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曾参政书 苏辙 辙闻之:士不更变不可与图远。新胜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上曾参政书

苏辙

辙闻之:士不更变不可与图远。新胜之家,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昔者辙读《书》至《秦誓》而得之,曰:“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夫昔之为此言者,盖亦已知之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此三人者,秦之豪俊有决之士。而百里奚、蹇叔子,此秦之所谓老耄而不武者也。穆公欲袭郑,孟明以为可,而蹇叔以为不可,则蹇叔之说无乃远于事情而近于怯哉?然而要其成败得失之终而责其思虑之长短,则蹇叔不可谓迂,而孟明不可谓是也。

嗟夫!穆公至此而后知蹇叔之非庸人欤!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天下之事者,亦何以其他技为哉!温良博爱而能容天下之士,斯可矣。往者辙之东游,而明公适为京兆。当此之时,明公之声上震于朝廷,而下慑于闾里,行道之人为之不敢妄视,盗贼屏息而不作,可谓才有余矣。

辙,西蜀之匹夫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而辙也,复不自度量而言当世之事,亦不敢为莽卤不详之说。窃独悲古者深言之人,遭时之不祥,一有所触,而其言不复见录于世。方今群公在朝,以君子长者自处,而优容天下彦圣有技之士,士之有言者,可以安意肆志而无患,然后知士之生于今者之为幸;而辙亦幸者之一人也。素所为文,家贫不能尽致,有《历代论》十二篇,上自三王而下至于五代,治乱兴衰之际可以概见,于此观其略可也。

(摘自《栾城集》,有删改)

【注】彦圣:善美明达,亦指善美明达之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番番良士                          番番:头发花白的样子

B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天下之事者    宰:宰割

C盗贼屏息而不作                    屏息:敛迹、消失      

D西蜀之匹夫                        匹夫:平民百姓

2.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B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C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D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3.下列读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上书曾参政,在赞扬讴歌对方的基础上谈及自己的志向,目的是希望曾参政能够举荐自己。

B作者举蹇叔和孟明视等人的事例是为了阐明不掩遮敢于直言进谏对朝廷的重要性。

C虽然作者生于这个可以直言的时代,但他谈论朝政,依然是不自量力的。

D作者认为主政之臣应该温和善良博爱,善于发现人才,能够宽容、善待天下有才之士。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胜之家,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

(2)窃独悲古者深言之人,遭时之不祥,一有所触,而其言不复见录于世。

 

1.B 2.C 3.C 4. (1)刚刚兴盛的家庭,只知道得到却没想过会失去,只想安身却没有预见到灭亡,刚开始时固然值得喜悦,但终究不能维持长久。(胜、丧、始各1分,大意2分) (2)私下我一个人为古代直言不讳的人悲叹,遇到不好的时代,他们的言论不被世人记录。(悲、时之不祥,定语后置;见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宰天下之事者”中的“宰”如解释为“宰割”,就与语境不符“嗟夫!穆公至此而后知蹇叔之非庸人欤!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宰天下之事者,亦何以其他技为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唉!秦穆公直到这以后才知道蹇叔并非庸人啊!如今高居百官之上而主持天下之事的人,又凭什么去发挥其他人的才能呢?故“宰”应解释为“主持”。也可以根据“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联想到“主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的B项,可以根据“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联想到“主宰”。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这句话的大意是:以前偶然凭科举考中进士得到官职和俸禄,现在将要到崤山、渑池一带做官,闲时在家,无所事事,听闻天子要举荐直言进谏的人,而世上的君子认为山林郊野之人,不知道朝廷的忌讳,进谏时能够直言不讳无所隐瞒,所以能够应诏。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往年”“进士”“一命之爵”“崤黾之间”“天子”“直言之士”“世之君子”“山林朴野之人”“朝廷”,“今”“而”“故”是典型的句首停顿标志,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往年”“进士”“一命之爵”“崤黾之间”“天子”“直言之士”“世之君子”“山林朴野之人”“朝廷”,“今”“而”“故”也是典型的句首停顿标志。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C项,“但他谈论朝政,依然是不自量力的”说法有误,原文最后一段段说,“方今群公在朝,以君子长者自处,而优容天下彦圣有技之士,士之有言者,可以安意肆志而无患,然后知士之生于今者之为幸;而辙亦幸者之一人也”,“不自量力”,可见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4.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胜”,兴盛;“丧”,失去;“始”,刚开始。第二句中,“悲”,为……悲叹;“时之不祥”,定语后置,“不祥之时”;“见”,表被动。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窃”“古者”。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我听过这样的道理:士大夫不改变自己,就不可和他图谋大事。刚刚兴盛的家庭,只知道得到却没想过会失去,只想安身却没有预见到灭亡,刚开始时固然值得喜悦,但终究不能维持长久,以前读书读到《秦誓》就知道这个道理了,说:“满头白发的忠良之士,尽管体力不如人,我还是希望有这种人,雄赳赳的勇夫,即使射箭驾车都熟练,我还是不愿要这种人。” 以前说这话的人,大概已经知晓这个道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这三个人,是秦国才智杰出有决断的人;而百里奚、蹇叔,这是秦国人所说的老迈而没有武力的人。秦穆公想要袭击郑国,孟明视认为可以,而蹇叔认为不可以,那么蹇叔这种说法恐怕是远离大事而近乎怯懦(的举动)吧?然而比较其成败得失,并且诘问其思虑的长短,那么蹇叔不可说是迂腐,而孟明视不可说是对的。 唉!秦穆公直到这以后才知道蹇叔并非庸人啊!如今高居百官之上而主持天下之事的人,又凭什么去发挥其他人的才能呢?温和善良博爱而能够容纳天下之士就够了。以前我向东游学,而您恰逢担任京兆尹,那时,您的声望向上能声闻朝廷,向下能震慑民间,行路之人因此不敢直视,盗贼敛迹而不再作乱,可以说是才华横溢。 我是西蜀一个普通的百姓,以前偶然凭科举考中进士得到官职和俸禄,现在将要到崤山、渑池一带做官,闲时在家,无所事事,听闻天子要举荐直言进谏的人,而世上的君子认为山林郊野之人,不知道朝廷的忌讳,进谏时能够直言不讳无所隐瞒,所以能够应诏。而我虽然自不量力地谈论当今天下之事,但也不敢有鲁莽不祥的言论。私下我为古代言论无所顾忌之人悲叹,遇到不好的时代,他们的言论便不再被世人记录。现如今群公主持朝政,以君子长者之风处事,能够宽容善待天下善美明达、有才能的人士,想要进言的士人可以放心、尽情地建言而没有忧患,这样之后就知道士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运的事,而我也是幸运者其中一人。平日所著文章,因家贫不能尽情表达,只存有十二篇《历代论》,上自三王,下至五代,朝廷安定动乱,兴盛衰败之遭际可以从中大略看到,在书中看到大概是可以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酒精与其他大多数兴奋剂或抑制剂有很大不同。比如咖啡因、可卡因,它们都是大分子物质,拥有特定结构,可以通过干扰特定的神经传递功能而起作用。而酒精是小分子物质,它能溶入脂,因此它可以很容易地透过细胞膜,到达人体任何部位。酒精并不针对特定的神经介质位点起作用,而是广泛地干扰了人体神经传导系统,针对不同的神经联结与介导起不同的作用。

酒精浓度不同,针对不同的神经介质体系与大脑功能区域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就出现了先兴奋后抑制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人,因为身体的先天及后天差异,对酒精的兴奋与抑制作用有不同的反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对酒精有不同的反应。

醉酒,医学上称为急性酒精中毒。醉酒之后人会产生各种不适反应。轻者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重者呼吸无力,意识丧失,甚至昏迷死亡。

为了避免醉酒带来不适或失态,一个最常见的回避喝酒的借口就是酒精过敏。其实,人和动物根本就不会酒精过敏。酒精是无氧呼吸(俗称发酵)的代谢产品,人及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就会常规性产生酒精,人即使一天不饮酒,也会摄入约3克酒精。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酒精。酒精是小分子物质,没有产生过敏的基础。由于酒精是代谢产物,所以在生物界极为普遍,几乎绝大部分生物,包括细菌都能处理酒精。

我们摄入酒精后,少部分酒精会通过尿液与呼吸直接排出,但大多数酒精是经过代谢降解的。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可不是好东西,它高度不稳定,容易形成自由基,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是产生宿酒现象的罪魁祸首,也是喝酒引起脸红的原因。乙醛的这种自由基作用可以被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 和维生素B1拮抗,因此,维生素C 和维生素B1就成了常见的解酒药成分。乙醛进一步被氧化,会变成乙酸,也就是醋的主要成分,基本上对人体无害。这个过程中需要乙醛脱氢酶。人类编码该酶的基因已经发现三种。这种酶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一种在线粒体内。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也是乙醛代谢的主要场所。大部分的白人这两个基因都齐全,而亚洲人则有一半人的线粒体的乙醛脱氢酶因基因突变而失效,这样的人喝不了酒,易于脸红,也不易发生酒精依赖性。 不同的人其体内酶的活性差异可能很大,年轻女性相对于同龄男性,酶的活性更低,更易醉酒。而到了中年,就反过来了,女性的酶活性就超过男性,虽然酒量未必赶得上男性,但比过去有所增加却是常见现象。另外,老年人酒量也会降低。

为防止醉酒,喝酒要有酒道:慢斟细酌;先让食物入胃,减缓其吸收,多吃蔬菜水果,促进其代谢,适可而止。如果喝醉了,多饮水,茶也行;醉倒不起的,应去医就诊,医生可给予药物解酒。但不是迫不得已,还是不要醉酒,任何解酒药都不如克制有效。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20 期)

1.下列关于“酒精”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酒精是能溶入脂的小分子物质,而大多数兴奋剂则为有特定结构的大分子物质,二者有很大不同。

B酒精可以干扰人体神经传导系统,针对不同的神经联结与介导起不同的作用。

C酒精可以很容易地透过细胞膜到达人体的任何部位,通过干扰特定的神经传递功能而起作用。

D不同的人因身体的先天及后天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酒精有着不同的反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醉酒在医学上称为急性酒精中毒,醉酒后人会产生各种不适反应,严重者甚至昏迷死亡。

B中年女性体内酶的活性相对于同龄男性来说要高,因此喝酒时中年女性的酒量要比同龄男性好。

C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境况下甚至不同的时期,对酒精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D喝酒时,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应不要醉酒。为防醉酒,喝酒前可先吃些饭菜或水果,喝酒时不要急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喝酒时所谓酒精过敏的说法是不当的,因为酒精是小分子物质,没有产生过敏的基础。

B人体摄入酒精后,大多数酒精经过代谢降解而出,少量的酒精通过尿液与呼吸直接排出体外。

C有的人喝酒常常脸红,这是因为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容易形成自由基,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毒性。

D欧美国家中的白色人种体内酶的两个基因都齐全,因而相对亚洲人来说更能喝酒,并且不易于脸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杨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宣传我国互联网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发行的一枚《网络生活》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构图要素:

寓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艺复兴是一个文化奇迹。在那个年代,①,还有我们伟大的伽利略等物理学家,还有弗兰西斯·培根等哲学家。伽利略开创了实验验证真理的先河,而培根子则是宣扬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人。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因为他就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一样,创立一派学说并广收信徒。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于是,③,人们就不断用实验物理的方法去探究新的知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晚清那个思想大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做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