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宣传我国互联网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发行的一枚《网络生活》邮票的主...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宣传我国互联网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发行的一枚《网络生活》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构图要素:

寓意:

 

构图要素:该图标涵盖了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各种方式,其中包括声音、图片、视频、文字(输入法)等,寓意:网络使人与人之间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能够即时讯息交流。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考查的是图形的构图要素和寓意。直观地看该图标涵盖了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各种方式,其中包括声音、图片、视频、文字(输入法)等。结题干中“中国邮政为宣传我国互联网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发行的一枚《网络生活》邮票的主体图形”不难发现图案的寓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对于图形(主旨)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艺复兴是一个文化奇迹。在那个年代,①,还有我们伟大的伽利略等物理学家,还有弗兰西斯·培根等哲学家。伽利略开创了实验验证真理的先河,而培根子则是宣扬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人。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因为他就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一样,创立一派学说并广收信徒。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于是,③,人们就不断用实验物理的方法去探究新的知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晚清那个思想大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做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6111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徐佩余将十万元捐助款交给病床上的钟花女士,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钟花女士的康复治疗的费用。

B.经过3个月的公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最近正式批准了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

C.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乘客和司机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

③这支开发团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他们立志在有生之年开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超级计算机。

④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⑤金庸就是倚马可待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⑥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疾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相关链接:

①2015年12月7日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上,屠呦呦在演讲辞中说道:“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②2015年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说道:“上世纪60年代,根除疟疾的努力以失败告终,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当时,屠呦呦转而求助于中医药学,以应对抗疟疾新疗法的挑战……然而,实验结果并不一致,所以,屠呦呦又重新翻看了古中医书籍,并发现了线索……”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鸣叫,吃着青草,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C.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D.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一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本,概括分析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