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

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      

②他们两人素未谋面,还要请你       一下,让他们彼此熟悉熟悉。

③根治“豆腐渣”工程,       要严格质量管理,       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徘徊    引见    不仅/还

B.徜徉    引荐    不仅/还

C.徜徉  引见   既/又

D.徘徊    引荐   既/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徜徉:有悠闲之意味,与语境不合;“引见”是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是推荐;此句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做这类题目,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之夜中写

注释:刘和珍,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1926318日遇害,年仅24岁。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对未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4)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惠安女子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1.《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撷取诗中的意象,描述诗中所表现的情景。

意象:                              

情景:                              

2.有人说,诗的最后一句“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揭示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

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

②嘿:同“默”。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    目:瞪视

B.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之:到、往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2.文中划线句子“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0310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10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翌年5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19704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

1986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19929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11206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20011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20023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1.下列对“863计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促成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B.这是在邓小平批准的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基础上制定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C.这是19929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的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19863月启动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19575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坚定地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于是,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

B195710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有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国度的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C.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D199911206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到200212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3.根据原文内容和结构,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B.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首尾圆合型结构。

C.“飞向太空的航程”既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也喻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一探索过程。

D.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1999年“神州”一号发射并成功返回仅仅经历了7年,但从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却经历了33年,就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经济实力有限而尘封了中国的飞天梦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