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判佐。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延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遂免死。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二千人论死。仁杰密疏曰: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毁自不能定。然此皆非本恶,诖①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囚出宁州,父老迎劳曰:狄使君活汝耶!因相与哭碑下。囚斋三日乃去。至流所,亦为立碑。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官不能足,更诏天下僧日施一钱助之。仁杰谏曰: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今边陲未宁,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后由是罢役。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

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

【注】①诖:连累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争辩对 辨对:辩解答对

B观过知仁  观过:观察过错

C张释之廷诤 廷诤:直言诤谏

D后由是罢役 罢役:停止工役

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能定

B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能定

C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能定

D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能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聪颖过人。他少时面对官吏的责备,坦然应对;入仕后更被时任黜陟使的阎立本称赞为沧海遗珠。

B狄仁杰敢于进言。他依据法理,引用史实,犯颜上谏,最终使皇帝免去误砍昭陵柏树的大臣死罪。

C狄仁杰公正仁厚。他在平定越王之乱后上密奏,请求对并非出于本心的叛乱人员从轻发落,最终使之免于处罚。

D狄仁杰忠君为国。武后拟造佛像,他从国家稳定的层面劝谏边陲未定,不宜大兴土木,武后采纳其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

2)囚出宁州,父老迎劳曰:狄使君活汝耶!因相与哭碑下。

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

 

1.C 2.D 3.C 4. (1)不久,狄仁杰升迁为大理丞,一年之中,判完了积压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之多,当时的人称颂他公平仁爱。 (2)囚徒被押解出宁州,父老乡亲迎接慰劳说:“狄使君使你们活着啊!”于是他们—起在碑下哭泣。 (3)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查知奸党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项“张释之廷诤”的“廷诤”根据语境“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以及后面内容可知,“直言诤谏”不合适,这是引用前人的事例,“廷”应该译为在朝廷,“廷诤”译为当庭诤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根据句意判断得出答案。句意:臣想有所陈奏,又似乎在替叛逆之人说理;不说,将连累陛下没有体恤之意,奏章写好了又毁掉了,我拿不定主意。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C项“最终使之免于处罚”错,原文为“有诏悉谪戍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大理丞”保留,“狱”译为案件,“平恕”译为公平仁爱。第二句中固定地名、人名保留“宁州”“ 狄使君”,“迎劳”译为迎接慰劳,“活”使动用法,译为使……活下来。第三句中固定人名保留“张衡”,“下车”译为上任,“阴”译为暗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参考】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氏。小时候,门人中有被杀害的,官吏前来盘问,众门人辩解答对,仁杰仍然读书,官吏责备他,他回答说:“ 正在书卷中与圣贤对话,哪有空闲与俗吏说话呢?”后考中明经,升调做汴州判佐。受到官吏的诬告,黜陟使阎立本召见并讯问他,对他的才能感到诧异,说:“圣人仲尼称观过知仁,你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不久,狄仁杰升迁为大理丞,一年之中,判完了积压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之多,当时的人称颂他公平仁爱。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由于用斧误砍昭陵的柏树,按律定罪应当免死,唐高宗却下诏书要杀他们。仁杰上奏章申述他们不应当论死,高宗发怒说:“这是使我背不孝子孙的罪名,一定要杀。”仁杰说:“西汉有偷盗高庙玉环之人,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在朝廷直言规劝说:‘假如盗取了长陵一把土,将如何按律加其罪?’于是罪只杀一人,陛下的法律,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的,罪不至于死而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现在误砍一株柏树,就杀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当时越王的 军队被打败,剩下党羽二千多人论罪当死。仁杰上密奏说:“臣想有所陈奏,又似乎在替叛逆之人说理;不说,将连累陛下没有体恤之意,奏章写好了又毁掉了,我拿不定主意。这些人都不是本意要作乱,而是被胁迫、连累成这样的。”诏令下,全都被贬到边疆戍卫。他们被押解出宁州时,父老乡亲迎接慰劳他们说:“狄使君使你们活着啊!”于是他们―起在碑下哭拉。这些囚徒斋戒三日后才离开宁州,到了被流放的处所,又为狄仁杰立碑。武后将要营造佛像大菩萨,计算花费要数百万,官府库存不够,就诏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钱相助。仁杰规劝说:“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材料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出自老百姓的土地。不损害百姓,将从哪里求得?现在边境未得安宁,适宜于放宽征发镇守的徭役,省免不急需办的事务。”武后因此就中止了这次工役。狄仁杰圣历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文昌右相,谥号为“文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宋、司马、公孙等;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陶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商、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由少数民族汉化而来的姓等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西汉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如朱熹,字元晦。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这一传统文化,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1.下列对有关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认为,姓氏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它是用以区分若干氏族和支族的符号。

B姓氏来源十分复杂。有的姓氏体现了母系社会对女性、某种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的崇拜。

C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说明姓氏在夏商周时代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D姓氏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同时,姓氏也成为人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不断增加和流动,为代表氏族分支的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B.夏商周时代的由统治者赐封而成,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说明已经成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

C.中国人起名,体现了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杨雄”“班超就刻有时代的烙印。

D西汉时,人们多起单名;魏晋时,复名又兴盛起来。这是当时统治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下可以有多个可以理解为的分支,可见的产生比要晚一些。

B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严格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是对人性的扼杀,是不合理的。

C.按照古代姓氏的命制来看,孟姜女并不是指姓的女子,而是指姓人家的大女儿。

D姓氏是公共的,有着区分血缘关系的社会意义;而名字氏个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风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请把下面鲁迅先生小说《祝福》中的句子改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字词,不得改变原意),并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袭家大院坐落在庄北首的东西大街上,进大门左转,是一座砖雕和垂花木雕形成的角门,                                                      。由此可见当年东家颇有心计,因榆木梁含有“余粮”之意。

①昂首看,房顶檩上嵌着做工精细的方形木片,梁为榆木,粗壮结实

②门前,厦檐下浮雕龙凤栩栩如生,窗棂上刻鸟描梅活灵活现,精工巧艺令现代人感叹

③由此迈进第一重四合院

④观看东西,各有两根立柱顶梁夹间

⑤东、西、南房错落有致,五层台阶衬托起五间高大明亮的北屋

⑥推门进屋,迎面是两根木立柱组成的屏风,据说,屏风上面悬挂的是治家格言与袭家祖训

A.⑤⑥④③①②

B.③⑤②⑥④①

C.⑤④②⑥③①

D.③④⑤②⑥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