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棱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给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此封信件,聆听我——这个已在母校历三载春秋、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心底最真挚的声音。 想来近几日中,您,一定也被那幢老教学楼拆迁与否的问题,困扰的有些焦头烂额吧?一方是毕业校友们高声疾呼要保留教学楼----这个他们当年曾驰骋青春、挥洒热血的场所;另一方是校园规划用地不足、老城区寸土寸金、维护修缮老教学楼还需物资人力的凝重现实。何去何从?真的没有万全之策么? 作为在这所中学里长养起的学子,我深切地理解学长学姐们之于母校的深情厚谊。每日迎着朝晖步入老教学楼,听闻书声琅琅;每夜沐着星辉走出老教学楼,回看灯火通明。窗明几净的教室,整洁有序的桌椅,鳞次栉比的班级,一草一木间仿佛都刻着我们花季雨季的分秒韶华。人生最美丽的年岁,记忆和故事,都留在了这里。 情之所系,需要物的承载。故而才有了“睹物思人”的掌故轶事。试想百十年后,旧友可能故去,自己亦会白头,而何处觅那翩翩少年时的芳华影踪?唯有旧日影像,方可慰藉相思。教学楼,便是这样一处去所。它让昨日重现;让耄耋老人,有了心的归途、梦的原乡。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中,这座老教学楼里,走出了一批批精英之人、栋梁之才。他们而今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他们与教学楼有着共同的情缘,才会在大厦将倾的关头,重回母校,奔走呼告,想要挽狂澜于既倒。也许,您会责怪他们不谙学校发展规划与校园用地不足的难处,但眼前的此情此景,是否也会让您想到一个甲子之前的北京城?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民族,期待着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于是乎,承载着数个王朝背影的诸多历史遗迹,仿佛是一张张横亘在创立与革新面前的多米诺骨牌,终被“前进”的话语裹挟,而纷纷倒下。城门不在,府邸不存,胡同颓败坍圮,宫墙化为废墟。老北平独一无二的街景风貌,敌不过发展与拆除的浪潮,并最终让位于而今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摩天大楼与水泥森林。 彼时爱国志士也曾声嘶力竭地呐喊,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在保留旧城、另造新城的权宜之法,却最终化为泡影。今人歆羡于莱茵河畔尚存着诸多旧迹,慨叹于它们为其各自的城市平添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风姿;今人看到布达佩斯双城的完好相容,过去与当下交相辉映;却寻不到四合院落、四方天井的一丝影踪。这是时代共有之世相,城市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传统与现代必然邂逅激烈的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仔细思量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的真谛。 历史总是如此,稍纵即逝,一经破碎,便不复昔日的圆满。建筑如此,何况还是诞生过许多知名人士、有纪念意义的古迹?善待历史的遗存,便是善待后人与明日。想来他年他月,那些走出去的孩子们,重归故里,若还能见到当年求学的楼宇,该会是何等的欣然与快乐吧? 然则学校要发展,新生要授课,新的校舍向哪里建?不若步近些年大学城之后尘。由政府牵头,科学规划片区功能,统一建造新兴学区,既不颠覆旧区容貌,又能带动新区发展。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愿校长能审慎思量我们的建议。愿触目皆是的拆除重建的悲剧,不要在我们的校园里上演。 此致 敬礼! 小林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明确收信人,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从作文试题后的“完成写作任务”这一要求看,这道作文题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明确收信人。收信人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知名作家,也可以是赞成“保留”者,或赞成“拆除”的人。二是适当对以上几种人的观点作对比分析。比如“保留”者想留住历史遗迹,其用心可以理解,但不符合社全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权衡之后亮出观点:历史与传统属于过去,为了将来,为了发展必须“拆除”,这也是顺应历史的需要。三是必须集中笔墨写好“为什么”。赞成也好,反对也好,必须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阐明问题。赞成“拆除”,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分析:1.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不破不立”,一味抱着历史旧帐,是形而上学的表现(这方面应着重阐述,事例也多)。2.“拆”与“留”并不矛盾。“新”与“旧”,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的“新”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变“旧”,必须割爰。必须辨证看问题。它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3.“新“和“旧”完全可以处理好,那如何处理“新”和“旧”的关系呢?可将对历史作出贡献的旧楼进行摄影,录像,制作模型等遗产留给后人。总之,赞成或反对都必须将理由讲透。此外,写作时还应当注重书信行款格式,写信人应按作文题要求署名,不可透露个人信息。囿于篇幅反对拆除的理由,恕不赘述。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思路点拨】这次的作文题,采用了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紧扣现实生活,要求学生就“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应“保留或拆除”表明自己的态度,并给校长、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阐述自己的看法。考生在审题上没有很大难度,可以围绕“校园旧教学楼该拆还是该留”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对让人怀旧的教学楼和学校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展开分析,学生可以调动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触与认知进行思考,应该说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可以发掘的内容也较多,能做到“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既涉及社会公共话题又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融合,既平稳又留有空间。面对这样的现实感强、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的材料,学生应通过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在真实的情境中做入情入理的分析,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首先,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输、否与泰、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数据的发展要遵循实践应用与理论升华相结合的科学路径。事实上,在大数据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大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和应用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基于这点,我们要建立并完善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A.理论的升华一定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即使不少大数据实践应用是在理论研究之前

B.虽然实践应用是先于理论研究,但是凝炼的理论升华是实现大数据社会价值的必须

C.因为理论指导实践是普遍的科学研究路径,所以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理论是很重要的

D.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厚此薄彼的做法是错误的发展路径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环境保护这场战役能否打好,会影响到“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这需要引起政府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B.湖北省气象台发出今年首个暴雨黄色预警,指出近日湖北和湘西部分地区将有大雨到暴雨,湘西局部大暴雨,提请有关地方注意防范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9 18 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上正式发布了三菱等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金额合计高达12354 亿。

D.江西卫视推出了全新文化竞技类节目《挑战文化名人》,该节目以四位来自民间的草根选手与一位文化名人比拼的新颖形式,吸引了不少观众关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       ,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②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当作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     ,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上予以遏制。

③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     ,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

A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B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C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D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假公济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