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于是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

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于是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                                                                           

 

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仿照“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 围绕“雨”这个话题,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首先应确立模仿的话题,围绕“雨”,确定了仿写的句式“……有“……,……”的……。”;修辞手法“引用诗句”。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具体来说,要关注以下几方面(①是从结构上,②—⑥是从内容上): ①审句式,定结构。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单句、复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结构上,哪些词不能变,哪些词可以变,哪些词必须变,一定要清楚。阅读例句,不仅要分析句子的大结构,还要分析句内的小结构。例如题中仿写句式是“……有“……,……”的……。”②审语境,定内容。审读时应该“瞻前顾后”,确定文段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分析各句的逻辑关系,然后确定(各句)仿写内容。题中句子,应该紧抓诗歌特点选取形容词,和典型意象。③用联想,定写作对象。仿句题形式为仿,关键在想,重难点就是要学会运用相关联想,有时也运用类比联想、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段文字或长或短,但其中蕴涵的情趣和内涵却是要用整个心灵去体验的。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①平淡质朴的文字后面凝聚着为文者的爱恨情仇,

②言为心声,语言一旦转化成文字的形式,就包含了为文者的新路历程。

③寄托着为文者的精神追求,

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阅读就是在读人生。

⑥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深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A.④⑤①③②⑥

B②⑤①③⑥④

C④⑤②①③⑥

D.①③②⑤④⑥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等待槐花开

锦墨

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间,与它相对而视。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桠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我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

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纷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的在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的向下游冲去。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的望着河的对岸。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它似乎听见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打铃的声音。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的打在脸颊上。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打起的水花似一个个狂野的笑。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愤怒,嘴唇咬的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

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

“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

“哈——哈——”

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的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他们趟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的走出了你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得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得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

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远远的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的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搞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行囊……

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的走了。他生前爱着的这些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放声大哭,可他们的声音成了小声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开他们的伤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着丧服的亲人队伍的最后面,我用丧服的盖头蒙住脸,任泪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绝望的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

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

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桠。一年年,树长大。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

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1.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

3.作者在最后写道“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分析。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外公接触少了,我对他的感情慢慢淡了。

C.文章大量使用比喻、比拟、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与铺陈,读起令人如醉如痴。

D.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开,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外公的无限眷恋之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2)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3)                      尽西风,季鹰归未?

(4)人生如梦。                     

(5)                      到黄昏,点点滴滴。

(6)                      此时无声胜有声。

(7)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8)吾所以为此者,                     

(9)画图省识春风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

渔家傲   东昌道中

【清】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获花满地秋江白。

1.“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副什么画面?

2.“午睡觉来愁似织” 中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

①制,帝王的命令。

②编,用作通行证的帛。

③传,凭证。

④便宜,利益、好处。

⑤横草,使草倒下。

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辩博能文闻于郡中                          属:写作

B.军为谒者给事中                              授予官职

C.有可以安社稷万民                            慰问

D.必羁南越王而之阙下                          致:送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军揖太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盐铁,郡有余臧                             若属皆为所虏

C.以此何                                     何以汝

D.为复传,还当合符                           王好战,请战喻。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终军志向的一项是(    )

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②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③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④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⑤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⑥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几次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

(2)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