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新年康乃馨 金光 说实在话,这样的天气她坐在这儿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新年康乃馨

金光

说实在话,这样的天气她坐在这儿很委屈。可委屈有什么用啊,生活就是这样艰辛。只有这样坐着,每天看着一个个人从车站走出了,站在她面前拨打电话,然后付费,她才能有收入。

她只有17岁,这个年龄应该上高中。可不行,她得坐守这个讨厌的电话亭。自从她爸爸出了车祸,她守在这儿已经三年多了。她想,她还得继续守下去。守到什么时候,鬼知道。

现在是除夕夜,远处要已有爆竹在响了,透过铁皮房的窗口往外望去,能看到天空中不时升起的礼花。铁皮房里冷极了,她冻得瑟瑟发抖,不停地两手搓着,哈着气温暖有点儿僵硬的双手,但这几乎没什么作用。

她的世界就是这两个平方米,一天到晚看着人来人往,每张面孔她都陌生,偶尔会有一个人在她面前停留一下,拿起放在窗口的电话拨打,然后问多少钱,她就看看计价器上显示的时间,说出准确的价格。对面的人匆匆付账,没有人多看她一眼。

母亲下岗了,弟弟要上学。母亲就把她爸爸生前经营的电话亭交给了她,自己到菜市场卖菜。在这儿,没有人肯向她说一句多余的话。她还兼营着一些畅销杂志,没事的时候总爱低着头翻看。她从来都是轻轻地仔细翻动着,怕把杂志翻旧了卖不出去。杂志看起来很新,可哪一个角落都有她的目光。但这会儿和往常可不一样,她异常孤单,听着远处不时响起的爆竹声,她多想锁了铁皮房回家啊。可她不能,后面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趟向东或向西的火车经过,说不定会有一些下车的人要来打电话,她得这样待着,直到最后一趟车驶过。

一对恋人从她面前走过,那女的一袭长发,紧紧地依偎在男的胸前,留下长长的影子慢慢地晃动着。她起先看的是那对恋人,等他们从她的窗口走过,她便盯着那影子看,直到影子完全从她的视线里消失,她又转回目光,搓着手,看远处不时升腾的礼花。

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电话里传来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声音:“朋友们,再过五分钟,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期待这一美好的时刻吧!”电话里,妈妈说的什么她一点儿也没听到。

“您好,打一个电话好吗?”突然,一张微笑的脸出现在窗口,是一个穿着大衣的小伙子。她一愣神,立刻笑着点了点头。她想,今天是除夕夜,很多人从外地匆匆往家里赶。她故意把脸侧向一边,不去听他的声音。

电话很快打完了,小伙子放下电话,依然微笑看着她:“冷吗?”

“不冷。”她也笑笑,望着那张笑脸。

“我不信,肯定冷。”他调皮地说着,然后掏出钱包,拿出一张百元纸币递给了她。

“对、对不起,找不开。”她的确没有那么多的零钱找他,她有点儿抱歉。

小伙子头一抬,指着她身后的杂志说:“那我买你一本杂志吧,这样总能找开了。”

“那也找不开。”小伙子有点儿为难了,踌躇了一会儿,毫无办法。

她说:“你走吧,不收你钱了。”

小伙子不好意思了:“那怎么行啊?”

“咋不行,你快回家吧,家里人等着你呢。”

小伙子沉默了一会儿,只好向她点了点头,离开了。

她重新把计价器归了零,正要抬头眺望远处的礼花,忽然看见刚才小伙子递过来的那百元钞票躺在电话机旁边。她一愣,立刻拿起钱,门一关追了出去。幸好,小伙子还没有走远,她一喊,他停了下来。

“钱忘记了!”她走上前递给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小伙子接过钱,反复在双手中递换着。“不为什么,这是你的钱呀。”她淡淡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了。小伙子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消失在车站广场......

早晨,阳光洒满了车站广场。她在爆竹声中醒来,这才意识到是新年了。她打开那扇冰冷的铁皮房门,向外张望,忽然愣在了那儿:门前站着一位邮差,正要举手敲她的铁皮门。那邮差手里捧着一束正在怒放的康乃馨,递给她,然后拿出一张签单让她签字。她懵懂地签了字,邮差转身就走。她喊住了邮差:“谁送的?”邮差指着花儿说:“他没留名字。”她便去看那束花儿,发现花丛中有一张小卡片:“但愿新年花盛开。”落款是“昨夜归人”。她的头“嗡”的一声,眼泪突然顺脸而下。

这是她真正的新年,有人知道了她的存在。这时,一位老者走过来,拿起电话。打完了,问道:“姑娘,多少钱?”

“免费。”她高兴地回答,“今天是新年。”说完,看了一眼面前的老人,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父亲车祸去世,母亲下岗,弟弟要上学,为了分担家庭的压力,三年前“她”便开始守着电话亭,今年过年也得守,为此“她”感到很委屈。

B电话亭一天到晚人来人往,除偶尔有人拨打电话外,却没有人多看“她”一眼,肯向“她”说一句多余的话,这里折射出当下人际关系的冷漠。

C小说写一对恋人从“她”面前走过,“她”痴痴地盯着那对恋人看,直到他们的影子完全从“她”视线里消失,这里写出来少女内心对爱的渴望。

D小说多次描写除夕夜远处的爆竹声和升腾的礼花,与“她”坐守的狭小的、冰冷的铁皮房形成了鲜明反差,衬托出人物境遇凄凉孤单、精神空虚。

E小说写“她”新年早晨惊喜地收到一束怒放的康乃馨和一张温馨的小卡片,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突转,这一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小说在刻画“她”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新年康乃馨”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4.“她”坐守电话亭三年多,小说只截取新年这个时间点来讲述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E,A,C 2. ①懂事明理。虽然只有17岁,却为了支撑家庭,苦守电话亭三年多。 ②诚实本分。发现小伙子好意落下的一百元钱,她立刻追出去奉还。 ③善良大方。为了让小伙子尽早回家,让老人新年快乐,她不收话费。 3. ①小伙子在新年第一天通过邮差给“她”送去一束康乃馨,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尊敬和祝福。 ②“她”收到了康乃馨,感受到了新年的温暖,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③新年康乃馨的情节,寄寓了作者对弱势群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关爱传递的期盼。 4. ①从微型小说特征上看,聚焦“新年”这一瞬间讲述“她”三年多的故事,可以使叙述更紧凑; ②从情节处理上看,正是年关,“她”的处境才有可能引发他人关注,从而出现情节陡然转变,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 ③从人物刻画上看,新年环境中“她”内心更为敏感,截取新年时间点有助于发掘与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 ④从思想内涵上看,选择新年切入现实,艺术地再现社会弱势群体真实生活,有助于读者窥斑见豹、见微知著,深化对人生和社会感悟。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内容、情感、情节结构、表现手法、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答。B项“折射出当下人际关系冷漠”太过严重;C项“内心对爱的渴望”不完整;D项“精神空虚”错。所以选EA。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从选项可看出,本题分别从小说的内容、情节、表现手法、人物形象、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考查考生对小说的感知与理解能力。而在诸多考查知识点中,最容易让考生迷惑,判断失误的当属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只有对小说全面理解并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再对选项加以仔细分析才不至出错。例如选项B夸大其词,选项D对文章主旨理解错误。 2.此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她”在文中的言行举止等描写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作答。例如,“虽然只有17岁,却为了支撑家庭,苦守电话亭三年多。”刻画出了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形象。“发现小伙子好意落下的一百元钱,她立刻追出去奉还。”表现出了她的诚实本分的形象。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3.此题考查“新年康乃馨”蕴含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在理解小说主旨的基础上,结合着小说中人物形象,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探究作答。康乃馨本来具有康乃馨,大部分代表了爱,魅力和尊敬之情,红色康乃馨代表了爱和关怀。根据这些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优秀的作者,有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写一些语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探究语句的丰富意蕴,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句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的角度思考其蕴含的丰富意蕴。例如本题要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探究“新年康乃馨”的含义。 4.此题考查探究小说情节设置安排的意图的探究能力。“她”坐守电话亭三年多,小说只截取新年这个时间点来讲述故事,显然这个情节更能表现出人物形象、更能突出小说主题,因此答题时,应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小说情节设置的妙处:1.与其他情节关系的作用(视情节位置而定)2.表现人物性格的情节:情节安排的效果:巧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设置悬念、引发兴趣等。对人物性格及主题起作用的两方面:交代前文某情节内容 与其他情节进行对比,表现人物某种性格。答题格式:情节内容+性格内容。3情节在表现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一般为点明,突显,深化主题。格式:情节内容+主题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词中的“                  ?”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2)《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一词中,诗人用快要西沉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声声哀鸣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释】

赊,遥远。

槎(chá),木筏。

1.请简要分析首联“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的作用。

2.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

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2)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日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值得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给予特别关注。

在古代社会的早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最根本、最重要的主题;中古以后,传统节日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才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和特定民俗活动的时日。它们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节日就是时间历程的重要节点,它的形成当然是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的事。古人最早产生的时间观念是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由此,开始分为寒暑两季,接着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记载了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全部是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古人认识到这些日子是天象气候转变的关键节点,以为这些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施行巫术、占卜,祭拜日月星辰、五谷诸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健康平安等。每年如此,便形成了在特定时日周期性重复的民俗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节日。月亮的晦朔圆缺之日也让古人感到神秘并加以崇拜,也会产生萌芽状态的节日。这些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源于古人在特定时日用以解释、控制自然进程的超自然力崇拜。所以说,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确定节气之后,又有了年月日的划分,便形成了历法。

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有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故传统节日的保护,有利于保持和有效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已不仅仅是汉族的节日,也成为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如春节已成为我国境内四十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同时,少数民族的节日数量众多,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维护中华文化一体化格局中的各民族文化多样化;其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可被吸收到汉族的节日传统中来。

包括节日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是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文化。在同一个日子过同样的节日,使我们体会到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在异文化环境,一个族群同样的节日习俗就更成为文化认同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认同往往比政治的认同更为牢固、更为持久。这样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把他们凝聚在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社群之内。

(节选自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节日,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它具备一些特殊性。

B.进入到中古时期以后,传统节日中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逐渐取代了古代社会早期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容。

C.中国传统节日大都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

D.古人根据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的这一最早的时间观念开始分为寒暑两季,后来又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形成都是在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大都经历了各自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B.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这与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适应自然的过程有关。

C.传统节日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因而保护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D.本是汉族节日的春节,已成为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它和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例如“雨水”代表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B.古人以为节气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用巫术、占卜等方式祈求神灵保佑,这体现了古人认识上的局限性。

C.我们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中华文化就能够形成一体化和多样化格局。

D.人们处于本土的文化环境中时,体会到的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的感觉往往不如在异文化环境的时候更明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76岁开始绘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术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三个人说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