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自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答B给1分,答E给1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 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 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 3. 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 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集体; 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 4. 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 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 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 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传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项“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恰当,文中说“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C项“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错误,文中说“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D项“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错误,文中说“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等多方面,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等。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题干内容,在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如A项中的“不合文意”。 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概括能力。作为一道局部文意的概括题,答题时,要找出答题区间,然后结合着“巅峰对决”在文本中的含义,提取出关键词语,概括作答即可。例如,第一和第二段开头,注意关键词“科学巨人”“背后是”“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被析因并参与进来”。“巅峰对决”是指最高级别之间的较量,这主要从对决双方的身份地位、争论内容以及影响力等角度分析。辩论的爱因斯坦和玻尔都堪称当时物理学界的巨人;他们的辩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之间的较量;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他们的辩论吸引并参与进来。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的原因”。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3.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可从文中找到与玻尔的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从团队的领导、骨干成员和团队精神概括作答,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关键词语“玻尔周围聚集许多物理学家”“研究风格”“学术精神”。哥本哈根学派有着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引领学术导向的领导,有着异常活跃且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团队,并且有着富有激情与活力、不断进去的学术精神。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方法点拨(一)览全文:抓关键在迅速阅读文本的同时要整体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如人物 的思想、主张、个性及相关事件。善于利用标题、首尾段(句)、 过渡句、主旨句、中心句、评议句、关联词等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二)审题干:划区域 根据题干信息,弄懂要考什么,并据此明确信息筛选的标准,划定相关文段区域。(三)去枝叶:定答案在所划定的文段区间,根据题干设问方式(特别注意有无隐性要求),对语句信息进行处理,删繁就简,去其枝叶,或提取重组,或合并转述,最终定出合乎题干要求的答案。 4.此题考查探究传主人格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先答出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的具体表现,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此题注意文章的大致结构,开始主要是和爱因斯坦的争论,主要体现胸怀,中间是形成“哥本哈根”学派,对青年的帮助,末尾主要是营救受迫害的人,注意“相关链接”部分,体现赤子之心。由此可从积极追求真理,积极为祖国丹麦工作,积极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有革新的勇气,设法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等方面作答。要注意结合文本材料和链接2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3)《醉花阴》中                                                         一句,词人以菊花喻人,刻画出一个因思念而憔悴的少妇形象。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后庭花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①,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②,落花吹遍。

注:

①湘管:毛笔。

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1.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

2.这首词的情感复杂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追赠工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B.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C.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都是对其功绩或品德的表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但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他特别感兴趣,开始学习《左传》,一年后,通读诸史。

B.刘知几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豪士》。

C.刘知几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质疑《孝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

D.刘知几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熟语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强调的是“先”的优势;然而熟语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强调的是的优势。

一“先”一“,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默写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视五人之死,                  

顾吾念之,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