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民国奇人刘文典 鲁先圣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民国奇人刘文典

鲁先圣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他的思想学问博大精深。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这话可以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才高八斗”论相媲美。当年的谢灵运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两人的高傲简直如出一辙啊!

先生最经典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期。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来安庆视察。蒋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不高兴地反问:“你就是蒋介石吗?”蒋介石命令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非常气愤,严厉指责刘文典没有尽到管束学生的责任。刘文典毫不退让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是军阀!”奋勇扑上来要打蒋介石。被拉开以后,蒋介石不得不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学运动。因此,因为新文学白话小说的成就驰名国内被聘任为教授的沈从文,遭到刘文典的公开侮辱和蔑视。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并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值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昆明遭日军空袭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从文也匆匆地跑,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幸亏年轻的沈从文很有涵养,不与他计较,假装没有听见地赶快躲开,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轻人的一顿拳脚的。

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决定将刘文典解聘。因为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原因是他喜欢抽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当地的朋友知道他的爱好,就邀请这位大学者去。他自作主张地一口应承,只跟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课程走了,而且乐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影响很坏,深为师生诟病。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语言学家王力为他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刘文典先生是数得着的一个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刘文典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得庄子,庄子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自己的恩师,半个是自己。这种说法既表现出刘文典的自负,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老师的尊敬。

B.安大闹学潮,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退让,破口大骂,甚至要与蒋介石动粗。从这一点来看,刘文典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C.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瞧不起白话文运动,将这种怨气自然就撒在写白话小说的沈从文身上,只不过沈从文涵养深厚,对此不大在意。

D.刘文典做事往往率性为之,为吸食上好鸦片,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这引起了闻一多的强烈不满,执意要解聘他。

E.本文摘取了刘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非同寻常的一些事迹,表现了他“荒唐怪诞”的性格特征。

2.刘文典“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举例分析。

3.文章的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情况?

4.对于刘文典的一些做法,闻一多非常不满,坚决主张不再聘用。你对闻一多先生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 ①做学问自视清高。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实在太少;研究古典文学,蔑视新文学运动。 ②面对强权有铁骨铮铮。安大学潮时与位高权重的蒋介石发生冲突,差点儿同他动粗。 ③授课不拘常规。讲课时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 3. ①谢灵运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狂妄自大,与刘文典的恃才傲物,品格相似; ②谢灵运的诗篇竞相抄录,其文学才能得到宋文帝的赏识,从侧面反衬出刘文典怀才不遇的孤高性情; ③作者以谢灵运与刘文典类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4.(示例一)不同意闻一多的做法。刘文典的“狂”是他精神上的独立,他不依附任何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是一种对权贵的蔑视,是一种对尊严的坚守。人人身上都可能有瑕疵,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要多看其积极的一面。 (示例二)同意闻一多的做法。刘文典的“狂”虽然有其真才实学、捍卫独立和尊严的一面,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不应因自身的嗜好而受人诟病。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传记内容的感知,从传主的人物精神、传记内容、写作特色等角度分析。A项 “另一个是自己的恩师”脱离原文,没有依据,后面“也体现出他对老师的尊敬”没有着落;B项 “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也是想当然,与原文不符;D项“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只是引起闻一多强烈不满的一个原因。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本中找出能表现刘文典“狂”的语段,然后根据相关区域,进行筛选并提炼性的归纳概括。例如,第二段“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表现了其在做学问方面自视清高的“狂”的个性;以此类推,从面对强权有铁骨铮铮的表现,从授课不拘常规等角度提炼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此题考查对传记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换一种问法就是作者介绍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文中有何作用。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在第2自然段,作者写到刘文典研究古典文学,尤其《庄子》,引用了他的“两个半庄子”的说法,同时拿谢灵运与之比较,自然从侧面反衬出刘文典怀才不遇的孤高性情和二人的性格特征的相似之处。丰富了文本内容,这种写作手法,能起到增强文本的可读性与趣味性的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与理解,从刘文典狂的性格表现及人物精神的角度,从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及纪律等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与理由。闻一多执意不再聘用刘文典,对于此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要联系文本,结合实际理解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2)《雨霖铃》(柳永)中的“                           ”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4)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借菊花表达自己因思念而消瘦的语句是:                      

(5)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6)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       ,……      ——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浪淘沙

越①

远水接天浮,渺渺扁舟。去时花雨送春愁。今日归来黄叶闹,又是深秋。

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片帆飞影下中流。载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鸥。

【注】

越,文才武略出众却沉浮于宦海。

1.请赏析“今日归来黄叶闹”中“闹”字的妙处。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恨”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崔玄伯见而                异:诧异

B.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       旨:心意

C.辽东公翟黑子世祖                宠:受宠

D.为为讳乎                        首:自首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B.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C.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D.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人崔玄伯赞叹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

B.高允为人明智、忠诚、富有远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高允援古论今,引用数据阐明危害,最后世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

(2)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它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的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于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 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满人神话中神岛(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的慨叹。

D.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3.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B.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C.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D.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了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看完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要求(1)文体要明确;(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