容进行概括;另一方面,文段举段誉、石破天的例子,是为证明金庸的史学佛学见解在小说中的体现,因此,有关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能会融会在介绍金庸的史学佛学见解中,寻找这样的语句组织答案更有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这一题目要求对文中画线句中“不讲而讲”这一信息进行理解。通过分析可知,这句话是在分析金庸作品的作用及影响时说的,在分析“不讲而讲”时,就可以结合前后内容,明确“不讲”所指的是表达见解的方式和角度,“讲”所指的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思考。理解了这一点,便很容易得出答案了。可以用理解“愚而智,弱而强”的方法来理解“不讲而讲”,示“愚”不是真“愚”,在“愚”中显“智”;示“弱”不是真“弱”, 在貌似“弱”中胜“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作者对金庸的评价,在文中有很清楚的条理性,可以通过一些概括性的语句体现出来。开头,作者先对金庸以史学佛学自负这一点进行了评价,然后从其小说的成就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以史学佛学入小说进行深入探讨,将金庸的成就进行升华,明确其思想文化内涵。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关系,就可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答案。文段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金庸史学佛学水平的评价,二是对金庸小说创作水平的评价,三是对金庸以佛学史学入小说的评价,找出从这三方面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句即可概括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3)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出师表》)

(5)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6)纷纷暮雪下辕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五岭逶迤腾细浪,               。(《长征》)

(8)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9)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

 

查看答案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查看答案

下列与“秦时明月汉时关”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