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请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其奉养祖母的拳拳之心,感动了提倡以“孝”治理天下的晋武帝。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傲”“潦”“暮”“乞”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

春晚泊船江村

唐·崔橹

芳草青青古渡头,渔家住处暂维舟。

残花半树悄无语,细雨满天风似愁。

家信不来春又晚,客程难尽水空流。

自怜爱失心期约①,看取花时更远游。

【注】期约:约期,约会。

1.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李庭芝,字祥甫。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乡举不行,以策干荆帅孟珙请自效。珙善相人,见其魁伟,顾诸子曰:“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时四川有警,即以庭芝权施之建始县。淳初始去,举进士,中第。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开庆元年,庭芝权扬州,丁母忧去,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乃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十月,大元丞相伯颜入临安,留元帅阿术军镇江以遏淮兵。阿术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已而两宫入朝,至瓜州,复诏庭芝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邪?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庭芝不答,命发弩射使者,毙一人,余皆退去。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选自《宋史李庭芝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形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B.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C.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D.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嘉熙属于年号纪年法。

B.进士是中国古代参加科举考试并通过殿试的读书人。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殿试以后,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C.夺情是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其出仕。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

D.瀛国公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的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庭芝学识出众,感恩守孝。他少年聪颖,才智常超长者;他进士及第后,就到孟珙府中任职;孟珙死后,他为之辞官守丧三年。

B.李庭芝治政有方,成效显著。他初到扬州时,扬州民生凋敝,一片萧条;经他治理后,扬州军民安定,边境没有警报,百事振兴。

C.李庭芝坚持抗元,决不投降。扬州被围时,他率兵固守,阿术久攻不克;宋朝灭亡后,先后两次下诏指示他投降,他依然坚守城池。

D.李庭芝颇有才华,受人赏识。孟珙初见他,就认为他将来会超过自己;后来朝议选取守卫扬州的人时,都认为没有能超过他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

(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魏晋的玄远任达狂诞之风,一直持续到南北朝尚有风流余绪存焉。中间出现的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不过是这种风气的一个归结点。

陶渊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已经从名教与自然的撕裂纠缠中走了出来,既不必像山涛那样在“宫阙”和“竹林”之间两厢和悦,也无须如向秀一般始离而后附。阮籍似的一面竭力冲破名教的网络,一方面得到“大将军”暗中保护的尴尬,也不必了。他回归到了可以使自己安身立命的“田园”。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由“魏阙”到“竹林”再到“田园”的精神巡游路向的转变,不仅是生活道路的转变,也是个体生命的归宿和精神理想栖居之所的转变。如同陈寅恪先生所说,陶渊明的“非名教之意仅限于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而不似阮籍、刘伶辈佯狂任诞”。

当时的士人其实还有另外的精神栖居点和归宿,这就是佛教和道教。南北朝是佛教大行其道的时期,此一新信仰同样可以让士人得到哪怕是瞬间的安宁。南朝由东晋而宋而齐而梁而陈,二百七十二年的时间,五易朝纲,对浮屠的笃信始终未尝有变,梁朝之武帝萧衍甚至宣布佛教为国教,自己则三舍其身,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北朝虽然出现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的武帝两次毁佛的举动,但为时甚暂,并未从根本上影响佛教在北朝的发展。只不过呈现的方式和归宗的旨趣,南北殊有别耳。

汤用彤先生说“南方偏尚玄学义理,上承魏晋以来之系统;北方重在宗教行为,下接隋唐以后之宗派”,将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分为“南统”和“北统”,诚为不刊之论。而且北方当佛教受阻的时候,道教有了长足的发展。道士寇谦之被北魏宰相崔浩尊之为师,魏太武帝为表示尊崇道教,亲自为寇氏起道场,并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当然佛道相较,则即使经历了毁佛事件的北朝,也还是释加的势力更占上风。

因此南北朝时期的士人精神之旅,在“宫阙”“竹林”“田园”之外,还要“禅林”和“道场”可以安顿自己。当然各种精神栖息之所,往往是互相交错的,而不是彼此无与,截然分离。东晋的清谈,特点之一就是儒道结合和玄佛结合,只不过玄风占有明显优势,所以王导才能够无所顾忌地调笑僧渊:“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而到南朝的齐梁之后,玄风渐呈被佛理吞没的趋势。儒道、儒佛、道佛之间尽管在宗趣和义理上经常有撞击,但总的来说相处得很好,“三教合一”的种子,在彼此初相遇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悄悄地埋下了。治史者或谓此一时期之玄远任诞傲狂之风,继之以佛道神仙的超世间力量的坐大其间,社会的惯常秩序被颠倒瓦解,难免有失敬不德的乱世之目。

(摘自刘梦溪《从“竹林”到“田园”到“禅林”》,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由“魏阙”到“竹林”再到“田园”的精神巡游路向转变,既是生活道路的转变,也是个体生命的归宿和精神理想栖居之所的转变。

B.南北朝是佛教大行其道的时期,此一新信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经历转变之后才找到的瞬间的安宁。

C.北朝出现的北魏太武帝和北周的武帝两次毁佛的举动,虽然为时短暂,但对佛教在北朝的发展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D.东晋的玄风,在儒道结合和玄佛结合之中占有明显优势,直到南朝的齐梁之后,才逐渐呈现被佛理吞没的趋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涛既沉醉于“宫阙”,又沉醉于“竹林”;向秀开始远离“宫阙”而后来又依附于“宫阙”,他们都没有摆脱名教的约束。

B.陶渊明从名教与自然的撕裂纠缠中走了出来,但他的非名教之意仅限于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并没有佯狂任诞之意。

C.南北朝经历了东晋和宋、齐、梁、陈二百七十二年的时间,虽然五易朝纲,但当时对佛教的笃信始终未尝有变。

D.“三教合一”的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当时儒、道、佛之间尽管在宗趣和义理上经常有摩擦和冲突,但总的来说相处得很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的玄远任达狂诞之风,一直持续到南北朝尚有风流余绪存焉。陶渊明的归隐田园,标志着这种风气的结束。

B.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分为“南统”和“北统”。虽然“北统”经历了一定的波折,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影响。

C.南北朝时期的士人精神之旅,在“宫阙”“竹林”“田园”之后,终于学会了用“禅林”和“道场”来安顿自己。

D.作者认为南北朝时期的玄远任诞傲狂之风,后来被佛道神仙的超世间力量所取代,造成了社会的惯常秩序被颠倒瓦解。

 

查看答案

文体写作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以生命的芳香为题作文,要求:除诗歌文体外,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应用文写作

因活动需要,2017级,某校医药卫生六班团支书蓝林同学向学校后勤处借出桌子16张、椅子57把、活动黑板2块、话筒4个、杯子93个,当天晚上活动结束后归还,如有损坏,照原价赔偿。请以借物人蓝林的身份,出具一份借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