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 曹文轩 当限制在一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

曹文轩

当限制在一定结构中所进行的有条理、有层次、有主次等各种关系的理论建设完成后,我们可以说“这,便是一个体系。”“限制在一定的结构中”这几个字很重要,它意味着理论的完整性和观念之间的互涉性。不管有多少观念,它们都是在一个共同体内。结构可能是显性的,从理论展开的格式上就可以看出;也可能是隐性的,即表面上看来,这些理论是松散的,随便慨叹的,但在这些理论的深处沉着一种将它们勾结在一起的结构,使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观念也不能脱离和游弋于它的引力之外。

当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为完美的事物时,这个事物必定是在一定的结构之中的,或者说它是暗含着一种结构的。这个事物只要一失去联系,逸出结构之外,这个结构对它无约束能力,这个事物便不再是完美的。

体系者只有一个出发点(同时只有一个中心点,或一个终点)。由于庞大的理论是建设在一个点上的,那么在众多的观念中,则必然存在着母子关系(即若干观念是由于一个根本观念生殖出来的)。而非体系者没有用心去寻找一个点,而是分别在若干个点上进行理论阐述,结果是:观念众多,但观念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体系者与非体系者,在知识的占有、领会、掌握和生发上,处于两个等级。前者的知识已形成了一条线,而后者的知识只有无数个不接壤的点,虽然这些点也有许多是闪光的。当点未转化成线时,就意味着那个人在知识方面还很稚弱和生疏。有一两个闪光点,这并不难,难的是有一条线—— 一条结实而又飘逸灵活的线。但许多人发昏,常去贬低线者,而颂扬点者:“哦,思想家!”殊不知点与线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人们被星星点点的格言迷乱了。那些只有星星点点思想的思想家们甚至在短期内被人认为是超出创造着体系的思想家们之上的。

把若干观点放在逻辑关系的制约下,体系者的理论有着可贵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严密性。而非体系者由于观点之间缺乏派生、推演、呼应等关系,往往矛盾百出,到处可见漏洞。黑格尔等的体系一丝不苟、密不透风,自然无懈可击。他们的体系也许是反动的,但就体系本身而言,我们不可指望能以用它的矛戳它的盾的路数将其击毁。数学般的演绎,杜绝了这种可能性。体系的粉碎,不可能来自内部,而只能来自另一个体系。非体系者则必然常常陷于以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的尴尬处境之中,他们被粉碎,只需自己的力量就足矣。

体系的创造,并非都是自觉的。但一个思想完美者在进行学说的创造时,总会自然生发出体系,甚至连那些反体系的人都生发出了体系,如尼采。

没有创造体系的人,是不可能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位置的。他们曾经因为创造过一些颇有智慧的格言,一些大胆得让人心惊肉跳的口号,一些切中时弊的观点,一些很让人过瘾的俏皮话,也在短暂的时间中被人们注意过,但终因他们只是只言片语的玩闹,使人们对他们失去了耐心,或因人们终于觉察到他们在学识上与体系者不可匹敌,而被遗忘了。而那些创造了体系的思想家们、美学家们,却因为他们完整庄严的学说,被人们记住了。

体系有助于人类思维的严格训练。人类的一般思维有着种种毛病:浮光掠影、混乱、含糊、自相矛盾……因此,一般思维少有成效。创造了伟大思想和有伟大发现的人们,是在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之后出现的。体系正是这种严格训练的结果。

(节选自曹文轩《思维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5月版,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系意味着理论的完整性和观念之间的互涉性,不管其中有多少观念,任何一个观念也不能脱离和游弋于体系的引力之外。

B体系和非体系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理论建设存在着并列关系,后者的理论存在着母子关系。

C非体系者他们的思想中也有许多闪光点,但因为他们的知识只是无数个不接壤的点,也就意味着那个人的知识方面很稚弱和生疏,没有形成体系。

D非体系者的观点之间由于缺乏派生、推演、呼应等关系,所以他们必然常常陷于矛盾尴尬的境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你在进行知识的占有、领会、掌握和生发上无法让所拥有的知识形成一条线,那么你的理论无法形成体系。

B体系者的理论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能把若干观点放在逻辑关系的制约之下,具有非同一般的严密性,比如黑格尔的理论体系。

C思想完美者创造学说时都会自觉生成体系,他们比那些只创造一些格言的人更有影响。

D人的思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之后,可以产生出创造伟大思想和有伟大发现的人。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分别在很多知识点上进行阐述,观念很多,观念之间互相并列,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关系,则说明知识未形成体系。

B“一条结实而又飘逸灵活的线”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们的思想形成体系,理论之间 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

C体系的粉碎不可能来自体系的建立者,只能来自另一个没有建立体系的理论。

D创造过一些颇有智慧的格言、一些大胆得让人心惊肉跳的口号等的人,要想长久地被人们记住,就必须创造体系和完整庄严的学说。

 

1.B 2.C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中B张冠李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以偏概全。思想完美者创造学说时并非都是自觉的。原文倒数第三节中“体系的创造,并非都是自觉的。但一个思想完美者在进行学说的创造时,总会自然生发出体系,甚至连那些反体系的人都生发出了体系,如尼采。”可以推测。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一般以“下列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和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的方式提问,答题时要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以偏概全,就是对文章倒数第三节的曲解。 3.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曲解文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是“以偏概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棱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首先,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输、否与泰、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数据的发展要遵循实践应用与理论升华相结合的科学路径。事实上,在大数据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大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和应用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基于这点,我们要建立并完善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A.理论的升华一定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即使不少大数据实践应用是在理论研究之前

B.虽然实践应用是先于理论研究,但是凝炼的理论升华是实现大数据社会价值的必须

C.因为理论指导实践是普遍的科学研究路径,所以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理论是很重要的

D.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厚此薄彼的做法是错误的发展路径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环境保护这场战役能否打好,会影响到“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这需要引起政府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B.湖北省气象台发出今年首个暴雨黄色预警,指出近日湖北和湘西部分地区将有大雨到暴雨,湘西局部大暴雨,提请有关地方注意防范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9 18 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上正式发布了三菱等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金额合计高达12354 亿。

D.江西卫视推出了全新文化竞技类节目《挑战文化名人》,该节目以四位来自民间的草根选手与一位文化名人比拼的新颖形式,吸引了不少观众关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