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百年歌自苦”,诗中具体写了哪些苦?在苦中还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怀?
2.与《登高》相比,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周文益嘉之 嘉:嘉奖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成:同意
D.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 / 行至城西汉故仓池 / 顾问左右 / 莫有知者。
B.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 / 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 / 顾问左右 / 莫有知者。
C.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 / 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 / 左右莫有知者。
D.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 / 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 / 左右莫有知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或“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迁”和“徙”指升职,例如“再迁为太史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而“左迁”是贬官,降职,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C.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称为“加笄”,“笄”就是簪子的意思。
D.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可使有勇 B.大块假我以文章
C.不吾知也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三五之夜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下列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 B.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后面
C.乳二世 乳:喂养 D.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